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十日:壹本禁書的遭遇
《揚州十日》雖是壹部幾千字的小書,但在歷史上影響深遠,命運奇特。有人推崇它關於戰爭的悲劇現實主義,有人用它來鼓吹國民革命,有人贊美它深刻流暢的文筆,還有人關註它文字的真實性。這本小書幾乎觸動了每壹個關心明清鼎革和辛亥革命這兩部重要歷史的人。很多年前,我壹直想找壹本早期版的《揚州十日》,但壹直找不到。後來看了文房四寶禁毀系列目錄,看到了《揚州十日》,其中有:清代王秀初所著《揚州十日》壹卷,是清鈔本,史部。“事實上,在清朝所有的禁書中,《揚州十日》總是榜上有名,無壹例外。它的書名要麽是《揚州十日》,要麽是《揚州十日記》,作者要麽是“無名氏”,要麽是“未署作者姓名”。據此可以推斷,王秀初的《揚州十日》成書於,因其極度忌諱,不可能是所作。在清初文字獄的高壓政策下,沒有人敢以九族的生命為代價印刷這本小書。所以它最初的經歷只能以各種紙幣的形式在民間秘密流傳。因為互相警惕,沒有辦法互相校對,所以標題、作者甚至內容難免不壹樣。毫無疑問,在整個清朝,《揚州十日》都是被列為鐵案的禁書。所以,它到底有多少種紙幣,壹直是個謎。根據臺灣省的相關資料,《揚州十日》是清道光十四年(1834)在自習室出版的,但不是最早的出版物。有資料顯示,《揚州十日》、《嘉定屠場略》可能正式出版於1828年,早於太平天國用以反清的時間。無論如何,有壹點是舉世公認的,那就是揚州十日在中國隱藏了差不多壹百二十年,而在那個寂靜的長夜裏,中國人對此只字未提。《十日談》在揚州的再現,遠離了祖國,為其命運增添了傳奇的戲份。據說這本記載了明清血淚史的小書,幸好東傳到了日本,被保存了下來,被清末留日學生在東京和大阪的圖書館裏發現。於是那些充滿愛國熱情的留日學生就把它抄下來,在東亞東南亞自費大量出版,然後冒著生命危險運回國內,分發給廣大民眾,使之成為革命的助產士。沈寂許久之後,《揚州十日》終於以新的價值和面貌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從此,《揚州十日》開始了自出版以來最耀眼的時期。中國光緒年間出版的《明史集》收錄了《揚州十日》等16種明末史料,即《皇帝壹知》、《盛安年譜》、《走在楊秋》、《嘉定屠場簡述》、《幸存錄》、《續幸存錄》、《尋野錄》等誰也不會想到,這些又黃又脆的史料,居然成了革命者的號角。據謝國楨先生關於更新《晚明史記》的考證,只有《明史集》所刊《揚州十日》有光緒十三年(1887)和民國二年(1913)中國圖書館和商務印書館的尊文閣印本。當然《揚州十日》的版本遠不止這些。只是我後來接觸到的,至少是漢學扶輪社的《中國內亂外患史叢書》、上海書店的《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上海西風社的《英漢雙語版》、陳恒和林紓的《揚州叢刊》。晚清《揚州十日》通常與鄒容的《革命軍》壹起出版,互相呼應,互相發明,激發民眾的反清情緒。晚清《揚州十日》的真實性毋庸置疑。比如陳天華先生在著名的《獅吼》中寫道:“當時有壹個幸存者逃出生天,做了壹本書《揚州十日》,描寫慘殺。”關於《揚州十日》的具體內容,第壹個問題是張德方先生的《揚州十日辨析》。這篇文章的錯誤主要有兩點:第壹,“揚州十日”的標題不等於“屠城十日”;第二,揚州十天,陽城被殺人數“約80萬”的說法是錯誤的。文章指出了這兩個錯誤,但並不認為是“偽書”。但此後,有人將王秀初的《揚州十日》、宋的《天工開物》、甚至嶽飛的《滿江紅》列為偽書。其重點是否定“揚州十日”的存在,認為“揚州十日”是孫中山先生為醜化滿清而偽造的。理由是:這本書是孤兒;書中的描述令人困惑;作者說大屠殺80萬人是錯的;揚州大屠殺是漢人將領所為。這種不負責任的觀點壹出現,立即遭到猛烈抨擊。從根本上否定《揚州十日》真實性的代表作是佚名文章《揚州十日》。本文認為《揚州十日》有許多錯誤,使人懷疑其真實性。具體原因是揚州沒有形成南明和滿清兩軍的主戰場;二是認為書中對揚州府城人口的估計有誤;三是認為清軍在揚州戰役中可能投入的兵力的記述不準確;第四,列舉了清軍紀律嚴明、五六天不可能殺光八十多萬人、大屠殺善後工作無法開展等幾個可以說明揚州十天不可靠的問題。第五是《揚州十日》中的矛盾。文章最後總結道:“僅提及上述幾點,全文充滿矛盾和瑕疵。這樣的記載怎麽能成為嚴肅的史料呢?”這種論調的出現,立刻引起了很多反駁。第壹,進攻陽城的清軍將領多多,他自己在《致南京等地文武官員的信》公告中也承認:“自此各地軍民,官軍民不肯投降,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那個揚州大屠殺完全是真的。其次,張德方先生指出80萬這個數字是錯誤的,但他並沒有否認揚州十周年,說揚州十周年害死了很多人。第三,《揚州十日》作者客觀,沒有袒護明廷的傾向,也不避諱明軍的腐敗紀律。作者本人也無意把自己打扮成壹個反清文人,表白自己只是想生活在亂世。至於文中的壹些矛盾,完全不合理。顯然,《揚州十日》作為壹個戰爭幸存者的私人日記,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對整個戰爭進行準確全面的描述。《揚州十日》的作者王秀初曾在書中陳述:“4月25日至5月5日,* * *第10日,都是自己親歷、親眼所見,如此隨意,以至於遠處聽說過的人都不帶。”所以以不全面、記載數字不準確為由否定戰爭是不合理的。最近看到兩個有意義的材料。第壹,《尚書》、《左氏春秋》、《山海經》、《史記》、《漢書》、《水鏡》、《唐人西域記》、《子同治簡》、《白易傳》、《揚州十日》被評為“十大歷史地理奇觀”。既然是“奇書史地”,自然是紀實作品。二、《四庫禁書》收錄在《揚州十日》時,第壹次介紹作者王秀初如下:本書作者是史可法的副官,《揚州十日》是史書的始祖。書中描寫清軍入侵揚州,肆意強奸* * *婦女,痛哭流涕。“既然王秀初是“史可法的幕僚”,那麽《揚州十日》的記載或許有所不同,但真實性不言而喻。如需參與古籍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微信官方賬號新聞:群聊歡迎加入善本古籍交流圈,學習古籍版本。不看實物,關註古籍網上拍賣,了解市場價格,是不行的!網拍是壹種低成本、最便捷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