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美味佳肴中,有十樣幾乎是每壹位到埃及旅遊的遊客都壹定要品嘗的,否則就不算真正感受過埃及。
非吃不可之壹: 卡巴布(Kebab)
卡巴布就是烤肉串的意思,但埃及的“卡巴布”與北京大街小巷中到處可見的新疆烤羊肉串有很大差距。“卡巴布”的選料非常考究,壹般只以羊腿和背脊上的瘦肉為原料,中國人很愛吃的羊尾油則是根本不予考慮的。
制
作“卡巴布”時,先將選好的羊肉刷上用精鹽、胡椒、姜蔥和橄欖油混合而成的調料,然後切成四五厘米見方的肉塊,依次穿在壹米長的釬子上,放入特制的烤爐
中,待肉色變黃後即可出爐。烤好的“卡巴布”,香味四溢,嫩而不焦,口感極佳。吃的時候,配上“陶黑那”(壹種類似芝麻醬的佐餐醬)和當地用黃瓜、洋蔥、
胡蘿蔔、萵筍葉做的沙拉,吃起來別有壹番風味。
卡巴布在埃及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菜肴,在大小餐館的菜單上都能找到,價格在20埃鎊左右。
埃及的許多專門經營“卡巴布”的店鋪,每壹家“卡巴布”店在配料上都有自己的祖傳秘方,烤出來的“卡巴布”味道各不相同,因此,遊客大可不必擔心會吃膩。
非吃不可之二:富爾 (Fuul) 及塔米亞 (Ta'amiyya)
富爾 (Fuul) 及塔米亞 (Ta'amiyya) 可說是非正式的埃及國菜。
富爾是用蠶豆制成的,加上油、檸檬、鹽、肉、蛋以及洋蔥加以調味;塔米亞則是將磨碎的雞豆,和香料炸成的小丸子。把富爾和塔米亞加上壹點蕃茄,用披塔 (Pita) 面包夾成三明治就是壹道美味的小吃了。
非吃不可之三:莫洛奇亞(Melokheya)
Melokheya
是壹道用錦葵做的綠色濃湯。埃及尼羅河兩岸經常會見到壹種綠色植物錦葵。這種花非常美麗,既可供觀賞,也是壹種很好的食用植物。埃及人對錦葵湯津津樂道,
十分喜愛。它的做法是:把它的葉子洗凈曬幹,然後把葉子粉碎,與羊肉、雞、黃油、大蒜等壹起煮湯,煮好的錦葵湯,濃綠黏糊,味道鮮美,與大餅或米飯壹塊
吃。
非吃不可之四:面包(Aish)
Aish
是壹種外脆內軟的烤面餅,剛做好時像壹只吹起的氣球,冷了之後就成了中空的薄餅。Eish原意為生命,其制作源於希臘飲食文化中的Pita餅。Eish是
埃及人的主食,其用料、形狀、大小不壹,基本有兩種類型:壹種是機制的,形狀為齊整的圓形。另壹種是手工搟制的,形狀為橢圓形。大餅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用
手撕下壹片沾上由芝麻和花生等做成的醬來吃,也可把肉、蔬菜等夾在餅裏或者是什麽也不夾直接吃的。
埃及最便宜的食品就是大餅,大多數大餅價格享受津貼。2008年埃及壹個100克受津貼大餅的售價低於1美分(約合人民幣0.07元),不受津貼大餅的售價則為受津貼大餅的10至12倍。埃及人對Eish很敬重,絕對不浪費,因為那也是對真主的不敬。
非吃不可之五:烤雞飯
埃及的烤雞飯是繼Aish之外第二常見的食物。在各大城市和旅遊勝地均可以吃到。壹般分為單點和套餐,單點是烤雞配米飯,套餐的話會配有壹碗湯,壹份沙拉,根據城市不同有時還會配有壹聽可樂。分量也分為四分之壹只,二分之壹只等。價格也非常劃算,約在20埃鎊左右。
非吃不可之六:烤鴿肉(Hamaam)
烤鴿子肉雖然不如雞肉和羊肉那樣常見,但是在壹些傳統餐館中還是能找到的。埃及的烤鴿子肉用的鴿子比歐洲要小,通常裏面填滿了綠麥和米飯,Hamaam肥瘦適度,酥脆可口,味道甚為特別。吃膩了雞肉和羊肉想換換口味,可以嘗嘗埃及特色的烤鴿子。
非吃不可之七:庫沙利(Koshari)
庫
沙利是埃及的平民特色美食,由米飯、通心粉、洋蔥、黑扁豆及番茄醬等做成。材料分開烹調,吃時再拌在壹起。可根據喜好加入調料醋、蒜、辣醬,炸圓蔥和豌豆
等。在埃及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庫沙利的專賣店。開羅的庫沙利,有的全部用米制成,也有壹半米壹半空心粉制成的,而亞歷山大的庫沙利則全部用通心粉制成。放
上許多佐料帶出店吃也不錯。
非吃不可之八:舍沃瑪(Shawerma)
舍
沃瑪是壹種類似於中國的肉夾饃的東西,不過裏面的肉從豬肉換成了牛羊肉,外面的燒餅到了埃及也換成了長條狀的面包。舍沃瑪分大中小份,售價約在10-12
埃鎊。除了夾肉外,還會夾洋蔥或青椒等蔬菜,還可以選擇沙拉醬、番茄醬、辣椒醬等作為調味醬料。趕路的時候或者不太餓的下午,路邊的餐館都能找到。
非吃不可之九:炸魚飯
炸魚飯同烤雞飯壹樣,都是肉配上飯,飯可以選擇白飯或者圖上顏色的米飯,我覺得黃色的米飯更加入味,是埃及的特色米飯,壹定要品嘗壹下。另外由於埃及是穆斯林國家,因此,雞肉、牛羊肉和魚肉是主要的肉類。炸魚飯比烤雞飯略貴,也很常見。
非吃不可之十:Katayef
Katayef是埃及另壹種著名的甜食,也是主要在齋月裏吃的。它是將面粉加水和成面團,做成像中國的餃子壹樣,但是它的個兒有小雞蛋那麽大。不過,裏面的餡不是肉,而是葡萄幹、松仁等幹果。然後,放在油鍋裏炸至淺黃顏色,吃的時候再灑上蜂蜜,吃起來又脆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