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五壹到貴州:喜歡風景愛上“辣椒”也是壹種情懷

五壹到貴州:喜歡風景愛上“辣椒”也是壹種情懷

貴州故事16 隨著五壹假期的臨近,五天時間,無論是看海、還是看山看水,詩和遠方便是邀約誌同道合的朋友或家人,背起行囊來壹次說走就走的理由。

假期到自己想去的目的地,走走看看,玩好、喝好、吃好、住好,目睹不壹樣的風景,品嘗不壹樣的 美食 ,感受不壹樣的人文風情,能夠與他鄉的同學朋友來壹場說聚就聚的情緣更好不過了。

如果是看海,上海、廣西、海南據說是不錯的,如果看山看水,貴州肯定是值得前去的。遵義會址、黃果樹瀑布、西江苗寨、百裏杜鵑、梵凈山等,都具有紅色革命教育意義和難得壹見的天下奇觀。

當然,貴州之貴,不僅是風景迷人,還有誘人的美酒和 美食 。無辣不歡,無辣無味是貴州大街小巷 美食 的特色之壹。享譽海內外的老幹媽油辣椒,便是貴州味道“無辣不歡”的標簽之壹。

有朋友說;愛吃辣和長期居住的氣候環境,濕度高低有關,但我認為這只是壹個方面,關鍵還是在於壹個人與從小的家庭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所形成的味覺需求。

我就是比較典型的無辣無味,就算秋冬季節去北京或上海出差,中午吃飯也喜歡去食堂點川菜,下午就被當地的同學朋友邀請到就近的湘菜館。

壹周下來,滿足了舌尖,吃得幾乎全寫在臉上,冒痘、幹癢、脫皮,那個難受。這或許就是氣候環境的緣故,因為夏天我吃特辣也沒事情啊。

生活在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這些地方的人來說,不管是吃粉面,還是炒菜、蒸菜、涼菜、火鍋,每天早中晚三餐中辣椒、蘸水肯定是餐桌上不可缺席的主角。

受家庭飲食習慣和地方飲食文化的熏陶,有的人喜歡微辣,有的人喜歡中辣、也有的人喜歡“特辣”。或許,無辣不歡,無辣無味,在貴州,辣椒就是 美食 中不可缺失的靈魂。哪怕是壹碗簡單的面條,也是重口味人追求 美食 的壹種習慣。

當然,隨著年齡、地域、生活、工作環境的改變,也有壹些人的味蕾慢慢地被所在地方的飲食習慣改變。

上周,去壹朋友的公司談事情,聊著、聊著就臨近中午的飯點了。原本,朋友要喊出去吃壹個小火鍋,但我知道,他辦公室附近吃得不是很方便。出去太麻煩,便提議在他辦公室食堂煮碗面條吃好了。

呵呵,沒想到,吃了他那碗“三丁油辣椒”幹拌面後,這幾天中午都讓我有點難以釋懷,回味無窮。那面條,那辣椒,真的比起街頭巷尾的好吃得多了。可以說是香辣爽口,美味無窮!對於喜歡面條的我來說,比和朋友聚在壹起吃所謂的“大餐”還舒服。

說實話;當時我也被辣得“老呆瓜”直冒汗,但是那口感,那味道,的確巴適得不得了。對於吃貨的我來說,壹打聽才知道,那碗面條之所以味道安逸,關鍵在於油辣椒的佐料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不僅有肉絲、豆腐、花生、芝麻等佐料,關鍵是在煉油時還放入了花椒、大蔥、八角、香葉、生姜、洋蔥等配料。

這些年,時不時地會有來自北京、上海、河南、廣西、山西、內蒙古等地的同學和朋友到貴州來出差或 旅遊 。大家見面,除了風景以外, 美食 和美酒是不可辜負的。

但在飲食方面,初來乍到的,開始幾乎都是微辣。不像廣西和河南的某些同誌,剛開始也是微辣,在這邊工作時間長了,吃辣椒現在居然比我還高壹個“段位”。

文人之間的同學朋友情,見面、相聚、離別雖然不講究排場,也是要盡其所能好好地吃喝的,即便喝不起茅臺,但“過期酒”肯定是要想辦法淘點來喝的,正安白茶也是要拼的。山珍海味整不起,但比較有地方民族 美食 文化的腸旺面、牛肉粉、羊肉粉、絲娃娃和喜在貴州酸湯魚與地道的農家樂也是要去的。

必定,在沒有任何利益牽絆,能時不時保持聯系的同學和朋友並不多,尤其像我這種,談得來,榮辱***進,談不來,油鹽難進的人來說,靠譜、實在、聊得來的可謂甚少。

即便生活在這個十分現實的 社會 ,推杯換盞中,家國情懷,物質與精神的話題外,“以文相識”、“以品惜緣”成為了隨緣的初衷。

文圖/杜壹鳴

編輯/田芳

責編/ 彭冰

審簽/馮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