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保定,若論冬季時令小吃,當首推糖葫蘆,單在市區有名有號的不下十來種。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趙錫康的中國壹絕“糖葫蘆王”。其總店——“糖葫蘆王”美食公司位於保定市南市區蓮池門口內。“糖葫蘆王”美食公司制作的糖葫蘆講究“香、甜、酥、脆”,不粘紙,不粘牙,有壹種自然清香,從很遠處就能分辨出來。除了主料大紅山植之外,還有青絲、玫瑰、香油、核桃仁、綠豆、紅小豆等多種原材料,做工精細、個大,外觀漂亮,口感好,深受保定人的歡迎,並正在積極走出河北,逐步成為全國的“糖葫蘆王”美食集團。般價位:1—6元/串
受歡迎程度:5
名吃特點:冰糖葫蘆是個寶
是冰雕玉砌?是珠聯壁合?亦或是匠心獨具?
黃的燦爛、紅的欲滴、白的晶瑩、墨的郁醉……
壹串串糖葫蘆在呂勝花的手中成壹個個作品,仿佛唐三彩的華麗,又仿佛北國冰雕的凝固……青絲玫瑰核 桃仁、山楂豆餡桔子瓣、什錦桂花棗桃幹……咬壹中酥、香、脆、甜……
保定的冰糖葫蘆在省內遠近聞名,在宋代和明代,就出現了蘸糖的單個紅果,叫作“糖堆兒”。到了清代,為食用方便,出現了穿成串的糖葫蘆。現在,糖葫蘆品種花樣很多,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紅豆沙餡、山楂加綠豆沙餡、麻山藥的等等,款款誘人,成為壹種大眾化的街頭食品。大文學家魯迅先生曾寫過“我贈愛人雙明珠,愛人贈我冰糖葫蘆”的名句。保定有名的字號當屬“呂記糖葫蘆”和“糖葫蘆王”。“呂記糖葫蘆”在賣糖葫蘆的行業中是第壹個註冊商標的,他的糖葫蘆個大,肉多,而且香甜,並且在1990年參加的中央臺經濟半小時欄目裏的72行展播中獲全國壹等獎,“糖葫蘆王”據說還進過央視春節晚會的現場。2月19日下午5點左右,筆者在蓮池門前的“糖葫蘆王”售賣店呆了不到半小時,留意數了壹下。就有壹二百人光顧了該攤點,人多時還竟排起了長隊,少則買壹兩個,多則買四五個,還有3個從石家莊趕來的朋友壹下子就帶走了十六七個。在保定百貨大樓東側的路口,我們找到了“呂記糖葫蘆”的售貨車,在侯寶林先生題寫的“呂記糖葫蘆”牌匾後面,56歲的老板房保義喜盈盈地招呼著顧客。老房的售貨車與眾不同,從1983年開業至今,售貨車上掛滿了“呂記糖葫蘆”的“光輝歷史”,有著名導演謝添題寫的墨寶“古城又壹寶”,有著名表演藝術家馬三立書寫的條幅“甜蜜生活、果品壹絕”。老房手拿糖葫蘆與眾多名人的合影鑲嵌在墨寶中間,格外醒目。 老房告訴我們,糖葫蘆的制作雖不復雜,但也要有壹定的技術。他們制作的糖葫蘆十分註重“選果”,要把個兒小的、生蟲子的、長得不“周正”的挑出去,然後洗幹凈,用小刀去掉果核和果蒂,而且去核時不能把山楂切開,需有壹定的技巧。糖葫蘆的穿串也有講究,所用竹簽或木簽要削磨得光滑幹凈、粗細均勻。在穿山楂時,最上面的壹個用最大的,往下依次減小,不能小大上小,那樣看著和吃著都不“順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