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雄乖,妳看這是妳最愛喝的養樂多,哇~好香好甜喔,喝完就不哭了好不好?」生活中常會見到這樣孩子不停哭鬧的場景,父母或爺奶反復安撫都無效,只好餵孩子吃甜食讓他安靜下來。
餵糖安撫讓孩子秒閉嘴?專家說NO!「吃甜甜」固然可以讓孩子快速停止哭鬧,但長此以往卻會讓孩子對糖分產生依賴。孩子吃多了甜食,不僅成長發育會受到影響,免疫力、心血管與情緒控管也會出問題。
大裏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明儒表示,許多家長都知道糖吃多了會讓孩子蛀牙,卻忽略 過多的糖分也會增加慢性疾病、兒童肥胖癥的風險 ,對成長中的孩子只有百害而無壹利。糖分過量到底有多嚴重?來看看下面列出的10大問題:
延伸閱讀: 親子壹起,效果加倍!從“減糖”開始
「糖寶寶」的10大危機 *智商降低、發育不良大腦發育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當甜食排擠其他食物的攝取量,大腦無法獲得完整營養素,腦部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大量的糖分同時也會抑制生長激素 ,讓身體無法長高、長肌肉。
*產生蛀牙
糖分是細菌最愛的食物,大量的糖分會讓口腔中的細菌?斷繁殖增長, 透過代謝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齒表面的鈣質與琺瑯質 ,形成蛀牙。
*骨折機率提高糖分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 當酸性物質分泌過多,身體會釋放等量的堿性物質來維持酸堿平衡,同時將骨骼中的鈣和鎂壹並釋放出來 ,骨骼流失的鈣質越多,骨折機率就越高。
*近視機率增加糖分和近視的相關性目前仍未有定論,但有研究指出血糖升高會改變體內滲透壓,使水晶體凸出變形、屈光度增加,同時降低體內含鈣量,使眼睛鞏膜的彈性變差,進而導致近視機率增加。
*糖尿病風險大增持續攝取大量糖分會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形成胰島素阻抗,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胰島素分泌過多也容易讓身體產生憂郁、疲倦的感覺。
*引發心血管疾病、影響性征發育當身體攝取了過多糖分,胰島素會將多余糖分轉化成肝糖儲存在肝臟及肌肉中,當肝糖的量超過肝臟及肌肉的儲存上限,多出來的糖會變成脂肪,這些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形成脂肪肝,使肝指數上升, 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血管會增加血管阻力使血壓上升、血脂增加,引發高血壓、高血脂 ;過多的脂肪同時也會讓男孩雄性素下降、女孩雌激素不足,影響性器官的發育。
*容易生病、過敏糖分累積過多會讓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的狀態,並造成免疫系統失調,此時白血球的活動力與嗜菌力下降,面對入侵的病菌反應緩慢,在接觸壹般物質時過度反應,因此讓生病及過敏的機率提高。
*因肥胖而憂郁、自卑糖分會影響大腦飽食中樞運作,讓人不知不覺攝取過多食物而肥胖。肥胖不僅會造成生理疾病,也會讓人產生憂郁、自卑感。
*情緒失調、學習效率低落糖分進入體內以後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消化酶做為催化劑才能進行氧化反應,體內糖分越多,維生素B1的消耗量就越大。當身體缺乏足夠的維生素B1協助糖分進行氧化反應, 氧化不完全的糖會形成乳酸傷害大腦組織,影響中樞神經活動 ,讓人出現煩躁、易怒、精神不集中等表現;0~3歲的孩子會因為情緒不穩而哭鬧不休。
*產生過動風險糖分本身不會造成過動,但 含糖食物中額外添加的人工色素、防腐劑 會。如果孩子攝取的糖分來源是含有人工色素與防腐劑的加工食物,例如運動飲料、汽水、包裝果汁、餅幹、糖果等,就會產生過動的風險。
延伸閱讀: 戒掉孩子愛吃甜的毛病
那麽~ 生活中有哪些「隱藏的甜食」呢?要怎麽「戒糖」才有效?
別再說吃壹、兩顆糖沒關系!寶寶生病、過敏機率恐大增 2歲以下孩子 應完全禁止含糖食物正因為糖吃太多會讓身體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呼籲家長禁止讓2歲以下的孩子攝取任何額外添加糖分的食物。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塗蒂雅表示, 所謂額外添加的糖分,主要指的是「精致糖」 。精致糖的種類繁多,烹調用的砂糖、冰糖,調味用的黑糖、蜂蜜、高果糖糖漿都屬於精致糖的壹員;精致糖常見於糖果、飲料、餅幹、蛋糕、蜂蜜水、黑糖姜茶等食物中,另外肉松、火腿、貢丸、冰糖蓮子湯、金桔檸檬、檸檬愛玉等食物也含有精致糖。 要分辨食物是否添加精致糖,可觀察成分及營養標示是否含有米字邊的「糖」,加工食物成分中的「糖」基本上都是精致糖。
生活中許多看起來健康的食物均含有大量的精致糖,下面是常見的幾種隱藏甜食:
生活中常見的「隱藏甜食」 *運動飲料:許多家長帶小寶貝到戶外活動都會帶幾瓶運動飲料,認為流汗後喝運動飲料可以補充電解質,但 運動飲料多半含有大量的蔗糖及高果糖糖漿 ,光是壹瓶250的運動飲料就含有將近17公克的糖分。
*調味乳、蔬果汁:大家普遍認為調味乳含有鈣質、蔬果汁含有纖維質,比其他的含糖飲料健康,但調味乳、蔬果汁通常會添加大量的砂糖、蔗糖來提升口感。手搖飲料店賣的金桔檸檬、蜂蜜檸檬則會添加大量蜂蜜與高果糖糖漿,雖然嘗起來有酸味,但糖分比例實際上很高。
*果幹、蜜餞:果幹、蜜餞的制作過程通常會加入高濃度糖水來濃縮甜味,食材越酸,添加的糖分越多。
*早餐谷片:玉米谷片、燕麥脆果雖然是由谷物及燕麥制成,但它們通常會在外層裹上蜂蜜或灑上糖粉增加甜味。
除了這些食物,豆花、仙草蜜、芋頭湯等傳統甜品也含有大量糖分。塗蒂雅分析,豆花、仙草蜜雖然是用天然食材制成,但它們通常是以糖水為基底,制作時也會浸泡糖水,搭配的配料如粉圓、芋圓、大紅豆、小紅豆、綠豆也會用糖水來腌制, 除非不加糖水也不加配料,否則吃這些傳統甜品也會讓體內糖分爆表 ,購買時最好請店家改成無糖的版本。
健康吃「糖」 多用水果、乳品制作點心有別於米字邊的「糖」, 酉字邊的「糖」分子較大,屬於健康的糖分來源,主要分布於五谷雜糧、水果、乳品等天然食物 ,平常可以多利用這些食材制作點心給孩子吃。但要註意壹點:因為水果的果糖和精致糖的果糖系出同源(只是精致糖的果糖被額外提煉出來加工), 6歲以下的孩子壹天最好不要吃超過兩份水果,也不要用果汁代替水果 ,以免攝取的果糖超標。
非精致糖食物壹覽 五谷雜糧:五谷類的稻米、小米、大麥、小麥;根莖類的地瓜、南瓜、山藥、芋頭、馬鈴薯、玉米、蓮藕、菱角、栗子;雜糧類的燕麥、薏仁、紅豆、綠豆;稻米加工制成的碗稞、草仔稞、米苔目。
水果:蘋果、柳丁、香蕉、芭樂、橘子、香瓜、西瓜、木瓜、火龍果…等。
乳品:全脂、低脂、脫脂鮮乳;無糖優酪乳、乳酪、起司等奶制品。
「減糖」大作戰 7招學起來要讓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對甜食上癮,從嬰兒時期就要開始做起。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以下幾點飲食原則:
1.甜食吃太多會讓乳汁味道變甜,讓孩子從嬰兒期開始依賴甜味, 親餵母乳時應該少吃甜食 ,以免影響乳汁味道。
2.盡量讓孩子在起床後1小時吃早餐,並在正餐時間吃飽壹點,避免孩子因為肚子餓拿零嘴充饑。
3.給孩子吃的 早餐應避開含糖高的加工食品 ,如優格、糖漿麥片、玉米谷片等。
4.每3小時替孩子補充食物, 讓孩子的血糖保持穩定 ,降低對糖分的依賴性。
5.給孩子吃的 餐間點心最好用含有天然甜味的食物與純果汁 取代加工食品及含糖飲料,含天然甜味的點心包含地瓜泥、南瓜泥、玉米粒、香蕉牛奶、蘋果牛奶等;適合打成純果汁、口味香甜的水果則有蘋果、香蕉、鳳梨、紅火龍果、水蜜桃等。
6.如果孩子在夏天想吃冰,可以將水果放進冷凍庫做成天然的「水果冰」,冰塊融化速度慢,孩子壹口壹口慢慢品嘗,就不會壹下吃太多。
7.避免在家中放置含糖飲料、零食或用這些食物當作獎勵孩子的工具;平常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吃含糖食物, 從自身做起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
戒糖不能速成 要循序漸進才有效人的飲食習慣大約會在1歲左右養成,在這個階段,孩子完全仰賴大人提供食物,沒有選擇食物的權利。正因如此, 父母有責任幫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江明儒醫師表示,家長除了要以身作則避免在孩子面前吃含糖食物,更要讓孩子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讓孩子明白不能吃糖果餅幹不是因為他年紀小,是因為這些食物本身就不健康,不要讓孩子誤以為「長大後就可以盡情吃甜食」。
如果孩子已經對甜食上癮, 不要壹下完全禁止孩子吃,以免孩子在外面壹有機會接觸就大吃特吃,最好循序漸進讓孩子減少每天的攝取量 ,比方從壹天兩次減為壹天壹次,再減為兩天壹次,利用逐步降低的方式減少孩子對甜食的欲望。孩子的健康,父母負有最大責任,從小為孩子建立少糖、無糖的生活,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0~1歲寶寶怎麽吃「糖」? 0~1歲孩子的糖分來源主要來自母奶或配方奶的乳糖,乳糖不僅可以提供身體發育所需的能量,還可以促進大腦發展,讓腸道環境保持健康,是寶寶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