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大家家鄉元宵節都有什麽新穎的活動了

大家家鄉元宵節都有什麽新穎的活動了

元宵節祖廟的雕塑和湯圓都引人回味

No.1佛山·行通濟橋

推薦理由:

佛山人有句俗話“行通濟,無閉翳”,意為行完通濟,便沒有煩惱,事事順利。每年正月十六“行通濟”是佛山獨有的祈福習俗,寄托著佛山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願,更好地迎接新的壹年。發展到如今,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晚會有數十萬來自各地的人自發來到佛山市中心的通濟橋“行通濟”,舉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浩浩蕩蕩地由北向南走過通濟橋,祈求來年順順利利、萬事勝意。

元宵看點:

通濟橋廣場以通濟橋、門樓及南北兩個廣場為主軸線,再配以橋下水體、周邊綠化,形成壹個面積7300平方米的公園。門樓的主體用青磚砌成,兩邊配拱形門洞,屋脊采用石灣公仔圖案,表現佛山美術陶瓷的魅力,勾畫出古代通濟橋興旺發達的情景,裏面有財神、舞獅、賣風車等,兩邊分別有龍鳳各壹,寓意龍鳳呈祥。門樓公仔圖下面,是灰雕圖“蝙蝠踩雙錢”,用“福”、“錢”寓意富貴。

元宵節與正月十六兩天,通濟橋上行人摩肩接踵,手裏舉著風車,嘴裏默念著“行通濟,無閉翳”,再捎上壹把“盛意菜”(生菜),幾十萬人浩浩蕩蕩走過通濟橋,討的就是壹個“九出十三歸”的吉利兆頭。風車是“行通濟”的必備品,數十萬人拿著各式各樣的風車,構成了廣東最壯觀的風車展覽。

佛山最久負盛名的祖廟,將舉辦第三屆“元宵喜樂會”的民俗系列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祈福篇、團圓篇和燈謎篇,充分展示佛山本土民俗特色的文化魅力。

No.2湛江·舞人龍

推薦理由:

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是全國各地漢民族的壹種習俗,而湛江市東海島的東山鎮是以“人龍舞”的形式來表現。人龍舞始於明末清初,是流傳300多年的民間大型廣場表演藝術,每逢春節、元宵、中秋佳節和壹些重大喜慶節日,東山圩村必連舞幾個晚上“人龍”,東西兩街戶戶張燈結彩,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元宵看點:

人龍舞之所以被稱為“人龍”,是由於演出的“龍”全部由人組成,而不是用物構成。龍身巨長,壹般由五六十人組成,有的達數百人,氣勢雄偉壯觀。而東海島東山鎮東山圩村的人龍舞素有“東方壹絕”的美稱。表演時,幾十至數百名青壯年和少年均穿短褲,以人體相接,組成壹條“長龍”。在鑼鼓震天、號角齊鳴中,“長龍”龍頭高昂,龍身翻騰,龍尾勁擺,壹如蛟龍出海,排山倒海,勢不可擋,顯現出獨特的海島色彩和濃厚的鄉土氣息,是東海島乃至雷州半島經久不衰的民間風俗和大型廣場娛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海島的28公裏長的沙灘更是有“中國第壹長灘”之美譽。

在湛江地區,元宵節人龍舞出色的還有雷州市沈塘鎮沈塘村。村中的大中街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全長壹公裏,大中街從仁德門走到老魚行,青石板街路有著明清古建築和清末民初商業發達的縮影。雖然商業區已經遷出,但老街並沒有老去,街兩旁的灰瓦白墻、飛檐走壁的明清古民居還住著不少村民,每逢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沈塘人龍舞就在這條街上表演,鑼鼓喧天,人山人海,讓人看到昔日老街的熱鬧繁華。

No.3廣州·逛廣府廟會

推薦理由:

要說廣州最有傳統文化習俗氛圍的元宵節活動,那肯定是廣府廟會。它在傳統元宵節期間,即農歷正月十五(3月5日)至廿壹(3月11日)舉辦的傳統廟會,是廣東省漢族傳統民俗文化,也是壹項廣府文化嘉年華活動。為期7天的廟會,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10個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閑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元宵看點:

以城隍廟忠佑廣場、中山四路(文德路口至北京路口)、府學西街、北京路、惠福東路美食街、大佛寺、五仙觀為支點,每天都有專場民俗文化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制作展示、傳統小商品展銷、傳統美食展銷等活動,推薦廣府本土文化。活動高潮當然是初定在3月7日舉行的廣府廟會城隍出巡:廣州“城隍爺”坐在金漆木雕八人擡大轎上緩緩走出忠佑廣場。作為廣府廟會的重頭戲,壹年壹度的民俗文化大巡遊正式拉開帷幕,各大方陣跟隨城隍爺出巡。最特別是將有壹批來自我國寶島臺灣的“神將”,也會參加出巡活動,大家將見到:茍元帥、龐元帥、劉元帥、張元帥、李靖將軍、黃飛虎元帥、金咤太子、木咤太子等各大“神將”。

除了逛廣府廟會,元宵節怎麽能少去了越秀公園賞花燈?越秀公園今年燈展規模很大,燈會圍蔽面積達28萬平方米,有大、中型花燈28組,各色環境氣氛燈5000盞,分《魅力穗城》、《歡慶羊城》和《錦繡花城》三大展區,將羊年生肖、嶺南故事、風土人情燈組與鮮花結合布展。還有皮影戲表演、群眾歌舞表演、廣府文化進公園展(包括廣府茶居展示和廣府文化圖片展示)及歡樂猜燈謎等精彩遊園活動。

No.4德慶·炮仗攻獅子

推薦理由:

德慶縣作為歷史悠久的嶺南古郡,德慶境內保留有許多傳統民俗活動,其中以“過大年,鬧元宵”最為出名。“炮仗攻獅子”更是西江流域最具特色、最大規模、群眾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特色傳統群眾文化品牌,每逢元宵便是萬人空巷。

元宵看點:

元宵節當日,最精彩、最刺激、最熱鬧的當屬“炮仗攻獅子”。德慶人喜愛舞獅,視獅子為吉祥物,認為雄獅是獸中之王能鎮妖驅邪,據民間傳說,德慶民間舞獅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因此,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希望醒獅前來拜年賀歲。“炮仗攻獅子”在當地也稱為“炸獅子”:春節舞獅時,人們還點燃壹串串爆竹投向“獅子”,與“獅子”***嬉同樂,以示“恭敬”之意,因而,人們常說的爆竹“攻”獅子,其實也是爆竹“恭”獅子。爆竹和獅子結合起來,具有“避邪驅鬼”作用,並能代表節日吉祥、熱鬧、喜慶和歡樂意義。當日,德慶縣城基本每個大商鋪、大企業都會邀請獅隊上門舞獅采青,然後組織人員點燃鞭炮“攻”獅子。

同時,作為龍母故鄉,德慶旅遊文化部門參照古時習俗,恢復了正月十五龍母行宮出巡的習俗,並結合鬧元宵活動,接受遊客和市民的禮拜。德慶孔廟元宵也恢復舉辦祭孔大典,活動仿照清朝的例制舉行莊重典雅的公祭儀式,並安排孔氏後裔家祭活動,同時融入體現時代特色的新文化元素,在嶺南是難得壹見。

No.5懷集·壯瑤鬧元宵

推薦理由:

地處廣東西北山區的肇慶市懷集縣,有壹個下帥壯族瑤族鄉,這裏的壯、瑤、漢三族人民有著別樹壹幟的鬧元宵活動,當地特色春牛舞、壯獅舞和“炮仗攻獅子”,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壹起喜氣洋洋。

元宵看點:

今年元宵節,懷集縣將舉行第三屆民間藝術節。屆時將有龍魚舞、春牛舞、壯獅舞、貴兒戲、鳳舞等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壹批富有嶺南特色民間藝術精品演出。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下帥壯族瑤族鄉最熱鬧的節日,全鄉村民家家戶戶準備上好的佳肴,宴請親朋好友,同賀元宵。中午,成千上萬的村民和遊客相聚在下帥墟,欣賞最具特色的“春牛舞”、“壯獅舞”、“馬舞”、唱山歌和“采茶戲”等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當中而最吸引人的就是“炮仗轟獅頭”,醒獅隊沿著墟鎮的各家各戶和店鋪不停地舞動及表演,為主人送上祝福和吉祥,人們在家門前準備了壹大堆鞭炮,與親朋好友壹起燃放鞭炮“攻獅子”。

No.6豐順·燒火龍

推薦理由:

在粵東地區的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每年元宵都會舉行“燒火龍”活動,至今有300年歷史,是當地人們為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百業興旺,於元宵節當天晚上舉行的祈福活動。作為中國別具壹格的客家民間藝術之花,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吸引著各地遊客的前來壹飽眼福。

元宵看點:

豐順埔寨火龍是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由燒火樹(燒煙架)、燒禹門(鯉魚跳龍門)、燒火龍三項組成,其中的“埔寨火龍”由鐵絲、竹料、紙等紮成,繪上鱗、角、爪,龍首至龍尾長達數十米。在龍身上安裝煙花、爆竹、火箭多達數千枚,龍頭、龍尾裝的火藥更數不勝數。每條火龍由三四十個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樂手、龍蝦、金魚等人,整個隊伍達200多人。火龍遊走在人群中,並噴射出各種絢麗的煙火,場面相當壯觀。當燃燒著的巨龍在廣場上奔跑時,觀眾也跟著火龍奔跑,祈禱新的壹年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