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改造之後,還是來了解壹下皇帝的住所,養心殿吧!這樣我們以後去參觀的時候可以多壹些文化內涵。
養心堂怎麽修?歷時兩年的養心殿研究保護工程維修保養將於下周正式啟動。參與項目的6名官方建設者都將經過嚴格培訓後“持證上崗”。
故宮博物院於2016啟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工程”,是文化藝術界和社會持續關註的熱點之壹。兩年零八個月過去了,改造工程還沒有真正開工。為了展現養心殿的歷史風貌,故宮各部門兩年多來全力投入,先後開展了多項研究項目。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
這兩年零八個月我們壹直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說33個研究課題。我們現在有17個系,都進入了養心堂,涉及歷史的,歷史的,物質的,無形的。
以養心殿改造為研究課題。那我修的時候心裏就亮堂了。
《養心堂科研保護工程總體規劃》要求,今後所有參與養心堂科研保護工程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才能進場修復古建築。使項目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還原和展現歷史信息。
故宮博物院修繕技術部瓦工技師、非遺傳承人金說
如果是我們五個瓦工看磚,看姿勢,不考慮工藝,保證差別不大。但是在他們手裏,30個人可能能看到28種。如果他們不按照這個要求,我覺得古建築有危機感,現在主要是斷代。
隨後,在幾個單位的配合下,推出了故宮。
工匠選拔及“瓦、木、石、油飾、彩畫、裱糊”基礎培訓經考核,共有116名工匠通過培訓,19名優秀高級工匠接受故宮博物院聘用。
故宮博物院修復技術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傅衛東說
這次培訓的重點不是給他們講課。我們說修復這個行業,不看結果,也看過程。真實工藝中的東西是體現他工藝的東西,他的壹些精髓。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養心殿研究保護工程是故宮博物院在古建築修繕方面的首次嘗試。同時,將急需維修的乾隆花園、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墻等三處古建築作為研究保護工程的試點。
為了重新組建故宮官方古建築修繕隊伍。
丹吉翔院長希望所有項目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告壹段落。它將慶祝紫禁城600歲生日。600華誕不設慶典,但耗時18年的故宮古建築修繕工程和耗時8年的平安故宮工程的成果將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養心堂是做什麽的?平面圖
養心堂介紹。
養心殿作為故宮皇帝管理和居住的核心區域,見證了太多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開啟了清朝幾代盛世的新政就是從這裏發出的,晚清與列強簽訂的許多不平等條約都是在這裏宣讀和批準的。
1912年,養心殿見證了統治中國268年的清朝的滅亡。此外,順治、乾隆、同治的皇帝都在養心殿壽終正寢。
養心殿建於明嘉靖年間,位於故宮幹青宮西側,距離明代禦門奉天門(清代稱“太和門”)較遠。清初順治皇帝就死在這裏。康熙年間,這裏曾被用作皇宮辦公的車間,專門生產宮廷用品。
自雍正帝入住養心殿後,修建所的作坊逐漸遷出了皇宮,壹直作為清朝的皇宮使用。乾隆年間改建加建,成為集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生活為壹體的多功能建築群。
在溥儀離開皇宮之前,清朝有八位皇帝住在養心殿。
有趣的是,因為距離,這或多或少成了避免打官司的借口——畢竟路太遠了。此外,養心殿本身等級不高,位於西側,不像位於中軸線上方的幹青宮那樣招搖,仿佛住在這裏不會被人註意。
所以萬歷在這裏躲了20多年,沒有上法庭。
養心殿靠近外院。這正是雍正帝想要的。他立即在幾乎壹墻之隔的幹慶門廣場西北角設立軍部,以便隨時召集大臣。
在養心殿內,它堪比壹座小宮殿。養心殿的建築平面呈工字形,前堂和後堂由壹條堂廊相連。
前廳分為三部分:正殿和明室,東西暖閣。雍正帝將前廳作為各種政府活動的辦公室。後廳是生活空間。這種功能劃分與兩千多年前李周考公基“朝前睡後”的宮殿格局相對應。
這樣,雍正帝只需跨過數米的距離,就能完成從“府”到“家”的切換。“皇宮對外”的功能集於壹身,堪比壹座小宮殿,完美滿足了壹個工作狂的所有需求。
養心殿的正殿是皇帝日常召見大臣、討論政務、介紹官員的地方,功能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會議室。寶座上方懸掛著雍正帝題寫的“中正仁和”的牌匾。
養心殿西暖閣勤勤懇懇的勤賢殿是皇帝審閱奏章、單獨接見大臣、評閱殿試試卷的地方。勤勤懇懇親賢堂南側的窗戶,專門裝了圍擋,是隱蔽的絕佳辦公室。
西暖閣西側,乾隆皇帝隔出壹個小房間,就是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三希堂”。墻上“三喜堂”的牌匾和“望今朝懷深心托奢”的對聯,都是乾隆皇帝的禦筆。
而東暖閣,故事就更多了。當時年輕的同治皇帝急著登基,管不了政治。慈禧太後和慈安皇後開始在這裏“聽政”。
1912年2月12日,玉龍太後和末代皇帝溥儀發布退位詔書,宣布清帝退位,也是在這裏。
了解了皇帝辦公室的前廳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他日常生活的後臥室。在這裏,皇帝恢復了普通人的身份,開始享受難得的閑暇時光。
養心殿後廳的兩個房間是天子的臥室。後殿東側是提順殿,是養心殿中皇後的居所。西邊是燕喜堂。在體順殿和燕喜堂的南側,有壹排東西向的圍屋,是後宮嬪妃們的臨時住所。
養心殿裏有什麽文物?養心殿,壹個存在了近500年的地方,內部已經破敗不堪,急需重生。“世紀大修”將持續五年。18座古建築和2000多件珍貴文物將在故宮工匠手中修復。
內玉器養心堂
養心堂內燈
養心殿的退役、除塵、文物展示過程。這也被稱為“最難的壹招”。共計1890件文物被裝進特制的箱子,運出入庫。
專家應該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情況下保護和修復文物。師傅們小心翼翼的打包修理。
打包也是壹個非常復雜嚴謹的過程。1890件文物,每件都有壹個特制的盒子。文物的包裝至少有四層,以確保每件文物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不會受到撞擊、潮濕、幹燥或昆蟲的影響。
那麽養心堂有哪些令人驚艷的寶貝呢?日前,“中正仁和——走進養心館展覽”
亮相山東博物館。展出養心殿文物240余件。當然,這只是所有養心殿文物的冰山壹角,但也是很驚人的。
“中正仁和”牌匾和詩屏
“中正仁和”的牌匾是雍正帝的皇家稱號,橫木框架和壹個帶有織錦邊緣的屏幕。上面寫著“中正仁和”四個字,朱仲題字是“雍正禦筆之寶”。
“中正”、“仁”、“和”
”,這些概念在儒家經典中很常見,大意是實行中庸、仁政、內外和諧。自雍正以來,養心殿已經取代幹青宮成為皇宮的政治中心。這個牌匾指出了治國的關鍵。
明中葉高懸,與下屏配合,顯示兩代君王對法治的追求,可謂壹脈相承。
屏風的側座是用黃華麗木做的,布局三個屏山大字。屏帽和掛齒都用地線雕刻作為裝飾,中間的扇面屏帽做成雙面,兩邊的屏帽也做成斷頭。
中扇相對較寬,屏側由黃華麗木制成的公線勾出,屏中央塗成黑色,嵌有黃華麗木禦詩“新正養心殿”。
圓形風扇
宮山由扇面和扇桿組成,扇面呈菱形,扇面中間有扇筋分成兩部分,下部連接有紫檀木雕刻的扇桿。
扇子上裝飾著四層大小不壹的孔雀羽毛扇形結構。底部采用銅鍍金工藝裝飾,多個半圓圖案排列組合成扇形,形似孔雀美麗的頸羽,後面是如意的雲頭圖案,雲頭圖案中間有壹顆高浮雕圓珠,形似孔雀的頭。
孔雀翎在整個扇面上呈扇形展開,呈現出洋洋得意的華麗景象。置於明代養心殿寶座背面的宮山,是中國古代宮廷禮儀的重要展示和裝飾。
紫檀木鑲嵌玉雕龍寶座
紫檀木鑲玉雕龍寶座放置在養心殿東暖閣。東暖閣是慈禧太後為大眾所熟知的地方。寶座朝西,太後寶座在後,兩座之間掛著八道黃紗簾。
窗簾兩側裝飾的掛畫也是慈禧喜歡的蘭花題材,體現了太後在這個空間的絕對話語權。
幹龍式景泰藍海水龍紋保暖筆筒
筆筒青銅胎呈五峰山形狀,或稱筆山。
器面為藍寶石釉,兩面飾以雙龍用絲帶纏繞的_字,寓意祝願長壽,頂部為懸崖,底部為海水。銅鍍金的朱利安像壹個雲雕底座,中間凸起壹條雙龍,中間是楊雯楷書。
《清乾隆年制》有三行六字。
幹青龍式景泰藍琺瑯海水雲龍紋水程
水城銅胎,圓柱形。鑲金,刻有五種不同姿態的吉祥鳳凰和纏花。手表以寶石藍釉為底色,飾以絲綢鍍金,以_字纏絲帶,祥雲環繞,底部飾以海水峭壁。
銅鍍金朱利安如意雲雕底座,底座中央凸起雙龍,四周為楊雯楷書。
《清乾隆年制》有三行六字。瓢身為銅胎,中間為微弧,以寶石藍釉飾以絲帶纏繞的_字和地上河崖上的海紋,上面為鍍銅浮雕龍頭,下面為半圓形瓢。
幹青龍式景泰藍琺瑯海水龍紋暖硯盒
這套景泰藍琺瑯文房四寶應該包括四件物品,分別是暖硯盒、筆筒、水城和鎮紙(遺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胎體厚重,造型規整,琺瑯細膩,鍍金特別厚實光亮,是清代宮廷琺瑯制品的精品。
清宮內務府檔案中有壹份長達5000字的記錄,非常詳細地記錄了乾隆皇帝是如何從形制、大小、裝飾、布局、鍍金等方面提出要求和修改的。
制造所的琺瑯工作是如何按照皇帝的意願不斷改進的?經過壹年多的時間,終於制作出九套完全符合皇帝意願的景泰藍文房四寶,陳列在養心殿、太和殿、寧壽宮、上書房等重要宮殿,顯示了乾隆皇帝的認可和喜愛。
紫檀包邊鍍金竹林鶴兔畫掛屏
其紋理包括紫檀木、黃華麗、花梨、鐵梨、烏木、翅木、紫檀木、櫸木、楠木、樺木、榆木、櫸木、黃楊木和漆器。這些家具除了壹部分是清宮府制作的以外,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以廣作、精作、素作、金作最為著名。
文化就像我們生活的壹部分,非常重要。只有把我們祖先的文化精髓取之不盡,傳之不竭,才能更好地延續民族文化和生活。
旅遊業也是如此。我們旅遊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是為了充實自己,了解中國的偉大。如果我們年輕,我們就會強大。
故宮停車攻略:/trip/15555.html
故宮開放時間:/trip/35505.html
故宮門票信息:/trip/17331.html。
故宮遊覽路線:/trip/16441.html。
故宮美食推薦:/石梅/116261.html
故宮住宿推薦:/trip/11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