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伊犁河谷的夏天格外炎熱,但比天氣更熱的是人們參觀伊寧市“知榮辱,創新風”展覽的熱情。
5月29日上午,位於伊寧市江蘇路的漢代公主紀念館巷內人頭攢動,伊寧市舉行“知榮辱,樹新風”開館儀式。那天來了1200多名學生,展廳裏擠滿了參觀者。人們的熱情如此之高,這是沈建國和他的妻子沒有料到的。他們覺得展出十天半月就不錯了,但後來來的人越來越多,只好壹再延長展出時間。兩個月來,他們接待了全市34所中小學的15000名師生和市直機關、鄉(鎮)離退休幹部。直到7月20日展覽閉幕,新源縣退伍軍人局打電話要求參觀。
“沒想到展覽壹天就來了這麽多學生。我真的激動得想哭!”擔任評論員的的妻子全回憶說。到7月1,人很多。真沒想到會這麽成功。五十多歲的沈建國說,“7月1日,僅伊寧三中就來了近2000名學生,壹片漆黑。那場面真的很感人。”
全告訴筆者,壹天下來,雖然口幹舌燥,嗓子沙啞,但看到很多遊客擠在“狼牙山五壯士”的象形石前宣誓,渾身增添了力量。全還講了這樣壹件事:7月1日,他們忙著接待來訪者。沈建國得了腎結石病。他把手放在腰上,疼得直冒汗。全叫趴著,又揉又按,疼痛慢慢減輕。第二天,我去醫院檢查。醫生讓沈建國呆在醫院裏。他什麽也沒說,只是開了壹些針和藥在附近的診所打。他壹直住院,直到展覽被撤回。
沈建國與中華民國同齡,伴隨著它長大。這個看起來像少數民族的電視名人曾經有壹個響亮的名字:艾爾肯。1965,自治區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7歲,任縣文工團團長、團長;1979年,以他為首的特克斯縣知青隊,曾背過共青團中央授予的“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的旗幟。當時是全疆唯壹獲此殊榮的知青隊。執導了哈薩克題材電視劇《阿克塔什的遊俠》和首部音樂報告文學劇《中國草原上的雲雀》。
就是這樣壹個多才多藝的電視人,迷上了石頭。經過多年的野外旅行,沈建國被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奇石深深吸引,在栩栩如生的奇石面前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他開始收集和收藏各種奇石,新疆的山山水水到處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跡。從5438年6月到2005年10月,雖然是個菜鳥,但是積累了不少錢,在國內工作?Xi安首屆奇石國際博覽會壹舉斬獲兩項銀獎、三項銅獎,是新疆參賽選手中獲獎最多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收集石頭,但大多數是為了觀賞或交易。像沈建國這樣思想主題明確,沒有個人功利的收藏家不敢說自己是獨壹無二的,至少是少數。徜徉在沈建國奇石展展廳的300多塊石頭中,妳仿佛經歷了從北京人、石斧、石器時代到古代船只和大炮,再到中國地圖和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的漫長人類發展史。見證了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界動物的相互依存。沒有動物,很難想象自然界的生態是如何平衡的。我明白,祖國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根。無論在哪裏,都不允許被祖國羞辱,都不能忘記歷史。明白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人為本,知榮明之恥;從形似金、木、水、火、土的圖畫石,到由各種形狀的石頭組成的“奇石宴”,讓人想起伊犁豐富的自然資源、傳統美食和土特產;“牧民”“哈薩克族姑娘”“福狗盼新年”“金狗盼富貴”“八仙過海”“龍騰”等生動的象形文字,預示著各族人民團結壹心,祖國的明天會更好。總之,沈建國收藏的每壹塊石頭都有壹個名字,壹個小故事和壹個寓意。當妳驚嘆於大自然的巧妙設計和奇妙工藝時,妳會情不自禁地贊嘆沈建國的奇思妙想,並贊嘆壹塊塊畫石和象形文字的通靈和神奇。是他賦予了這300多塊石頭生命和靈性,讓它們傳誦千年。
這不是壹般意義上的石展,而是壹個弘揚主旋律,崇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教育眾生,激勵人們奮進,集思想性、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於壹體的獨特石展。
石材展的留言簿上留下了極具特色的精彩留言:
“為了讓更多的人從奇石中得到愛國主義教育,沈夫婦搞了創作,人民會記住妳們的。”(遠道而來的客人)
“奇石有思想,伊犁有希望。”(老紅軍龔傳勝)
“奇思妙想,插上想象的翅膀,超出同學們的預期,感情只能用好來形容。”(壹名中學生)
“奇石奇人,立國愛國。”(伊犁電視臺葛東)
“熱愛我們的祖國,更熱愛伊犁。”(陳寶山)
“立足新疆,走出新疆,建國愛國,祖國大有希望。”(江蘇揚州臧慶英)
“把伊犁的奇石帶到世界上,用對自然的好奇傳播世界。”(德國張筱膺)
七十多歲的周群誌老太太從烏魯木齊飛到了伊寧。她激動地含著淚對沈建國夫婦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石頭,這樣的主題展覽!”
據留言簿顯示,有壹位中組部副部長、壹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和壹位雲南省政府秘書長看過展覽。建國石展的影響力早已傳遍海內外。
有兩件事可以證明建國展沒有功利目的。展會舉辦後,包括伊寧市委組織部長在內的很多人都好心勸他們收費,至少可以保本。但沈建國堅持對中小學師生和老幹部免費,只對不到200人的零星遊客收費。石展產生轟動效應後,許多人前來購買石頭,但都被沈建國拒絕了。他說,賣哪塊石頭會打破完整的盤子,怎麽舉辦主題展。有人說他是傻子,全有點不解。怎麽會有這麽蠢的人?沈建國生氣了,拿出黨章大聲對妻子說:“妳還在生產黨員嗎?”
是什麽樣的力量在推動、鞭策、激勵著退休黨員沈建國獨自守好心靈的凈土?原來他從小就崇拜英雄。當他向雷鋒學習時,他在左臂上紋了“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他撩開袖子讓我看,左臂還能依稀辨認出藍墨水的印記。去年他能撿到河卵石“雷鋒帽”,應該是壹顆心。
沈建國說,他是經過黨組織14年的考驗才入黨的,可見他的信念之堅定。“我其實是把個人感情寄托在石頭上了。”他心情沈重地說。他對黨內的嚴重腐敗感到痛心。他說我們黨走到今天很不容易,被這些人毀了很可惜。他信奉這樣壹句格言:“只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生活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建國展壹撤,沈建國夫婦就驅車直奔特克斯山谷。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帶著幹糧、水和輸液瓶,頂著烈日在河壩灘尋找奇石,直到下第壹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