馬鞍山、鹿城、蚌埠、虎門...這些有趣的動物名字妳見過幾個?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古人養殖和飼養了雞、牛、馬、鹿、鴛鴦、鸚鵡、蚌類等家畜家禽。燕子、鵝、白鷺、蜜蜂、蝴蝶等。天馬行空,令人賞心悅目,經常可以看到大象和老虎等龐然大物。這些鳥獸是人們最熟悉的,所以在比較地名的時候用的最多。雞公山位於鄂豫兩省交界處的大別山,河南省信陽市以南,在朱被稱為雞翅山。主峰寶興峰海拔744米。兩邊的淩華山和長嶺山像公雞的翅膀,所以後人叫它“雞公山”。在早高峰周圍,懸崖和山谷像雞爪,整座山像雄雞壹樣矗立在群山之中。群山覆蓋著雲朵和叮叮當當的泉水。它是中國著名的避暑勝地。無獨有偶,雲南賓川縣西北部的雞足山,因山背西北和東南而得名,前有三座小山,後有壹條山脊,形似雞爪。明末,徐霞客兩次遊歷此地,還編著了壹部《集祖山治》。佛教是在唐代傳入這座山的。明清時期,佛教興盛,香火彌漫。鼎盛時期有36座寺廟,72座寺廟,僧尼5000人。美麗的基隆港原名“雞籠”,以雞籠島命名,距港外約六公裏。這個面積只有0.2平方公裏的小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遠遠望去,那座孤立的山巍然聳立,就像壹個雞籠漂浮在水面上。臺灣省府漁民據此命名為基隆嶼(今基隆島),後面的港口自然稱為“基隆港”。隨著港口的日益繁榮,人們認為“雞籠”這個名字有傷風化。清光緒元年(1875),設置行政區時,取“雞籠”諧音為基隆廳。牛牛是反芻類哺乳動物,頭上有壹條對角線,非常厲害。它可以犁田和拉車,它的肉和奶可以食用。世界上以牛命名的地名多了去了。在長江三峽西陵峽南岸的懸崖上,有壹排陡峭的石壁,形似神人的牽牛花。人是黃色的,牛的身體是黃色的,叫做黃牛眼。古峽中,水流湍急,木船緩緩逆流而上。航行了幾天後,仍然可以看到巨大的公牛巖。因此,《水鏡筆記》中記載了“牛在晨,牛在晚,牛不變”的諺語。李白去三峽,也發出“三朝三暮,感鬢成絲”的感嘆。同樣,豫西著名的伏牛山,顧名思義,早在唐代就因形似伏牛山而得名。中國有很多牛頭山,最著名的是江蘇南京中華門外的牛頭山。這座山自古以來就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它在東晉時被命名為天闕山。唐宋時,人們見其雙峰犄角,形似牛頭,故改名為牛頭山。南宋建炎四年(1130),嶽飛在牛頭山安營紮寨,重兵埋伏,大敗南方金兵,戰果輝煌。遼寧省鞍山市是中國著名的“鋼都”。早在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這裏就設置了鞍山驛。因為附近有壹座山,形似馬鞍,叫馬鞍山,“鞍山”是它的簡稱。自遼朝在此設立專門的冶鐵機構“鐵雀”以來,冶鐵業壹直欣欣向榮。清初禁止采礦,是因為怕挖出滿清的“龍脈”,被視為“泄地氣,取風水”。1915年,日本攫取了這裏的采礦權,開始煉鋼,奪走了中國人民的大量財富。直到1945日本無條件投降,鞍山才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安徽省馬鞍山市也是著名的鋼鐵基地,因城市西側長江沿岸的馬鞍形山體而得名。馬的另壹個名字是駁船、豺等。北方人稱藍白色的馬為賀蘭,寧夏賀蘭山上有樹形似馬,故名。賀蘭山抵禦了來自西北的風沙,使得灌溉條件良好的寧夏平原被譽為“江南”。驪山位於陜西省Xi市以東20公裏處,海拔1.256米。因終年蒼松翠柏,遠看似壹群青馬而得名。西烽火戲中軍閥混戰的故事,就發生在驪山腳下。驪山以東是秦始皇陵,這裏發現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在這裏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秦朝統壹中國的強大軍事能力和古代人民的偉大創造力。鹿和鹿是哺乳動物,四肢細長,毛色為褐色,有些還有雜色或條紋毛。常見的種類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馬鹿等,非常吸引人。內蒙古包頭,原為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雍正年間文獻記載“山高樹密,中間多雉”。浙江溫州別稱鹿城,是因為傳說東晉建城時有白鹿捧花,其實不壹定有鹿。鴛鴦鴛鴦是亞洲壹種斑點鮮艷的冠鴨。人們認為他們總是成雙成對地來來去去,所以把他們比作夫妻幸福的象征。在浙江省嘉興市的南邊,宋代有壹個相當大的湖,由東西兩個相連的湖組成,就像鴛鴦壹樣(或者湖裏有很多鴛鴦),所以叫鴛鴦湖。蘇東坡在壹首詩中寫道:“鴛鴦湖邊明月如水,鴛鴦夜升孤舟。元代以後,由於湖泊本身的沼澤和圍湖開墾農田,湖泊面積擴大了壹倍多,鴛鴦湖的名字只能用“南湖”來代替。1921年7月23日,* * *最後壹天的會議從上海移到嘉興南湖的壹條船上繼續,宣告了中國的誕生。鸚鵡鸚鵡屬於鸚鵡形趾足鳥,羽毛鮮艷多彩,最大的特點是能模仿人說話。武漢有鸚鵡洲,相傳東漢米芾即席作《鸚鵡賦》,故名。唐代詩人崔豪在《登黃鶴樓》中寫道:“古人去了,只剩下白雲下的黃鶴樓;黃鶴不再來,白雲永遠沒有他在飛;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在水中變得清澈,鸚鵡洲是壹窩香草;但我向家望去,暮色漸濃。河上籠罩著壹層薄霧,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憂郁。“黃鶴樓、漢陽、鸚鵡螺島都是武漢的地名。鸚鵡洲原在武昌以西的長江中,明朝崇禎年間因為長江幹流北移而被毀。清朝乾隆年間,漢陽南門外沈積了新的沙洲,與陸地相連。最初名為步雪島,後改名鸚鵡螺島,面積6平方公裏,但如今的鸚鵡螺島已非漢唐舊島。安徽省蚌埠市被譽為“天邊的明珠”,是鐵路交通樞紐。相傳,在古代,人們聚集在這裏采集珍珠和貽貝,所以它的地方被命名為蚌埠記。20世紀初修建的津浦鐵路經過這裏,使該地區迅速崛起,從壹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壹個中等城市。蚌埠市成立於1947。燕子燕子是壹種非常可愛的鳥。如今,江蘇南京的東北長江南岸有壹座燕子磯,高約40米。巖石直立在河上,就像燕子拍打著翅膀。燕子磯是古代南京重要的渡口。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都停靠在這裏。乾隆還親筆題字“燕子磯”。鵝鵝是冬候鳥,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腿短。它成群生活在水邊,經常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所以很受歡迎。它每年冬天都往南飛,其他季節可以漫遊藍天。雁蕩山是浙江南部的壹個著名景點,是在宋真宗北部砍伐樹木建造玉清宮時發現的。它最早見於沈括的《孟茜筆談》,因大雁春季南歸時在此紮營而得名。今山西代縣西北海拔1,780米的壹座山,雙峰相對,相關城池建於唐初。因為每年春秋兩季都有成群的大雁在兩峰之間呈人字形或字狀飛行,所以這座山就叫雁門山,關城也叫雁門關。雁門關之所以出名,與楊家將的著名故事有關,尤其是楊門女子的英勇表現,在民間廣為流傳,所以雁門關聞名天下。白鷺“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大詩人杜甫絕句描寫的景色是多麽美好啊!白鷺羽毛潔白,腿長,能涉水覓食魚蝦。南京白鷺島位於六朝時期江寧縣(今江寧板橋)西部的長江中遊。據朱記載,該洲白鷺眾多,故名。61歲時,李白寫了《登上金陵鳳凰臺》,吟誦“三山半落於天外,似此白鷺分江島”。廈門,著名的海港城市,有“鷺島”的美譽。廈門曾經是壹個美麗的島嶼。1955修建了與集美相連的海堤,成為人工半島。傳說這裏是很久以前白鷺棲息的地方,所以又被稱為鷺島、鷺江、白鷺。蜜蜂,微小的蜜蜂,可能不會引起人們的特別註意。然而,黑龍江省密山市是以蜜蜂命名的。信不信由妳——每年秋天,當地人都會進山,在山峰和楊木崗的縫隙裏從枯樹上采蜜,能采上千公斤,所以這座山就叫蜂山。偽滿洲國時期,由“蜜”改為“蜜”,稱密山。1907年設密山府,1913年改縣,1988年設市。蝴蝶位於雲南大理北部的蝴蝶泉,以每年春末夏初聚集於此而聞名。春天,成千上萬只色彩斑斕的蝴蝶在樹蔭下翩翩起舞,這是壹個世界奇觀。象頭象是哺乳動物中的龐然大物,象鼻山簡直成了廣西桂林的象征。在桂林,我看到壹只“龐然大物”踩在帝江和陽江匯合處的河上,長長的鼻子蜷曲著,津津有味地喝水。這是象鼻山,所有的神都在這裏做他們的事情。這座山在柳宗元筆下被稱為地山,後人因其形狀極似象,將其改名為香山或象鼻山。同樣,在世界第壹的珠穆朗瑪峰西側,有壹座看起來像大象的山。從中國到尼泊爾的道路位於大象的脖子上,藏語稱之為“聶拉木”。這就是* * *聶拉木縣的由來,著名的樟木港就在縣城的南部。河南的簡稱“豫”也與大象有關。《呂氏春秋》中有“商賈穿象”的記載,甲骨文中也有“象”字,說明殷商時期氣候比今天溫暖。如今,中國的大象只能生活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的壹個角落裏。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 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虎虎生威 虎虎虎虎虎虎虎虎虎虎虎虎虎虎雲南麗江北部長江上遊近在咫尺,險峻如墻。 人們形容只有老虎能跳過去,所以叫“虎跳峽”。東漢末年,孫權準備與劉備聯合對付曹操,諸葛亮應邀商議對策。諸葛亮壹到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就給予了“中山龍平,石虎居”的贊嘆。從此,“龍蟠虎踞”成為南京特有的勝利形式,南京城西的梁青山至今仍有“虎踞關”。在廣東珠江口北岸,有壹個英雄動物地名,叫虎門。因珠江口獅子左右臥有大小虎山,猶如兩個守門的,故稱虎門。明初在此建虎門村,清代建虎門堡。6月3日,1839,嶺南大地壹片蔚藍,虎門海灘人頭攢動。欽差大臣林則徐下令公開銷毀從英美香煙商那裏繳獲的兩萬多箱鴉片(二百多萬斤)。這就是著名的“虎門滅鴉片”。虎門還有賣煙池的遺址。這壹壯舉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壯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