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沃土與搖籃。大學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獨立的生活環境,深廣的學習內容,濃厚的學術氛圍,紛繁的校園文化,自由的課余時間,豐富的閑暇活動,等等,但學習仍是大學校園生活的基本內容。與中學相比,大學的學習更具廣闊性、深刻性、探索性,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和適應大學的學習特點。首先,提高學習的獨立性。在大學,教學內容大幅度地增加,教師的講解起引路作用,提供學習與思考的方法,更多的內容需要通過自學來掌握。
因此,在大學裏學習強調獨立地自學,要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閱讀壹定數量的相關參考資料,根據壹定的知識結構,自己缺什麽就重點攻什麽。其次,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必須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時間,科學地掌握時間,不能平時無所事事,考試來臨時突擊,開夜車,那是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應科學地制訂學習計劃,合理投入精力,根據難易程度調配時間和精力。同時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來建構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大廈。再次,提高學習的探索性。通過學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要註重發展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要掌握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科學的研究方法,解各學科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可能性。總之,大學生活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習,通過學習獲取知識,獲得其他環境不能提供和滿足的知識;通過學習,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水平。2、大學生活中仍然充滿競爭每壹位大學新生,都是從高考的千軍萬馬中擠過了獨木橋,體會到中學競爭的激烈。但進了大學,並不意味著競爭的結束,大學生活仍然充滿著競爭,在某種意義上比中學更激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改革的進壹步深化,高等教育並軌制的實行,打破了傳統高等教育的“統招 統分”,推行“雙向選擇”,每個人從跨進大學的那壹天起,就要面對新的競爭對手,要在競爭中去選擇自己未來的理想單位和發展方向。因此,進了大學並不等於進了保險箱,並不就是拿了鐵飯碗,仍需要作好思想準備迎接競爭。值得註意的是,要正確對待競爭的結果,將競爭的結果看成是壹種激勵自己的動力,而不是障礙或負擔,避免產生嫉妒心理、驕傲心理、自卑心理。
3、集體化是大學生活的顯著特點對於大多數的大學新生來說,進入大學意味著依賴性生活的結束,標誌著集體生活、獨立生活的開始。在大學這個新的集體環境中,每個人需要培養自己的集體觀念,樹立集體的意識,思考在集體中如何與不同個性的人相處,怎樣在集體中鍛煉自己,培養自己集體生活的習慣。每個人都應清楚地知道,進入大學集體生活,並不能完全按自己原有的特點與習慣生活,自己想怎麽樣就怎麽樣,而必須考慮別人的特點、集體的特點,大學集體最基本的形式是班集體和宿舍集體。班集體是大學生群體的壹種正式的組織形式。宿舍集體是具體反映壹個人生活習慣和個人特點的小集體,這就需要宿舍集體的每個成員***同努力營造融洽的生活氛圍,必須遵守作息時間,別人休息時不大聲喧嘩,註意個人清潔衛生及宿舍的清潔衛生,不開過分的玩笑,尊重他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不能遵守和維護集體生活的利益與特點,那麽就會感到難以適應,精神不愉快。從現實來看,大學新生對宿舍集體的適應比班集體好,對宿舍人際關系比班級人際關系評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