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軍營裏每天供應的品種都是輪流來的,不可能像餐廳那樣菜單上什麽都有.
上面說的是在營地環境內的夥食,但是在戰場上就沒那麽好條件了.下面是美國野戰口糧介紹.
“快餐”(Meals Ready to Eat,立即可以食用的餐,簡稱“快餐”,MRE——這是美國軍隊的制式野戰/戰鬥口糧。“快餐”是壹整套的濕、幹、冷凍及脫水食品包,加上壹些配件包(佐料、湯匙、刀叉、紙巾等),分部密封裝在壹個粗糙(有人說:太粗糙了)的褐色塑膠袋內。“快餐”***有十二種,每壹種裝在壹個“快餐”塑膠袋內,含有約三千單位的食物熱量。根據現行的陸軍補給制度,每位參加戰鬥行動的官兵,壹天分配四包“快餐”。
從成本與方便性來說,T野戰口糧是陸軍最理想的野戰口糧。當打開壹包T野戰口糧盒時,通常會看到三個裝著食物的鋁盤——1盤肉類主菜、1盤澱粉類食物,和1盤蔬萊。T野戰口糧盒內還有壹種最受好評的陸軍調味品——麥亨利公司生產的醬油!對陸軍和他們的食品供應商來說,供應給部隊的口糧,壹定要兼顧到各種口味,尤其是目前有很多種族的美國公民從軍。所以,增加特殊口味的食品和調味料,已經成為T野戰口糧無法避免的趨勢。整體來說,T野戰口糧執行得相當成功,當然,各人有各人的偏好,例如,接受我們訪問的壹位騎兵軍官,對於T野戰口糧裏的蜜汁雞胸配米飯批評得壹無是處,但某個騎兵團的壹位高級補給軍官直誇這道菜太好吃了,並說,就算要他每天都吃這道菜,他也不會覺得膩!由於美國是個種族大熔爐,所以,它的陸軍官兵們的口味和偏好也呈現多樣化。
在波斯灣戰爭期間,“快餐”得到很壞的批評,當時有人把這種“快餐”(Meals Ready to Eat)稱作“敵人也不吃餐”(MealsRejected By the Enemy,也可以簡稱 MRE)。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在“沙漠盾牌”行動的前幾天,它們的種類很有限。在壹九九零年八月的那幾天,由於陸軍的後勤補給作業來不及,第壹批派駐在波斯灣地區的美軍部隊(主要為第八十二空降師和第壹零壹空中突擊師),除了“快餐”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可吃。當時,“快餐”的種類只有四種(目前則有十二種之多),再加上沙特阿拉伯對於飲食的壹些特別要求,使得情況更加惡化。
在“沙漠盾牌”之前,沙特國防軍是奉命保護麥加及其他聖地穆斯林教徒的主要安全部隊,但他們並不是野戰部隊,因此,他們本身缺乏可讓他們在沙特阿拉伯北部沙漠中維持生活的各種野戰維生設備。例如,沙國軍隊根本沒有可以立即食用的野戰口糧,更沒有野戰廚房的設備,因此,也就無法自行料理夥食。於是,沙國軍方就向美國軍方詢問,是否可以向美軍購買幾百萬份野戰“快餐”,以作為沙國軍隊的臨時野戰口糧,直到他們自己的野戰廚房建好為止。美軍很爽快地答應了,但是,等到沙國訂購的這批“快餐”運到後,某人(沒有人知道這人到底是沙特阿拉伯人,還是美國人)發現,這四種“快餐”中,有兩種含有豬肉其(中之壹有火腿,另壹種為烤豬肉),因此穆斯林教徒不可以吃這兩種“快餐”。為了不讓美國人感到不好意思,沙國軍方於是把不含豬肉的那兩種“快餐”留下來自己吃,然後很大方地把其余的“快餐”捐給已經部署在伊拉克邊界沿線的第十八空降軍的各個部隊。如此來,第十八空降軍的官兵們連續幾個星期都吃火腿蛋和烤豬肉野戰“快餐”。他們當然吃膩了!然而,每位官兵還是照吃不誤,而且沒有困為這件事影響到他們的戰鬥任務,仍然順利地從伊拉克軍隊手中奪回科威特。
經過這次教訓後,美國陸軍趕忙著手增加野戰“快餐”的菜色,同時提高它們的品質。第壹步就是增加“快餐”的包裝與種類,接著,下壹步——目前還在進行中——則是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野戰口糧菜色,改而推出更佳的野戰“快餐”,希望能夠配合目前已經成為美國陸軍主流的美國年輕壹代的飲食習慣與愛好。後面還將談到更多制作“快餐”的新技術,但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軍隊現有的“快餐”內容與菜色。
如果妳打開壹盒“快餐”——在壹九九三年年底,“快餐”只有壹種包裝——妳將會發現,盒裏面有各種“快餐”的菜色,每種各壹份。這樣安排是為了不讓任何人抱怨.陸軍和食品供應商企圖逼迫軍隊官兵只能選擇某壹種菜色。所以,食用“快餐”的第壹條不成文規定是,當部隊發下“快餐”後,隊上官兵每人伸手到盒子裏,隨便拿壹份。如此來,就不會有人大叫他“被騙了”。第二條不成文規定是,大家可以相互交換“快餐”。在拿到“快餐”後,想要打開它的包裝(每包“快餐”重二磅/壹公斤)是要花點力氣的,因為這種褐色塑膠袋很堅固,幾乎是防彈的。難怪有位軍人告訴我,應該考慮在“快餐”的包裝內附上壹把帶有剪刀的瑞士刀。如果想知道在這些褐色的小塑膠袋內有些什麽東西,以下是幾種“快餐”的菜單:
(壹)第二號菜單——牛肉末炒玉米、冷凍脫水梨、餅幹、蘋果凍、燕麥餅幹棒。飲料粉(水果飲料)、可可粉、C佐料包(精選咖啡、奶精、糖、鹽、胡椒、口香糖、火柴、濕巾、衛生紙),還有壹把湯匙。
(二)第四號菜單——火腿煎蛋、奶汁馬鈴薯、餅幹、乳酪片。燕麥餅幹棒、飲料粉(水果飲料)、C佐料包(精選咖啡、奶精、糖、鹽、胡椒、口香糖、火柴、濕巾、衛生紙),“塔巴斯哥”辣醬油,還有壹把湯匙。
(三)第七號菜單——燉牛肉、餅幹、花生醬、櫻桃蛋糕、A佐料包(精選咖啡、奶精、糖、鹽、胡椒、口香糖、火柴、濕巾、衛生紙)、“塔巴斯哥”辣醬油,還有壹把湯匙。
(四)第八號菜單——火腿片配天然果汁、奶汁馬鈴薯、餅幹、蘋果凍、巧克力糖棒、飲料粉(水果飲料)、可可粉、A佐料包(精選咖啡、奶精、糖、鹽、胡椒、口香糖、火柴、濕巾、衛生紙),“塔巴斯哥”辣醬油,還有壹把湯匙。
(五)第十壹號菜單——雞肉飯、餅幹、乳酪片、巧克力糖棒、飲料粉(水果飲料)、糖果、A佐料包(精選咖啡、奶精、糖、鹽、胡椒、口香糖、火柴、濕巾、衛生紙),“塔巴斯哥”辣醬油,還有壹把湯匙。
打開“快餐”的餐包後,再去領飲料(通常是開水,熱開水用來泡咖啡,冷開水用來泡飲料粉,或是領取壹瓶牛奶)。接著就看妳如何處理妳的餐包了。要是妳想把整個餐包加熱,可以把整包放進滾水中(如果有熱水的話)。
但真正的“快餐”美食家比較喜歡另壹種加熱方式:第壹步就是去找壹位熟識的軍用大卡車駕駛兵幫忙,在汽車引擎慢速運轉時,把“快餐”的主菜包丟進排氣管裏,等上五分鐘(時間要計算得很精確),然後請那位駕駛兵用力踩油門,那包主菜馬上咻地壹聲飛出排氣管,正好完全熱透了!
另外還有壹個加熱方法,不過,很多部隊都不喜歡采用這種方法,那就是使用陸軍發下的壹具小小的“快餐加熱器”。這是壹種使用催化劑的加熱器,在加水後,它會產生足夠的熱氣,使“快餐”溫熱到可以享用。在極地地區,這種加熱器被廣泛用來溫熱冰凍的“快餐”餐包。這種加熱器由於是利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來加熱,所以使用時不會冒煙,也不會產生火焰,但缺點是,這種加熱器在催化過程中會產生氫氣(這是很容易爆炸的氣體),同時,催化劑是有毒的,所以,在使用後必須妥善處理,不能隨便丟棄。
妳可能會問,這種野戰“快餐”吃起來是什麽滋味?還算不錯。但主菜必須用湯匙從餐包中舀出來吃,所以,壹不小心,可能就會弄得臟兮兮(提供妳壹個好點子:把餐包的封口多撕開壹點,如此就不會弄得那麽臟)。但整體來說,這種野戰“快餐”相當實用,也很方便。
壹般而言,後勤補給系統很難處理這種“快餐”。“快餐”的葉色都含有很多水分,所以不但重量很重,體積也相當大。當然,它們所制造出來的廢物也不少。鑒於在吃完“快餐”後,會產生很多垃圾(陸軍稱它們為“濕”垃圾),所以,用原有的那個“快餐”的褐色塑膠袋來裝所有的垃圾,是滿不錯的點子。這種“濕”垃圾是使用“快餐”的壹大問題,因為陸軍目前的環保政策是,部隊不管進駐哪塊土地,都要把它們當作自己家鄉的土地那般愛護。這表示,所有垃圾必須帶走,或是找壹塊得到批準的廢棄場,把垃圾全部掩埋。
盡管有這麽多的問題,但在陸軍想出如何從沙漠的稀薄空氣中制造出飲水來之前,“快餐”仍然是最理想的野戰口糧。由於有了“快餐”之後,在進餐時就不需要用到太多水,所以,當美國軍隊遠離家鄉作戰時,“快餐”將繼續是他們的最佳野戰夥食。
這使我們不得不談到“快餐”發展的前途。陸軍的主要目標是要使野戰口糧既能受到官兵們的喜愛,又能兼顧到他們的營養。目前的“快餐”已經可以達成第二項目標,因為它們所含的營養分都很平均,尤其是在礦物質的含量方面(在某些地區,士兵們流汗很多、礦物質的吸收很重要),每壹份“快餐”可以補充約三千單位的可使用熱量(如果把整份完全吃光的話),而每位士兵壹天可以分到四份“快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由於每份“快餐”所含的熱量太高.所以雖然戰鬥任務很沈重,工作量也很大,但在外作戰的部隊官兵,竟然還出現了體重增加的情形,這在軍事史上幾乎是前所未聞的。
但這仍然無法解決口味變化的問題。除此之外,由於軍中組成分子日益多元化(由於穆斯林教徒是美國境內成長最快的種族,所以美國軍隊中的穆斯林教人口也不斷增加),因此,愈來愈需要制作出可以滿足素食者與穆斯林教徒嚴格飲食要求的野戰口糧和“快餐”。壹九九三年年底,美國陸軍生產了壹系列的新“快餐”——主萊以蔬菜為主,像扁豆和馬鈴薯——並把它們空投給波士尼亞的穆斯林教徒,當作救濟物資。同時,為了配合美國人日益普遍化的口味,美國陸軍也正在研究推出壹些“速食”食物,像漢堡,也有可能推出墨西哥茶或中國主菜。
但將來最受歡迎的(不錯,妳猜到了),可能就是裏面裝有壹片比薩的“快餐”。這種“快餐”並有壹具造型特殊的加熱器,可以把濕包裝的比薩加熱,並溶化比薩上的乳酪。這壹系列的新“速食快餐”,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送到野戰部隊手中,而且,應該會大受歡迎。然而,和我們在布裏斯堡壹起用餐的壹位騎兵老士官說,除非供應商能夠想出法子,在餐包內放進壹瓶會自動冰凍的啤酒,否則,這種比薩“快餐”就不算完整! 不過,有壹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陸軍是花了不少錢,希望使美國陸軍成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壹支軍隊。有福氣了,老饕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