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基礎知識,每個人的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吃也是健康最重要的事情之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健康飲食的知識。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準備的營養學基礎知識。過來看壹看。
營養學基礎知識1 1,“營養”壹詞準確而相對完整的定義應該是:機體攝入食物,並在體內消化、吸收和代謝,利用對機體有益的物質作為構建機體組織器官,滿足生理功能和身體活動需要的過程。
2.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人類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食物,以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素在營養學上被稱為“營養素”。
3.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5大類。其中,不能在體內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素稱為“必需營養素”。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有40多種,包括9種氨基酸、2種脂肪酸、7種常量元素、8種微量元素、14種維生素和水。
4.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因其需求量高,在膳食中所占比重大,故稱為“宏量營養素”;礦物質和維生素被稱為“微量營養素”,因為它們需要量相對較少,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
5.營養素在人體內有三個作用:壹是供給生命、勞動和組織細胞功能所需的能量;第二,為人體提供形成和修復身體組織的“建材”;第三,提供調節物質,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可見,營養素是健康的物質基礎,是健康的根本。
6.在分子水平上,人體由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水和礦物質組成。以壹個體重65kg的男人為例:
水約40kg,占體重的60%以上;
脂質約9kg,占體重的14%,其中1kg估計為生命活動所必需,其余為能量儲存,可根據人體的活動狀態而變化。
蛋白質約為11kg,占體重的17%。大部分蛋白質是作為基本成分存在於體內的,流失超過2kg就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功能障礙;
碳水化合物不超過200g,在體內主要以糖原形式存在,可用於消耗儲存。
7.在細胞水平上,人體由細胞、細胞外液和細胞外固體組成。細胞是人體功能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組織定位,細胞通常分為肌肉細胞、脂肪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
8.在組織層面,人體是由組織、器官和系統組成的,所以重量等於脂肪組織、骨骼肌、骨骼、血液和其他內臟的總和。脂肪組織包括脂肪細胞、血管和壹些支持結構,是儲存脂肪的主要場所。
9.人體攝入的食物,必須在消化道加工成小分子物質,才能進入體內。這個過程叫做“消化”。食物被消化後,其中的營養物質形成的小分子物質通過消化道進入血液或淋巴的過程稱為“吸收”。
10,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腸上端的十二指腸和空腸。回腸主要是吸收功能的儲備,是吸收功能的代償部分,而大腸主要吸收水分和鹽分。
營養學基礎知識2營養素和熱量
基本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可以產生能量。計算單位為“千卡”(1公斤純凈水提升1攝氏度所需熱量),1克蛋白質或1克碳水化合物產生4千卡熱量,1克脂肪產生9千卡熱量,其他物質不產生熱量。能修復肌肉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水占人體總重量的40%-60%,肌肉中占72%,脂肪中僅占20%-25%。壹個不活動的成年人需要2.5升左右,在運動和炎熱季節可以增加5-6倍。
人體內有22種金屬元素,約占體重的4%,稱為礦物質或無機鹽。礦物質對調節人體的代謝功能有重要作用,對糖原、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也有重要作用。
維生素既不是供能物質,也不是機體組織的構成物質,但卻是維持人體正常機能不可或缺的有機物質。多吃維生素E、C、B有助於運動員消除疲勞。
體重增加和減少
如果從食物中攝入的能量與消耗的能量相等,體重就會保持不變。吃得多,花得少,就會胖,反之,就會瘦。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
人在完全休息時,壹晝夜大約消耗1.300-1.800千卡,壹般生活2600-3000千卡,體力勞動或運動3500-5000千卡,重體力或劇烈運動更多。消耗多少能量與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工作類別、生活方式、勞動強度、氣候有關。
營養素的攝入
以增加肌肉體積為目的的大負荷、高強度訓練對肌肉組織的損傷很大,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來修復和擴張肌肉組織。運動平均強度每天需要1-1.5g/kg體重,高強度需要1.5g-2g/kg體重,休息日需要1g/kg體重。可見,為了配合高強度的運動,需要多吃高蛋白食物,瘦肉、魚、蛋、奶、豆制品、各種畜禽的種子、果仁等。
但是,蛋白質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修復擴張後,多余的蛋白質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加重腎臟負擔,或者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降低肌肉線條的顯著性。此外,如果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應不足,蛋白質會首先用於供能。因此,以增加肌肉為目的,鍛煉者不僅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還要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來供應自己的能量消耗,當然還要註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
鈣與健美
事實上,鈣不僅有助於降低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還與健美有關。年輕女性在塑身健美時,要充分認識到鈣在健美中的重要作用。
長期缺鈣,眼球彈性下降,眼部肌肉收縮功能差,使部分人出現眼睛大的現象,或眼角皺紋過早出現,容易發生近視。據調查,近年來年輕女性近視發病率上升與缺鈣密切相關。
缺鈣會影響神經肌肉協調。當外周體液中鈣離子濃度降低時,神經的興奮性會明顯增加,出現易怒、多動、失眠、手腳麻木、肌肉痙攣、腰腿痛等癥狀。
缺鈣會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鈣離子在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低鈣狀態可增加皮膚和粘膜對水的滲透性,降低皮膚彈性,引起不明原因的皮膚瘙癢、水腫和皮膚蕁麻疹。
人體只有攝入足夠的鈣,才能有足夠的鈣鹽沈積在骨骼中。據研究,骨骼的強度主要形成於12歲至18歲,即人體骨密度的峰值與青年時期鈣的攝入密切相關。如果我們錯過了這個機會,我們就不會發育出更強壯的骨骼,這不僅會影響我們的身高,還會增加我們晚年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矮小、佝僂的身體自然與健美格格不入。
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年輕女性需要補鈣20至30克,平均每天超過100毫克。妊娠期缺鈣,血管平滑肌張力增高是妊高征的重要原因之壹,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目前,年輕女性缺鈣現象日益增多,原因如下:壹、喝咖啡已經成為時尚,咖啡會刺激腎上腺皮質,增加尿量。咖啡中的腺苷還可以加速尿液中鈣的排泄。其次,年輕女孩愛美,又怕胖。很多人不吃牛奶、豬肝、豆制品,偏愛休閑零食,鈣攝入不足。第三是害怕日曬,導致體內維生素D合成不足。目前認為,年輕女性補鈣的基本措施應該是註意食物的攝入,牛奶應該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研究表明,喝牛奶的年輕女性比不喝牛奶的女性身高高5厘米,骨密度高6%,貧血率從28%降至0。
營養學基礎知識3 1。經常吃宵夜對胃的影響不好,因為胃壹整天都不能休息。
2.壹周只能吃四個雞蛋。吃得太多對妳的健康不好。
3、雞屁股含有致癌物質,最好不要吃。
4.人們經常認為飯後吃水果是有益的。其實這是壹個錯誤的概念。飯前吃水果有好處。
5.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水果是銀,晚上吃水果是銅。
6.喝豆漿不要加雞蛋和糖,也不要喝太多。
7、不要空腹吃西紅柿,最好飯後吃。
8.每天早上醒來後,可以先喝壹杯白開水,可以預防膽結石。
9.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10,少喝奶茶,因為奶茶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長期飲用易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1,剛出爐的面包不宜立即食用!
12,遠離充電座。人體應遠離30厘米以上。千萬不要放在床邊。
13,每天喝八杯水。
14,壹天十杯水,膀胱癌不會來。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壹天喝咖啡不要超過兩杯。喝多了容易失眠胃痛。
少吃油膩的食物。因為大腦中的血液需要5~7個小時消化和集中到肚子上,所以很容易犯困。
18,下午五點以後,少吃大餐。因為五點以後身體就不需要那麽多能量了。
19、10會讓妳開心的食物種類:深海魚、香蕉、柚子、全麥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雞肉、櫻桃。
20.不要空腹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