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文和友壹隅 / 圖蟲
文/祖子
“妳典當了時間,所以妳將擁有壹場意想不到的夢境。”
深圳超級文和友開業當天,其微博官方賬號發布了壹條微電影式的宣傳短片,講述其為了契合深圳“奇特而魔幻”的氣質,記錄深圳人“造夢路上的笑與淚”,而誕生的全過程。
上面這句話,正是短片開頭的第壹句。後來去光顧了深圳超級文和友的人也發現,這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妳浪費了時間,排隊壹天就為了壹頓飯和幾張照片,這事兒本身就是出人意料地魔幻。”
半個月前,深圳文和友,排到了4萬多號,堵了壹整條街。
作為壹家主業是搞餐飲的公司,文和友無論是占地面積,抑或等位人數,都創造了記錄。大量的質疑聲,也隨著流量到來。
比如當文和友強調其願景是“做文化公司,成為中國 美食 界的迪士尼”時,有人精準地捕捉到它目前與迪士尼樂園唯壹的相似的地方,是門口候場的隊伍。
比如當文和友將“讓人短暫逃離現實,獲得放松壹刻”作為它的經營理念時,有不少人表示同意,因為這家大型九龍城寨主題密室,確實容易讓人暈眩,摸不清南北。
比如當文和友把自己定位成“市井文化博物館”時,還有更多人做決定了,自己就跟逛地方博物館壹樣,打卡壹次就夠。
廣州文和友入口 / 圖蟲
可以看出,這些年文和友在輿論場出出入入,本該成為主角的“食物”“味道”卻似乎悄然謝幕。
這難道意味著文和友終於如願以償,成為壹家“文化公司”了?
本以為是資本下的速食網紅
沒想到確為壹部勵誌發家史
先來回憶壹下妳所在的城市,如今有多少個購物中心?
這些商城是不是大門壹家星巴克,往裏走麥當勞或肯德基在左右護法,可能1樓盡頭還有家奈雪或喜茶,頂樓和地下壹層則由大大小小的連鎖品牌占領?
早午晚飯、Brunch和下午茶,這些店面見縫插針地往商城的涼爽空氣中,投放自家的誘惑氣味,吸引顧客前來逛逛。
鮮有商戶能跟星巴克搶位置。/ unsplash
顧客們說是逛逛,也真只能是逛逛。因為他們只要走近壹瞧,便能發現所謂的創意 美食 店,有可能只是工廠袋裝食品的再加熱中心;
看似琳瑯滿足的選擇,其實只是同樣的幾道菜,分別在裝修設計風格不同的空間裏被端上來;
剩下被公認可以信賴的幾家,等位的人永遠比吃飯的人多。
壹圈下來,真選不出什麽可吃的。這些店構成了每個商城最高人氣的區域,卻也造就了壹座城市 美食 的虛假繁榮。
城市沒有美味,只有錢味兒。舊店倒閉和新店開業,成為常有的事,唯獨讓附近的包工隊吃飽了飯。
長沙 美食 城寨 / 圖蟲
文和友能從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那必定是將“我們不壹樣”很早地刻在了DNA裏。但故事還得從10年前的坡子街說起。
長沙坡子街,自古以來便是流量重地。從前便北客山陜,南客蘇杭,錢莊、藥號、布行,在這裏百業爭雄;後來更是成為和城隍廟、夫子廟肩並肩的小吃名街。
串聯起五壹商圈、IFS,那兒便是長沙年輕人每天必去朝拜的潮流聖地。沒有去過長沙的人,也聽說過坡子街附近,守護解放西的故事。
網紅紀錄片《守護解放西》截圖
文和友的1.0版本,是創始人文賓獨自經營的炸串小攤。他初出攤3個月,便在坡子街留下了不少傳說——
像明明啟動基金只有5000元,買車和進材料各花去兩千,剩下的錢全拿來做IP和招牌,好讓別人壹眼就能相中他的小攤。
又或者像發明出爆款小吃“犀利排骨”,成百上千的人願意排隊去嘗上壹口。
以及其他攤主壹天最多能賺400元的時候,他給自己定了個翻10倍的小目標,隨後便實現了。
壹年後,文賓從城管噩夢逃脫,在10平米的老長沙油炸社做起正規生意,火到《天天向上》;再壹兩年後,他又開張老長沙龍蝦館,創立老長沙大香腸。
炸串
從單壹的炸串,到後來的2.0、3.0版本,文和友可以說是順著“老長沙”這跟藤,不僅摸清楚了當地人在小吃方面的口味喜惡,還搭建起多品類、高品質食材的供應商關系,這些都為超級文和友埋下了爆紅基因。
生意越做越大,有當年數據顯示,1400平米的龍蝦館,年銷售額可超壹億元,但此時的文賓不再滿足於位數越來越多的進賬。
2018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談及自己對“好吃”的理解:“好吃是壹種情緒,我吃完它讓我開心就是好吃。不僅是味覺,最終是由五感打動心,才能組成情緒。只保證壹感,那壹感不是唯壹能夠帶來情緒的。”
研發時間長達半年的老長沙大香腸,成為了香腸界的傳說。/ 圖蟲
時間再往後推壹年,餐飲界的“全新物種”超級文和友在長沙海信廣場誕生。
它不再是壹家被國際品牌擠壓,又被商場圈養在壹隅的餐館。超過20000 的占地面積,經過靈活地打通改造,80年代老長沙的街景便被搬進了室內。
文和友中被還原的生活場景。/ 圖蟲
溜冰場、養豬場、錄像廳、洗腳城和婚介所,都壹壹還原,從斑駁的墻壁,到充滿賽博朋克味兒的纜車,再到晾曬在“陽臺”外的絲質碎花襯衫和裝小龍蝦的紅雙喜搪瓷缸,人們可以從這裏看見老長沙舊城改造前的模樣,甚至比邊上的仿古改建的坡子街還真實許多。
而當NPC壹樣的服務員引導顧客坐下來,他們能聞到的、嘗到的,也都是文和友從創業之初便開始給顧客“洗腦”的老長沙味道。
顧客也成為了這些場景中的演員。/ 圖蟲
最終,超級文和友以“數筷子為證”的每日不少於1萬人的客流,回饋了海信廣場給予的租金優惠。它的日翻臺率做到了8.5倍,更傳聞10個月便順利回本。
要問文和友和其他網紅店不壹樣在哪?這壹次,是 美食 、好產品與好點子先行,資本才嗅著味道跟來的。
文和友獲得第壹筆投資,是在海信店開業之後。資方負責人後來接受媒體采訪表示,自己在超級文和友的雜亂無章中,看見了“連接 情感 和心智的,很深的人文情懷”。
借著這壹波情懷牌,文和友走上了繼續開掛的路。
文和友
不就是壹條包了漿的 美食 街?
最近很火的動畫《咒術回戰》中,有這麽壹個無敵的設定。領域展開,通過術式將對方層層包圍,這時候,我方的技能可得到全方位的加buff,釋放技能百發百中。
換句話說,只要身處這個空間,無論是臭豆腐的芳香,孩子的尖叫嬉鬧聲,還是人與人之間因為擁擠而過於親密的距離,都將擊中妳的回憶,妳的青春,把妳帶回上世紀80年代的老長沙,沈醉在熱鬧的消費中——也不管妳對於那時候的長沙有沒有回憶,到沒到青春期。
超級文和友,就是領域展開呀!這對顧客來說,就是“必殺技”。
《咒術回戰》五條悟的領域展開。
這樣壹個“無敵”的招式,有沒有破綻?
有。既是造夢,文和友最害怕的應該是顧客猛然清醒,開始冷靜思考。
這不,只要壹思考,在深圳文和友門外壹條街距離遠的位置上排隊的人,就知道,“敢情我坐個車去廣州或者長沙,也能更快吃上”。
有人壹思考,發現文和友的最強賣點,場景營造,也並非那麽長沙。壹些現代的霓虹燈、密密麻麻的商鋪招牌也被貼入其中。
《藝術與設計》的壹篇文章分析到,如超級文和友壹類,靠垂直方向招牌的堆疊,以及密集的信息流,可以輕松給人營造出“內容豐富很值得 探索 ”的感覺,適合拍照,也符合當下“壹切皆網紅”的商業訴求。
可這般熱鬧的街景,必然來自資本商業極度發達的市場。這或許正解釋了,為何明明文和友復原的是老長沙,可許多人壹走進去,便想起了香港的九龍城寨。
在這樣的空間裏講故事,講好了是《功夫》。
講壞了也可以是《天臺愛情》。
壹代人,在追溯他們對舊日城市的時光記憶時,還拼貼上了香港電影文化對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
證據:傳聞早年文賓還自詡坡子街王家衛。
這也不是壹件壞事,畢竟文化這回事,本就該百花齊放,相互交融。可以此為線索,再壹琢磨還可以發現,文和友不僅長得和包租婆有關,它在幹的也是包租婆的活。
它跟商場要地,轉而分給糖炒栗子店、洗腳城和小商品批發商,邀請他們來***同營造美好的舊時光,故事編得漂亮,實際身份也就是個“二房東”。
以廣州超級文和友為例,早前有媒體報道,首批入駐的商戶雖不用支付鋪租和水電,但營業額的30%須與文和友分成。這也導致了營業後期,網紅氣質變淡,商鋪營收不如預期,不到半年便趁早提出分手。
廣州超級文和友 圖/曉涵
縱觀壹家超級文和友的生命周期,除了前期的場景營造,開業期間的市場營銷,越到後期,本該是主人公的,卻愈發缺位,回頭專心炸香自己200壹份的小龍蝦。
入了場的商家,也各自獨立營業,全當在文和友開了家可有可無的分店。在這個過分擁擠的空間裏,人心卻是散的。
現在大家不妨再來想想,我非去深圳文和友排隊不可的理由是什麽來著?
是這裏的臭豆腐比外面香嗎?是排隊進場之後,我能買到什麽外面買不到的限量版包包或球鞋嗎?
是因為明明大食代、 美食 廣場裏買張卡,大平層裏隨便逛逛,便能吃到同樣的小吃,可我非要走進迷宮,多爬幾層樓梯好消消食嗎?
哦!可能是因為深圳其他地方沒有茶顏悅色吧。
文和友想成為壹家文化公司,卻始終很難向消費者描述自己倡導的到底是哪種文化,這也讓這家公司如同他們親手定制的舊時光壹樣,容易被封印在原地。
若放眼其他行業,卻也有不少與文和友相像,卻將文化講通了的企業。
像借二房東身份翻身的誠品書店,低毛利的書店負責給顧客傳輸人文與藝術之美,品牌收取好感度。
而精神得到拔高顧客轉身,便能到附近具有同樣氣質的藝廊、精致餐廳、文創小店中,踐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幻想。
最終這些商戶也通過交租的方式回饋誠品,支撐書店活下去。
中國消費者更熟悉的還有小米。小米手機便宜,是因為它是家互聯網公司,賣手機只是為了賺妳個小壹百塊錢,交個朋友。
但當小米牽著這些朋友的手,將他們帶到許許多多的第三方APP面前,關於設計、智能與未來的點子,都在開放的平臺中相互碰撞,流量也生出了巨大的變現空間。
粉絲文化,這兩家公司都擁有的這壹強大實力,正是文和友所欠缺的。
或許文化都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才能獲得認可吧;但文和友朝迪士尼奔赴的路上,他還得先跟誠品和小米靠靠攏。
也不是沒有別的可能。前段時間有微博網友說看到漫威英雄出現在迪士尼煙花秀,“當場炸了”。不知道有了資本的文和友,尋摸到它的 美食 界漫威沒有?
誰給了文和友
定義全國人民煙火氣的資格?
早前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采訪,文賓談及,所謂制造網紅,就是提出並解決問題。
怎麽解釋?他舉了福特造車的例子。傳說如果亨利·福特問了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麽,並得到“壹匹更快的馬”這樣的回答,那 汽車 或許就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卡爾維諾也在《看不見的城市》裏寫:“對於壹座城市,妳所喜歡的不在於七個或者七十個奇景,而在於她對妳提的問題所給予的答復,或者在於她能提出迫使妳回答的問題。”
作為壹個在坡子街上生活了二三十年的長沙娃子,文賓精準地洞悉到了消費者身上存在的,自身都沒有察覺的巨大空洞,那是他們為了跟著城市的迅猛向前跑著,而不經意,或不得不留在身後的時光,過去了,依然珍貴。
文和友營造場景的成功,與它所處的當下光景有關。/ 圖蟲
文和友將這些已逝去的,具象化為壹件晾在墻外、無人收起的花襯衫;或是那根妳小時候嘗了壹口,便天天吵著大人要去買的香腸。這個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直通五感,且動人的。
但從另壹個角度來說,如果脫離開長沙這座網紅城市的發展速度,沒有 娛樂 產業、夜經濟帶來的人口流入,再造壹個超級文和友,可能性極低。
用當下的經濟環境與技術,來造壹座過去的城,有何難度?
可未來呢?
我們看到了離開長沙後,文和友在廣州和深圳畸變的模樣。
街頭傳奇炒螺明,點壹碟螺,送壹支梅艷芳的歌。
壹年前在廣州,文和友拍攝了紀錄片《街頭大廚》,講述燒烤攤、牛雜檔老板不幸又多難的人生,以及他們身上依然善良且閃閃發光的故事。
這些故事的主角,大多數都被收編成了它的租戶。超級文和友總經理翁東華接受36氪采訪時說,在流動攤販普遍被驅逐的處境下,文和友不僅“為商戶解決生存問題和傳承問題”,為攤販提供收容之處,也是在“傳承市井文化、保留城市煙火氣息”。
紀錄片裏,炒螺明和賣牛雜的陳阿婆,都很有廣州市井煙火氣沒錯;文和友幫助他們“紮根”下來,也符合其守護舊時光的敘事風格。
東山與西關,才是廣州的舊時光,這些文和友裏都沒有。/ 圖蟲
但話說回來,能夠在文和友落戶的商家,本身就是在廣州街頭的殘酷戰鬥中,勝出的“民選之光”。
廣州市民在吃方面的執著,本身也是對這些小攤小販的壹種保護,生存已不再是他們最迫切要解決的難題。
即便是繼續“浪跡在街頭”,也會有許多人像和菜頭寫的,晚上11點驅車從深圳出發,淩晨三點多等到朋友下班,大家壹起去吃宵夜,聊天,或者只是沈默對坐。半夜前來,天明即去。“算起來應該是個賊,每次跑到廣州盜取壹點人間煙火氣然後扭頭就逃”。
文和友之外的廣州市井。/ unsplash
文和友卻成了壹個攪局者。它高調傳頌著自己的偉大使命,隨即將廣州的街頭煙火氣,詮釋成 美食 綜合體內的吵。它打造出來的市井文化越紅,這些文化便越脫離市井。
據說在2020年5月底,成為了湖畔大學新生的文賓,是帶著這麽壹個問題開始求學的:“壹個外地人去到北京吃長沙臭豆腐,這個場景肯定是有問題的。”
壹年後深圳超級文和友開業,從“叫座不叫好”的深笙蠔好看,他依然也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文和友陷入了兩難境地。只解決長沙人的問題,它只能留在長沙。可走出長沙,它連生活在別處的人存在什麽難題都看不見,更別提為他們創造什麽。
《深夜食堂》,來到中國都水土不服了。
可惜《深夜食堂》的國內翻拍,沒有哪部成功了。
解決水土不服,最需要時間。或許等熱鬧褪去後,文和友開始像壹位真正的廣漂、深漂,思考如何在這座城市紮根生存之時,它才能真正詮釋這裏的煙火氣。
穿透文和友的易容術-劉宇豪
日均排隊3000桌,揭秘文和友的商業進化論-吳懟懟
從路邊攤到萬人排號等位,網紅文和友是如何建成的?-松果 財經
超級IP文和友,還有多少“坑”要踩?-時代周報
廣州店面臨挑戰,超級文和友擴張有兩大“硬傷”-紅餐網
超級文和友毀譽參半,文賓的“餐飲界迪士尼”夢能成嗎?-熔 財經
超級文和友爆紅的底層邏輯和邊界條件-壽文彬戰略咨詢
風筒輝退出文和友,情懷敘事如何保鮮?-識廣君
文賓:就算是擺攤 我也要做品牌-瀟湘晨報
親歷深圳文和友:當市井文化,變成壹種新消費主義-銳裘
“鄭愷火鍋店”們為什麽都愛掛“老招牌”?-徐霆威
有炒螺明的廣州-槽邊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