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吃貨”,為什麽會出現這些人?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吃貨”,為什麽會出現這些人?

趙心放,筆名趙式,曾從事多類工種和企業管理工作。近來年發表的各類體裁文字散見於網絡和本地報刊。重慶南岸作家協會會員。

世上文人不少,吃貨更多。但在古代中國,既以文人著稱又以吃貨出名者,的確是鳳毛麟角。宋代的蘇東坡和清代的袁枚恰好兩頭都占,把他倆壹起拉呱,可倍添情趣矣。

(壹)兩人對吃情有獨鐘,都把吃作為人生的壹大樂趣

蘇東坡有口福,從小就愛吃。步入政界後壹生三起三落,先是被貶黃州,後是謫往惠州,最終流放到海南島。中華國土遼闊,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烹調技藝、蔬果種類等都大不壹樣。

蘇東坡每到壹處,除有政績名和詩詞名外,還有吃貨名。精致佳肴喜品味,號稱壹碗白米飯、壹碟白蘿蔔、壹勺白粗鹽的“三白”粗茶淡飯也能吃,還能從中覓出樂趣,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真是個食不厭精也不嫌粗的名吃貨。

袁枚不似蘇東坡簞食瓢飲般的海吃,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他曾在《品味》壹詩中寫道:

平生品味似評詩,別有酸鹹世不知。

第壹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盤時。

他辭官定居隨園後,除了吃家廚烹制的多種美食外,還抽不少時間外出遊玩,尋覓自己不知道的美味食品。打聽確實後,除了品嘗外,還千方百計索要食譜。

有壹次,壹位姓蔣的朋友請他吃了道香氣四溢、色澤美觀、味道不俗的豆腐。袁枚吃後大呼過癮,當即索要食譜,蔣沈默不語。袁枚著急了,表示願重金買下,蔣仍然不露聲色。袁枚急得壹陣團團轉後,當場恭恭敬敬地對蔣鞠躬3次。蔣見狀嘻說道:子才(袁枚字)不曾折腰事權貴,而今卻折腰為豆腐!言畢將食譜贈予了他。在座眾人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二)兩人為吃食勞心費力,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吃的方面,蘇東坡不僅好動口,還十分勤於動腦動手。看樣子除是美食家外,至少還是3A以上級別的烹飪家。元豐三年,蘇東坡貶謫湖北黃州。那時當地豬多肉賤。蘇東坡經過壹番觀察實踐後,摸索出壹套烹制辦法,遂作《食豬肉詩》向老百姓作介紹: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肘子)

元豐八年,蘇東坡從黃州復出,但沒過多久再遭排擠,元祐四年被調往杭州任太守。任職杭州期間,蘇東坡親自策劃疏浚西湖,帶領民眾修建了著名的蘇堤。杭州老百姓感其恩德,送來了不少豬肉和酒。他指導廚工把五花肉切成大塊,加蔥、姜、醬油、料酒等佐料,用慢火細燜,煨制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大家品嘗後贊不絕口。從此民間便把這種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成為傳統的名菜,與他的品德、詩詞壹同流傳後世。

蘇東坡流傳下來的詩文中,不僅對豬肉的獨特烹制方法有記載,而且對多種蔬菜的做法也有記載。

如他寫過三種菜:壹是蔓菁,又叫蕪菁,可以鮮食或鹽腌;二是香薺就是薺菜,薺菜蒸白魚;三是青蒿,又叫香蒿,可以入藥,與面制成青蒿涼餅,香滑可口。再如曾寫過東坡豆苗的做法,把豆苗嫩葉摘洗幹凈,用香油炒熟,放鹽、醬、橙皮、姜和蔥花,便是下酒的好菜。另外,還有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玉糝羹……

蘇東坡所述的美食有壹個顯著的特點,即用料大眾化,加工不繁雜,粗中見細膩,化俗為優雅,加之他精美的詩文記敘,那更是增添情趣哩。

袁枚與蘇東坡不同,他不親自操作,而是當伯樂,撰寫美食方面的鴻篇巨作。隨園裏有位叫王小余的大廚,廚藝就不用多說了,袁枚特別愛吃他做的菜。不論別人出多高的價錢挖王小余,他都不願意離開隨園。

有人問其原因,王小余回答,能理解自己的人很少,懂得口味的人更少。那意思就是說,袁枚十分理解他,並且會品嘗他烹飪的美食。更深層的意思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袁枚是有骨氣的人,過去當官不為五半米折腰。我雖然是個手藝人,現在也不會為貪錢離開知己知味的人啊!

(茶葉蛋)

袁枚花費了不少心血,把多年來收集到的美食名點編輯成冊,取名《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裏記述的菜肴、飯點和茶酒多達326種。吃貨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後,定能提升在品味方面的自我修養,至少取得大專以上美食專業畢業證書,由純粹吃貨華麗蝶變為美食家。

不過,要講自己能按書中所述的操作辦法做出美食,還需象蘇東坡壹樣肯動腦動手,至少取得烹飪專業大專以上畢業證書才行。以平民化食物茶葉蛋為例。書中說加工需時“兩枝線香”。只是看書肯定雲裏霧裏的。

(鹹鴨蛋)

當時就有好學者反復揣摩後經過打聽,才知廟宇裏燃兩枝香的時間約為4小時。好學者依法炮制,把茶葉蛋紮紮實實煮4個小時後,才有那書中所述滋味。

(三)兩個吃貨,除天生的愛好外,重要的是對人生的態度所致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與其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於世,世稱“三蘇”;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壹;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壹句話,蘇東坡是壹個多才多藝之人,在人類歷史上屬風毛麟角不可多見。但他有個特點,雖然宦海沈浮,卻壹生努力拼搏,不願上岸。

(松餅)

心中郁悶如何解?那就從特長愛好出發,除努力著文繪畫外,爭當美食家兼烹飪家。通俗壹點說,他主要是為了“解悶”吧!

袁枚是壹個神童,從小就聰明過人,頗負才名。23歲金榜題名,高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是壹顆前途無量的政治新星。乾隆年間有北紀南袁之說,北紀指的是《四庫全書》主編紀曉嵐;南袁指的就是袁枚。

由於袁枚恃才傲物,無法融入腐敗的官場,使其官運不亨通,當了三年庶吉士,外放江蘇,先後擔任溧水、江寧(今南京)、沭陽等地知縣,都是七品芝麻官。袁枚33歲那年,因父親病逝,循例守孝。

(水粉湯圓)

期滿復出後,又到陜西做過小官。他深知自己由於性格所致不能留戀官埸。“惹不起躲得起”嘛,不到40歲,就以贍養母親為由,辭官回家,以後再也不做官了。除了著書立說,就是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當美食家是個目標吧!

蘇東坡在世64歲,袁枚63歲時生了個老幺兒,82歲辭世。從各方面成就比較,肯定蘇東坡大。但僅從享年看,袁枚棋高壹著。不管如何分析,筆者認為,兩人都是人中龍鳳,值得後世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