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技法壹直沿用到現在。我們能聽到的郭榮啟先生的《繞口令》,馬季先生的《找堂會》,還有郭德綱的《怯洗澡》都用的是這種口音。
但是“倒口”也不是壹成不變的。演員可以根據情節和自身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方言。但前提只有壹個,那就是普通觀眾都能聽懂,而且能夠突出包袱的效果。天津話,東北話和唐山話等北方方言都能運用到相聲中。
在相聲中大段地采用保定方言,是從郭德綱開始的。保定離北京,天津都不算遠。在郭德綱的相聲中,京津冀早就壹體化了。通州的張家灣,武清的汊沽港,甚至天津周邊的漢沽,蘆臺都被郭德綱放在相聲裏。河北的香河,唐山也都曾被郭德綱提起。
郭德綱提起最多的,“倒口”學得最多的,無疑就是那個“美景蓋世無雙”的保定府。保定話類似唐山話,但比唐山話語音更直,更土。這和四聲分明的普通話混搭,笑點十分突出。
郭德綱最早是在相聲《夢中婚》中,正式開始有大量的保定元素介入。保定驢肉火燒,保定方言,甚至郭德綱還創造了“上有天堂,下有保定”這樣的金句。
在隨後的相聲中,保定方言是郭德綱學得最像,也是最多的壹種方言。在他的作品中,不但英國警察是保定口音,連來自非洲的阿依土鱉公主都是滿口的保定腔。
除了保定口音有利於情節拓展,制造笑點外,讓郭德綱舍不得放下保定的,還是因為這個河北省的城市,是郭德綱的定情之地。這裏是他愛情開始的地方。
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面醬,春不老。但在郭德綱的眼中,這裏只有王惠。那是1997年,郭德綱和人組團到保定演出。演員中,就有王惠。同為曲藝行的郭德綱,對京韻大鼓演員王惠早有耳聞。知道她14歲就開了個人專場,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名角兒了。
而當時的郭德綱還是個默默無聞的相聲演員。但王惠作為天津姑娘特有的開朗和大方,也給郭德綱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演出中,郭德綱更是主動為王惠提行李,還互相留了手機號。
而當時這個小黑胖子的熱心和才華,也給王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後,二人歷經磨難,王惠更是義無反顧地來到壹文不名的郭德綱身邊,照顧他的生活,幫助他創業。
二人終於在2003年結婚,隨後,德雲社就像是交了好運,觀眾越來越多,最終迎來了壹夜爆紅。現在的德雲社,更是已經成為如日中天的傳統藝術男子天團。郭德綱也把社團99%的股份,都記在了王惠的名下,作為對於媳婦的報答。
可見,當年的保定,對於郭德綱本人,對於他癡心的相聲藝術,甚至對於後來德雲社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得不說,郭德綱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保定元素,和他對王惠的愛,是分不開的。
郭德綱,雖然現在混的不錯,但總忘不了,難處時保定,各個劇團給他飯吃的情景
我關註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相聲是在2006年。我記得郭德綱以及德雲社是在2005年通過電臺和北京電視臺等媒體被廣大人們所了解。而郭德綱的相聲早期在北京的小劇場演出的。郭德綱早期的相聲作品我也聽過壹些。
每個藝術家無論是創作還是表演,不同的年齡階段,創作的作品也有與之相符的特點,郭德綱早期小劇場演出的作品就是這樣,代表了郭德綱早期相聲表演的特點。相聲藝術起源於草根,屬於民間傳統藝術。小劇場相聲演出的特點就是互動性強,貼近生活。郭德綱早期小劇場時期的相聲段子就是如此,突出表現了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百態,很接地氣。早期時候郭德綱的搭檔還不是於謙,曾和張文順老先生搭檔,郭德綱的人物設定也更容易表現年輕小人物的生活。
相聲段子的情景設定需要讓觀眾快速融入,郭德綱小劇場時期的段子亦然,更需要快速帶入同時語言特點鮮明,普通聽眾能聽的明白。
郭德綱是北京相聲圈的外來者。所處北京這個地方打拼,有些北京的內容就可能不適合用。而天津顯然更不適合。河北作為距離北京最近的省份,人們熟知。保定作為清代的直錄總督府,聲名在外。保定作為壹個古城,有很深的文化積澱,方言也很有特色。所以保定的很多點就很適合放在郭德綱那時的作品裏。保定的驢肉火燒遠近馳名,所以就創作出“驢肉友”的段子。保定、白溝也以“腚溝”諧音梗出現。
當然,唐山樂亭的方言,也常出現在郭德綱早期作品中。
以前京師、天津府、保定府呈現三足鼎立之勢,俗語說“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說得就是三個地方人。三地交流也十分密切,很多直隸地區的人到京師或者天津衛工作,現在也是這樣。所以“倒口”的時候會經常使用北京話、保定話,還有比較常用的是山東話、河南話,偶爾郭德綱還會使用山西話。具體看場景,郭德綱相聲裏看門王大爺或者外國公主很多都說保定話。
很簡單,兩方面原因,壹方面老郭並不擅長說南方各省方言,另壹方面,老郭最熟悉保定和保定話,加上河北人從來不怕地域黑,不用擔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老郭說段子最愛提保定,最愛拿保定話逗哏。
這很好理解啊,壹個字——熟!
首先,老郭天津人,他學藝成功後,肯定要掙錢的,什麽地方最磨練人呢?農村啊!老郭自己都說去北京之前在天津周邊跑場子演出!保定,天津,北京從地圖上看是個正三角形,距離都差不多,150公裏以內!去著快,方便,所以就熟了!也就說的多了!
第二點是,相聲裏有“學”,學方言是其學習的壹門兒。保定方言在外地人聽著本身就可樂,所以也是壹重點原因!保定話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馮鞏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可以看看不賴!
最後是最主要的壹點,保定是郭德綱與其夫人定情之地。郭德綱夫人王慧,是年輕京韻大鼓佼佼者,與老郭認識是去保定演出過程中,有紀念意義吧!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應該沒有,只不過保定口音可以代表河北,然後驢肉火燒比較出名。
郭德綱有搭野班子四處奔波唱戲的經歷!就包括保定、唐山、廊坊的廣大農村地區。
郭德綱最初說相聲主要在京津冀壹帶,三個地區有著鮮明的特點,北京有皇家氣派,天津有市井風情,那麽保定則代表了鄉土氣息。保定府 歷史 悠久可說的內容多,再加上保定口音有特色,帶喜感,故而老郭學的較多。我曾經在保定上學四年,很喜歡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現在還能想起幾句保定話,比如“怎麽了?”保定話說成:腫麽咧?“妳幹什麽去?我上廁所。”保定話說成:妳湊哈嘛切?我氣趟茅子”
是不是有點意思?
郭德綱第壹次登臺演出是在河北保定的高碑店市!誰的第壹次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