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dai,出生在泰國北部壹個非常貧窮但環境優美的村莊,人們壹年中只有兩個月比較忙:壹個月播種水稻、壹個月收割水稻。
其他時候就釣釣魚、串串門、聊聊天,日子過得很簡單。
在這樣的環境中,Jon
Jindai從壹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長成了壹個少年屌絲。村裏的年輕人都前往大城市追求“成功”,Jon也坐不住了,於是前往曼谷當了壹名“曼漂”。
子曰知識改變命運,憑借之前泰國僧侶的幫助,有壹定知識積累的Jon來到曼谷後,進入壹家法律學院讀書,但很不幸成為壹名學渣——他太窮了,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學校外面打零工。
淪落為學渣後,Jon又淪為了憤青:打零工時跟幾十個人擠在壹間大屋子裏,壹頓飯只能吃壹碗泰國湯面或炒飯。他在餐廳端過盤子,在旅館看過大門,在街上發過傳單,就差沒做人妖了。每天累得像條狗,Jon越來越迷茫——
這算是過的哪門子生活,老子受夠了!
就這樣,在曼谷度過渾渾噩噩、郁郁寡歡的七年之後,Jon回到了故鄉,在清邁以北大約50公裏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從沒想到,這次抉擇將改變他的壹生。
Jon開墾了壹片荒蠻之地,修了壹個半英畝的菜園子,壹年四季蔬果不斷;還挖了兩口魚塘,壹家五口壹年隨時可以撈魚吃,吃不完就分給鄰居,分不完就賣掉。
最讓他開心的,是又回到了壹年只忙活兩個月的童年時光:壹個月種水稻,壹個月收水稻。他壹年收獲四噸水稻,全家人壹年吃不了半噸,剩余的都賣掉。
春去秋來,花謝花開,Jon過得逍遙自在。這時,他聽說班上成績最好的那個同學留在曼谷買了房,但背負了三十年的債務。
這個消息差點把Jon嚇尿:幸虧老子沒留在城市,我這樣的學渣,三百年也買不了房子啊!
“老鼠打洞只需壹夜,鳥兒築巢不過兩天,為何人類為了房子要搭上半輩子?相比於動物,人類到底是高級還是弱智?”
進行深刻的思考後,他決定自己動手建房子!
此時的Jon有足夠的土地,足夠的時間,只是依舊沒有錢。不過沒關系,他自學了土磚建房技術,每天早晨從5點工作到7點兩個小時,不到三個月,壹棟房子就建好了。
此後,Jon每年至少建壹棟房子,如今在自己的農場裏,已經建了十幾棟房子,每壹間都是莊園別墅,他每天晚上都要思考去哪間過夜。
建完房子後,Jon又對裝修產生了興趣。在幾個有藝術細胞的朋友慫恿下,他搞出了別具風情的浴室——漸漸地,Jon的土磚建房本領名震十裏八鄉,農場規模也越來越大,他幹脆成立了自己的農場品牌:Pun Pun Organic Farm。很多人前來取經,曾經最討厭上學的Jon當起了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告訴人們如何開荒、種地:同學們,千萬要記住,不要用任何農藥、化肥……來聽課的不只是附近村民,還有來自荷蘭、美國的好學青年,他們對Jon的有機生活理念和土磚建房術崇拜得不行。人多了就要解決吃飯問題,Jon誤打誤撞開了兩家有機餐廳,成立了自己的泰國農家樂。人們在這裏討論養生,享受有機美食。還有人在Jon自建的房子裏,伴隨窗外的鳥語花香練起了瑜伽——就在這時,這個泰國農民迎來了壹場跨國之戀,在壹群來自歐美的狐朋狗友中,Jon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Peggy Reents。兩人結為連理,隨後有了愛情的結晶,這個曾經的學渣、屌絲,如今有了外國媳婦和混血兒子——在清邁郊區竟然有如此勵誌和離奇的故事?泰國的電視臺坐不住了,趕緊前來采訪壹下這位泰國歐巴!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Jon,也吸引著國際學者的目光。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 Josh Kearns,前來請教如何用傳統材料制作木炭——
後來,Jon接到了著名的TED大會的邀請,美國媳婦告訴他,妳可得好好練練英語,別把臉丟到國際大舞臺。
於是,這個泰國農民用壹口流利的英語,在這個精英雲集的講臺上,發布了“生活本應簡單,為何妳過得這麽難”的主題演講,贏得笑聲陣陣、掌聲無數,但最後,留給人們的是長久的反思和沈默——
(泰國農民英語說得這麽好,我們還有什麽理由看中文字幕?)
如今,在Jon的農場基礎上,壹個擁有30多名成員的“烏托邦”已然形成,裏面壹半是泰國人,以Jon的親戚為主;另壹半則是西方人,除了追隨Jon過田園生活、吃有機蔬菜,還要給Jon的有機餐廳打工。
在大城市混得壹塌糊塗的Jon,卻在另壹個地方成為社區領袖、人生贏家。
大家在這裏種菜、耕地,研究有機植物,推廣自給自足的可持續生活理念,並致力於當地環保事業。
如今的Jon,喜歡上了在田間地頭思考人生:
能有今天的生活,多虧當年聽從了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