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的內心極為沈痛,當時有壹股沖動很想隔天投書媒體,表達我對神父處境的不舍與對過度醫療傷害人性尊嚴的不滿,當時我想下的文章標題是: 後因某種因素考量作罷,時至今日,每想到那位神父,我的心仍然忿忿難平。
這位神父從年輕到老壹直在為臺灣貧困、弱勢、孤苦的人們奔走、奉獻心力,這樣無私的善人,當他人生義務已了,意識昏迷、不能呼吸時,我們非但沒有讓他平安的回歸主的懷抱,反而使用維生醫療,讓他終日躺在病床上,靠著呼吸器、鼻胃管維生,過著沒有生活品質、沒有尊嚴的植物人與機器人的生活。
想到我母親生平所說的話:人老了,如果不能動,要人把屎、把尿、翻身、擦澡、灌食,那就是「歹命」,大善人怎會變會歹命呢?是誰讓神父原本可上天堂,卻被迫強留人間受苦乃至不得好死呢?
原本慶祝生日是很喜悅的事,不僅壽星開心,與會者也很歡樂。然而這變調的生日活動,您不覺得怪嗎?試問專為神父訂制的豪華蛋糕,神父吃得到嗎?當大夥大聲唱著生日快樂歌的時候,神父快樂嗎?諷刺的是這所醫院竟還邀請記者大肆報導,我不禁懷疑醫院的動機到底是什麽?
幾個月前有壹位朋友語重心長的說:在臺灣「人不如動物」;她自己養的狗因病送醫,醫師說她的狗得了不治之癥,不久就會死去,希望她要有心理準備。
有壹天半夜,她發現狗兒在 *** ,於是她抱著這只毛小孩去掛急診,她不舍得心愛的狗痛苦,當天晚上她要求獸醫師讓她的狗安樂死。
她說在臺灣,生命末期的國人就要死了,家屬非但沒有讓末期病人安樂死,反而是用盡壹切辦法,讓生命末期的家人受盡現代化醫療的折磨,急救的結果,不是死狀淒慘就是成了更悲慘的植物人狀態。
其實,安樂死的爭議性很大,全球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安樂死是合法的,我們不需要安樂死,我們只要求有尊嚴的自然死就可以了,但在臺灣連想要擁有自然死都是壹種奢求,原因之壹是我們的健保給付太過浮濫,家屬不必負擔太多已屬於無效醫療的費用;原因之二是醫病關系不好,醫師怕被家屬糾纏或胡亂提告,因此做了很多防禦性或無效的醫療。原因之三是有些家屬缺乏醫療認知,不敢面對現實中生老病死的不變法則,而活在不切實際的期待中。原因之四是某些醫療人員欠缺生命倫理觀,不了解醫療的真正目的,不明白生命末期的認定,而做出對生命末期病人沒有實質益處的醫療行為。
我常在想,如果醫療收益是來自這些生命末期病人的苦難,那這種錢就真的是「苦難財」。很不幸的,臺灣還有不少醫院及醫師在賺這種苦難財。健保局為這類的病人每年支出龐大費用,而這種無效的醫療不僅病人痛苦、也浪費醫療資源,甚至有些病人因長期占著床位,真正急需醫療的人們反倒是壹床難求。
在慢性呼吸器病房經常可以看到家屬送給病人的紅包袋與賀卡,這是沒有實質意義的作為,因為病人沒有辦法享用。曾經有壹位意識清楚,臥床、長期滲便、褥瘡使用呼吸器半年的病人寫給兒子的壹段話,讓人鼻酸,那就是──
請不要因為舍不得失去親愛的家人,就用這種酷刑般的維生設備留住生命末期的家人,這是淩遲而不是愛,如果家屬真的愛這位家人,就請設身處地的為他(她) 著想, ,讓他(她)早日脫離病痛,回歸他(她)信仰的心靈國度。
陪伴,不是在家人的生命到達終點了才要做給其他人看的,也絕對不是只請外傭陪伴父母就算孝順。病房裏傷心的紅包袋、傷心的賀卡,甚至傷心的蛋糕,我都不希望再看到。
「己所不欲、勿施於至親」,如果您自己都不希望發生在自己的無效醫療,請不要再假孝順之名、假愛之名施給最愛我們的親人。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