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問壹個衢州市民最能代表衢州的名吃是什麽,很多人會告訴妳是“三頭壹掌”(兔頭、鴨頭、魚頭和鴨掌)。在衢州,“三頭壹掌”是壹道不可或缺的美食,無論是高級酒店還是街邊小攤。在不久前的浙江農博會上,衢州的“三頭壹掌”都賣得很好。可以說-
地方小吃的“旗幟”
過去,普通人買剩飯剩菜來滿足他們的渴望,現在已經成為我省地方小吃中的壹面“旗幟”。
每天下午1點半,呂水香在仁德路上的小餐館都會略顯空曠。這個時候,她要做的就是把晚上和第二天要用的兔頭、鴨頭、鴨爪腌制壹下。“腌制大約需要3個小時。這些東西幾乎每個酒店都有,很多客人來‘三頭壹掌’。”12 14下午,她壹邊看著不銹鋼鍋裏鴨頭的鹵制情況壹邊告訴記者。蓋子壹打開,壹股濃郁的鹵味香氣撲鼻而來。“制作鴨頭、兔頭講究配料,其中要用茴香、橘皮、花椒、桂皮、黃酒等好的輔料,魚頭要用‘高湯’久燉。魚頭的做法有點不壹樣,壹般是剁椒或者紅燒。”陸水祥說。
呂水香的小餐館叫“稻香大排檔”,距今已有10年的歷史。“晚上是最忙的時候。多的時候,壹天能賣出幾百個鴨頭。”呂水祥說,有的客人甚至是從上海開車過來的。過年時,在外地工作、返鄉過年的衢州人經常把小餐館擠得水泄不通。
雖然天氣有點冷,盧水香還是像往常壹樣腌制這些特色小吃,等待客人的到來。從不銹鋼鍋裏飄出的薄霧繞過了商店門口的招牌,把香味帶到了街上。“我這裏用的老湯已經用了10年了。每次湯少了,我就加壹些黃酒,但我壹直沒有改變配方。只要能吸引顧客,我就不會改變這種特殊的口味。”陸水祥說。
衢州有7000多家餐飲單位。走在曲城街頭,妳會在很多小餐館和大排檔看到類似呂水香小店的場景。門前有壹個爐子,上面有壹口大鐵鍋,水面上漂浮著紅辣椒,鍋裏有濃濃的高湯,兔頭、鴨頭、鴨腳等,街上飄著壹陣陣獨特的濃香味。
名不見經傳的“三頭壹掌”是如何壹步步走來,揚名四海的?它的起源其實並不光鮮亮麗,而是因為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拮據。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曲城雙水橋就有壹家專門殺兔子的冷凍廠。居民以每斤3毛錢的價格購買兔頭並將其焚燒。吃完兔頭後,他們以每斤7分錢的價格將骨頭曬幹並出售。賣骨頭的錢去買兔頭吃了。因此,衢州吃兔頭的風氣正盛。“‘三頭壹掌’是衢州特有的元素和符號。衢州人吃‘三頭壹掌’的習慣就是從那時形成的。先是有了鹵兔頭,後來又有了鴨頭和鴨爪的鹵制品。”壹只只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先龍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曲城街頭的大排檔和小餐館逐漸增多,原本由居民買來在家做飯的“剩菜”開始成為夜宵的主打品牌。
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三頭壹掌”在衢州遍地開花,真正“火”了起來。夏天的夜晚,曲城大排檔的人氣總是強於酒店和餐館。點些小菜,吃些兔頭,喝點冰啤酒。顧客來到這些地方,就是為了享受“三頭壹掌”帶來的酣暢淋漓的感覺。
隨著衢州人越來越多,衢州的“三頭壹掌”被帶到外面生根發芽。再加上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壓力,大江南北都出現了吃辣的潮流,“三頭壹掌”也借著這股吃辣風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流行起來。尤其是在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等衢州人多的地方,打著衢州招牌的酒店比比皆是。走在杭州的街頭,如果妳不註意,妳會遇到壹家衢州人開的小餐館。面積雖小,但由於供應“三頭壹掌”,經常擠滿了來這裏的顧客。
這裏既沒有本地美食的高貴,也沒有西式餐飲的時尚,但衢州的“三頭壹掌”卻有自己的壹片天地。如今,“衢州兔頭”已與“金華火腿”“嘉興五芳齋粽子”等名品平起平坐,被列入“浙江十大名小吃”。
醜小鴨變得很漂亮。
在盡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我市餐飲機構和生產企業在“三頭壹掌”上做了創新文章。
曾幾何時,“三頭壹掌”只是老百姓餐桌上的“醜小鴨”。隨著餐飲業的發展,衢州的“三頭壹掌”不僅在內在品質上有了新的飛躍,而且變得更加優雅。原本難以高雅的小吃不僅成為招待客人的特色菜肴,還成為人們走親訪友時可以得到的禮物。
東方賓館是許多來衢州的外國客人經常光顧的地方。酒店行政總廚張先生說:“在東方大酒店,‘三頭壹掌’主要是外地顧客點的。為了推廣衢州的特色小吃,我們把‘三頭壹掌’中的兔頭、鴨頭、鴨爪結合起來,做成了壹道名為‘南孔特燜三銷’的特色菜。”
與此同時,壹些有遠見和品牌意識的餐廳和食品企業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並開發包裝產品。
“支壹”出生於1989年,上世紀90年代開始燒“三頭壹掌”。2003年起推出“三頭壹掌”真空包裝,方便客戶攜帶。2008年起,“壹字紙”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開始生產“三頭壹掌”單品包裝、禮盒包裝等產品。“現在,‘三頭壹掌’的產量約為每月15噸,比當初提高了好幾倍。產品除了銷往全國各地,還走出了國門,進入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市場。”毛顯龍表示,目前,公司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從單壹的“三頭壹掌”產品發展到多種鹵制品。在今年的浙江農博會上,衢州壹枝枝食品有限公司在開幕前壹天舉辦了壹場招商專場,兩個小時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000多元。光是補貨就好幾次,可見衢州“三頭壹掌”的受歡迎程度。
從新橋街的壹個小吃攤開始,張現在不僅有餐館,還有可以進入超市的包裝產品。“去年,我們註冊了商標,開始生產兔頭鴨等壹流食品。現在產品在金華、衢州當地超市銷售。”張對說。
這家原本專註於雞肉產品的公司解決了魚頭不易包裝的問題。去年,它開始將“三頭壹掌”組合成壹個“以頭論掌”的品牌,專賣店每周都能賣出數百個禮盒。“我們的兔頭、鴨頭、鴨爪延續了衢州傳統鹵制工藝,並添加了28味老神仙獨有的中藥材。”該公司標準化部經理鄭慧文表示,“三頭壹掌”通常以湯料形式出售,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使包裝產品更接近口味。未來,不老神計劃在衢州各大景區開設專賣店,並逐步向其他景區發展。
“走出去”之路在哪裏?
質量參差不齊、沒有統壹的品牌標識是“三頭壹掌”進壹步發展的瓶頸。
“三頭壹掌”能走向全國是衢州人的美好願望,但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卻成千上萬。面對激烈的競爭對手,衢州“三頭壹掌”該如何突圍?
目前,“三頭壹掌”在浙江省仍很流行,主要在小餐館烹飪。由於酒店做法不同,並沒有統壹的標識。同時,這個行業在壹定程度上也是粗制濫造的。衢州兔頭、鴨頭的原料大多來自山東等地,但每個飯店的采購標準不同,導致原料新鮮度存在差異。這些都是“三頭壹掌”產業進壹步發展的瓶頸。據了解,雖然各家餐廳的兔頭、鴨頭、鴨爪的成分相似,但並不壹致。精致的菜肴有十幾種,只有三四種不是很講究。而且,隨著各地吃“三頭壹掌”的盛行,衢州不熟的鴨頭鴨腳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不僅衢州本地人愛吃“三頭壹掌”,就連杭州等地的外地人也對衢州的“三頭壹掌”津津樂道。朱燕珍是杭州壹家單位的白領。雖然她的家鄉在舟山,但她特別喜歡吃衢州的兔頭和鴨頭。“我覺得衢州菜很有特色,很辣。“朱燕珍說,雖然做衢州菜的餐館很多,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檔次不高,各有各的招牌,沒有統壹的標準。“像沙縣小吃,雖然都是小門面,但使用的招牌和配色都是壹樣的。我認為‘三頭壹掌’的酒店可以先統壹門面。”
“沒有統壹的logo和統壹的門店設計,‘三頭壹掌’給人留下的印象確實有點混亂。”業內人士建議,“三頭壹掌”可以參考沙縣小吃、蘭州拉面等餐館的店面設計,統壹展示衢州文化。“人們從幾十米外就知道這是壹家賣衢州‘三頭壹掌’的餐館。”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每壹家酒店、每壹家企業都應該發展自己的特色,才能打響“三頭壹掌”的品牌。位於浙江西部的衢州菜有著與壹些大城市根本不同的風味。衢州的辣不同於四川辣和湖南辣,辣而溫,辣而軟。衢州的兔頭、鴨頭、鴨爪因此形成了鮮香醇厚的特色。“衢州的‘三頭壹掌’因口味獨特而聞名,經過多年發展,大眾口味已經形成,不要輕易改變。”東方大酒店行政總廚說。“由於每位廚師使用的食材和下料順序不同,燒出來的‘三頭壹掌’各有風味。每個企業的配方也不同。在保證質量相近、口味近似的前提下,酒店和企業嘗試做壹些創新也未嘗不可。”
很多人認為“三頭壹掌”屬於衢州,只有人人都在齊新,這個行業才能健康發展。“無論是統壹標識還是發展自身特色,總之‘三頭壹掌’是衢州人的驕傲,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食品行業是壹個良心工程。只有大家都註重質量,都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才能把‘三頭壹掌’產業做大做優。”內部人士表示。
經濟評論:向沙縣人學習做品牌
無論我們去哪個城市,都能看到沙縣小吃。其豐富的品種和統壹的店面設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了解,目前已有5.2萬多名沙縣人在全國主要城市開設了超過1.8萬家門店,成為解決沙縣人就業問題的壹大渠道。
沙縣人是如何讓當地小吃遍地開花的?很多人認為沙縣小吃是壹家特許連鎖餐廳,但實際上沙縣小吃的品牌是由沙縣政府申請的,可供全縣所有人使用,每個商店都是獨立的。1997年,沙縣政府牽頭成立了沙縣小吃行業協會,並註冊了沙縣小吃服務圖形商標。1999成立沙縣小吃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舉辦小吃制作、連鎖經營知識、實操等不同技能和培訓內容的培訓班,從經營理念、健康管理等方面強化品牌意識。從業人員經過培訓考核後,可獲得沙縣小吃攤販標準證照和商標牌匾。沙縣小吃以“政府引導+統壹品牌+自主經營”的模式享譽全球。
同時,沙縣還舉辦了中國小吃旅遊文化節,創辦了沙縣小吃網,不僅對外宣傳了沙縣小吃,還宣傳了沙縣的發展成就和旅遊產業。
沙縣的經驗值得衢州經營“三頭壹掌”的企業借鑒。發展衢州的“三頭壹掌”產業,不僅可以推廣衢州小吃,也是解決衢州人就業的好辦法。
筆者認為,成立“三頭壹掌”產業協會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比如,通過產業協會制定“三頭壹掌”采購生產標準,並進行培訓,讓任何壹個城市的顧客都能品嘗到地道的衢州味道;又如設計壹個可供衢州餐飲機構和生產企業免費使用的標識,使“三頭壹掌”的印象更統壹、更強烈;然後,行業協會可以協調商標糾紛。之前衢州的“三頭壹掌”行業因為商標問題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類似的事情可以通過行業協會解決。
壹個行業的力量永遠大於壹個企業的力量。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三頭壹掌”的運營商不再“單打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