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不是壹種簡單的手繪工具,而是壹種思維方式。
掌握思維導圖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學習思維導圖在於提升思維能力,其次才是思維技巧的表達。它可以濃縮龐大的信息內容,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大腦也會不斷地擴展延伸知識。
究竟怎樣才能學會思維導圖,首先要掌握思維導圖的核心原理:發散思維。根據思維導圖的官方定義,思維導圖是壹種發散結構的可視化思考工具,我們可以稱它為“思維地圖”或思維筆記。
繪制思維導圖有2種方式:手繪和軟件繪制。初學者最好從手繪開始,這樣做的好處是給大腦和身體壹個豐富、直觀的參與感和體驗。
從以上思維導圖示例可以總結得出: 思維導圖有2個特點,壹是有文字、圖片,也就是圖文並茂;二是結構發散,顏色豐富。在繪制思維圖的過程中大腦會把各個知識點連接起來,就像神經元壹樣雖然錯綜復雜,但它們都是有跡可循的,而思維導圖就是這種模擬大腦神經元的學習方式。
1.別把思維導圖當繪畫課。
2.別把所有圖文筆記都當作思維導圖。
3.不要為了畫思維導圖而畫。
Ps:無語,感覺以前這3個坑我都踩得牢牢的。
那麽怎麽判斷妳踩坑了呢?畫完問問自己妳的問題解決了嗎?因為畫思維導圖就是壹種思維方式,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或為解決問題提供建設性的方案和思路的,要是畫完妳的問題還是問題或者沒有得到啟發、思路等,說明妳畫了個假的思維導圖。
想激活它,先了解它的兩種分類和策略。
自由的聯想和想象。比如說道“自助遊”那麽妳很自然地就會想起:目的地、車票、行李、人、景點、美食、攻略等,想到哪兒寫哪兒,比較自由。
這種方式比較有針對性,還是列舉“自助遊”逃不開就是:怎麽去、跟誰去或獨自壹人、車票、景點等。
第壹種策略:內部分解。
第二種策略:外部聯結。
這兩種策略的比較:
填好九宮格後再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或最重要的部分。至此,提高了妳發散思維的整體實用性,也就是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再根據內容的重要性進行排序,羅列在思維導圖中,此時畫出的思維導圖就非常富有針對性。
比如說到“家人”這個詞,妳就會想到父母、弟弟、妹妹這些最親密的人,廣壹些是繼續理想到爺爺奶奶、叔叔、姑姑、姨媽等。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是《零基礎也能畫出思維導圖》的第壹課:思維導圖的核心思維——_發散思維。圍繞發散思維講了什麽樣的思維導圖才是真正的思維導圖:真正的思維導圖必須能夠幫助妳解決問題或為妳的問題提供建設性辦法。思維導圖初學者常常容易犯的三個錯誤的認識,激發發散思維的兩種類型和策略,以及輔助小工具九宮格的運用。以及怎麽使用思維導圖的多層級發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