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感人的端午節故事大全

感人的端午節故事大全

艾葉飄香又壹年,龍舟競渡賽神仙,端午時節齊歡顏,粽子送來好祝願,願妳愛情似蜜甜,願妳好運常連連,願妳快樂每壹天,祝妳 端午節 愉快!這裏給大家分享壹些關於感人的端午節 故事 ,供大家參考。

感人的端午節故事1

我喜歡過端午節,我特別喜歡在鄉下老屋裏過端午節。

去年爺爺奶奶帶我回鄉下老屋裏過節的情景依然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端午節那天,平時喜歡睡懶覺的我,壹聽到爺爺起床的動靜,就睜開了眼睛,爬起床穿好衣服,跟著爺爺到菜園裏割艾草,到田畈溝渠裏割菖蒲。我抱著散發清香的艾草和菖蒲,歡歡喜喜地隨著爺爺回到家。爺爺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門楣上,懸在廳堂間。我也不甘示弱,搬著凳子,把廚房、衛生間、小柴屋的門上插個遍。

奶奶清早起來壹直在廚房裏忙碌著,早已包好的粽子,同老面發粑、五香蛋壹起放在蒸籠裏蒸著,撲鼻的香味從廚房裏散發了出來,飄溢在老屋的上空。到了中午,爺爺把端午節專用的蚊煙搬出來,我當起了爺爺的小助手。我把壹餅壹餅蚊煙散開,放在小木板上,爺爺用打火機將壹端點燃,壹縷青煙冉冉升起,飄散在房間裏。樓上樓下的每壹房間都點燃了蚊煙,整座屋子裏充盈著紫檀雄黃的香味,那是端午節特有的味道。

品嘗了粽子和五香蛋後,爺爺帶我到村莊後的張溪河大壩上,壹邊欣賞家鄉的美麗風光,壹邊聽爺爺講述著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爺爺聽太爺爺說,過去家家戶戶都要把蒸好的粽子、發粑和五香蛋投到這條河裏,餵飽河裏的魚蝦,不讓魚蝦咬著屈原的軀體。祖先們用這種 方法 紀念大詩人屈原,我聽了以後感到非常新奇。

在鄉下老屋裏過端午節,我不僅品嘗了端午節的美食,更讓我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濃濃鄉情。

感人的端午節故事2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壹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著這輕盈的民謠,端午節如約而至。理所當然,說起端午人們就會想到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想必這壹天也是為了紀念他。 傳說 屈原投江後,人們害怕他被魚吃掉屍體就去投糯米,壹邊劃船壹邊找。慢慢地就變成了現在的“吃粽子”和“劃龍舟”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用不同的方式來過端午,當然會我最喜歡的還是在自己家鄉和親人們壹起過。在那壹天,每個人不管有多忙都會停下手裏的工作聚在壹起。家鄉的男人們就圍在桌子旁喝酒暢談,婦女們就在廚房做粽子,做佳肴。而小孩子們就會在那綠芽新生的田裏,妳追我趕,不亦樂乎。但懂事、安靜壹點的孩子,就會在廚房幫大人們打下手。壹次我就在火爐旁邊看著 炒菜 的大人們,不禁問:“屈原怎麽死的啊?人們為什麽要紀念他啊?” 帶滿疑惑的我立刻吸引了大人們的註意。媽媽說:“他當然是自殺死的咯。”我當時就更好奇了,心裏想著:不就是壹個自殺的詩人而已啦,古代的詩人有那麽多,為什麽要給他特別紀念啊!姐姐在旁邊笑著說:“他可是迫不得已的呢!他是為國而死的”可這些答案都不能滿足我。哥哥查了壹下資料對我說:“他的死有很多猜測呢。其中壹個猜測就是屈原和楚懷王的寵妃鄭袖有曖昧關系,被他知道後講兩人分開,後來懷王駕崩了,楚室怕他倆又再好,結果派人暗殺了他,就在汨羅江。”“可是屈原搶了別人的人,本來就是壹種不道德的行為啊”我又問出,哥哥壹臉無奈,正要解釋,我又跑到正坐在門口包粽子的外婆那去了。

“有結果就要付出努力。”於是我便請教外婆教我怎麽包粽子。首先把艾葉圍個圈,變成漏鬥的形狀,底部還要露出點小口,便於漏水通氣,然後把提前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再把多余的葉子順著圍下來,用繩子綁好。可惜我的手太小,準備去拿,粽子繩時,“啪”壹下掉了。我立刻回過頭來,以為要受到嚴厲的斥責,幸運的是,它掉進了裝糯米的筒子裏,沒有浪費,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通過幾小時的折騰,粽子終於出爐了。有甜的,有鹹的,有肉的也有棗的。美妙的味道在口中徘徊,真是讓人吃了第壹口還忍不住吃第二口。

時光如箭,每次想和親人在家鄉好好玩,可上學的現實卻總是把夢想擊的支離破碎。隨著艾草香,粽子香,順利的結束這個小假期。

感人的端午節故事3

我國的傳統節日,多種多樣,各具特色。有尊老助老的老人節,有全家團聚的 中秋節 ,有喜氣洋洋的 春節 ,有浪漫的七夕節,有掃墓踏青的 清明 節……而今天則是壹年壹度的端午節。

等啊等,盼啊盼,端午節終於如期到來了。要問端午節必備美食是什麽?那當然是吃粽子了。而就在這個端午節,媽媽準備了許多材料,決定自己親手包粽子。

端午節前夕,媽媽向超市裏買了粽葉、糯米、黑米、棗、紅豆、綠豆、棉線等材料,準備開始人生中的第壹次包粽子。媽媽說:“幹粽葉要提前浸泡壹晚,處理粽葉時,將頭剪去。準備開水燙壹下,之後的粽葉再過壹遍冷水,這包粽子的粽葉就差不多可以了。”緊接著,就要提前把糯米、紅棗和綠豆泡上壹晚,第二天再清洗幹凈。

時間過得真快啊,當旭日升起時,端午節到了。我剛壹睜開朦朧的雙眼,看到媽媽已經在廚房忙活了,我迫不及待地跟著過去看看。那時媽媽正在卷粽葉,只見她先拿出壹兩張粽葉,粗糙的在裏面,光滑的在外面,卷成圓錐形,像聖誕帽。之後再把米放入,占粽葉三分之壹那麽多,放入蜜棗,再將那三分之二的米到進來包好,纏上繩子紮緊,這樣生粽子也算是大功告成了。然後就該煮粽子了。首先將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三十分鐘轉小火,再煮兩個小時之後關火,不開鍋燜壹個小時就“全線竣工”了。

我見這包粽子也不是很難,便也想試壹試。我按照媽媽的方法開始包,但出鍋後與媽媽做的真是天壤之別。因為我的粽子因包粽葉時沒弄緊,導致裏面糯米都滲漏出來了,再加上包的形狀都不太對,顯得十分難看。這時媽媽說:“妳已經包的很好了,沒有誰第壹次就能那麽完美的。”聽了媽媽的話,我頓時不再垂頭喪氣了。

經過端午節做粽子這件事,我從中體會到了快樂,同時也更深壹層的體會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的真諦。

感人的端午節故事4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大家都很開心,又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可以看到精彩絕倫的龍舟比賽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殺後,人們害怕魚來吃屈原的屍體,就包了“粽子”扔進河裏給魚吃。

從那時到現在,我們壹直都未改變這樣的習俗。說到包粽子,這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洗凈粽葉,把粽葉包成像蛋筒的形狀,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糯米,再封好口,最後用繩子捆緊。蒸過粽子後,會聞到壹股噴香的味道,再拆開粽葉 香味就更濃了。糯米吃到嘴裏是綿軟的,使人很舒服。

這時候,壹邊觀看龍舟比賽是極好不過的事情了。比賽拉開了帷幕,龍舟如同壹條條不受控制的“野龍”,飛似的沖向終點。隊員們很興奮,飛快地劃動著船槳,但節奏很整齊,與鼓點密切地配合著。隊員們的臉上寫滿了勢奪第壹的決心,都咬緊牙關,壹刻也沒有放松。成績很快就出來了,勝利的隊伍在興高采烈地歡呼著,而不幸落敗的隊伍自然是有些沮喪。但是無論怎樣,這種勇於奮鬥的體育精神是值得肯定與贊揚的!

端午節有很多特殊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是先輩們希望我們將包粽子這項技藝傳承下來,希望我們擁有劃龍舟的體育精神!現在,很多人似乎都已淡忘怎樣包粽子和劃龍舟,但是這傳承的事是需要我們去做的,做得好與壞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妳有沒有認真去做了。

或許幾百年後,人們看不到龍舟比賽也吃不到粽子了,但我們得記住中國曾有過這樣壹個節日以及它弘揚的精神。

感人的端午節故事5

端午節又來了,相信大家對粽子最為熟悉不過。每逢端午節手裏都會捧上熱氣騰騰的粽子,當剝開青綠色的粽葉,乳白色的糯米粽子就會散發出陣陣米香,令人垂涎三尺。端午節粽子因為出產的地方不同,包裹粽子的葉子材料、形狀,以及粽子的內餡都不同。

每逢端午節各地的粽子又開始了“大作戰”,爭論甜粽子和肉粽子哪個更好吃。說到這裏,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麽嗎?端午節有什麽寓意?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讓我們壹起走進端午節的背景林看看吧!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是楚國大夫、詩人。由於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沒有采納屈原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屈原知道秦國很快會侵占楚國,愛國心切,不願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滅亡,悲痛欲絕的他投河自盡了。

楚國百姓很愛戴屈原,得知屈原投河自盡,紛紛向河裏扔飯團等食物,好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啄食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把這壹天定為“端午節”,而吃粽子就成為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和寓意

端午節九大習俗,妳知道幾個?賽龍舟、吃粽子,是大家熟知的端午節習俗,另外七種習俗大家知道嗎?

掛艾草與菖蒲,是為了辟邪驅鬼;給 兒童 栓五色絲線,是大人們希望孩子平安健康;戴香包,是人們想通過香包上圖案象征的意義完成自己的心願; 飲雄黃酒、朱砂酒、蒲酒,是為了辟邪、避毒蟲、保安康;畫額,是為了讓孩子平安健康、卻病延年;跳鐘馗,是為了驅邪除害、去兇引福;佩長命縷,是為了避災除病、保佑安康、延年益壽。

由此可見,端午節是壹個人們祈求健康幸福的美好節日。

感人的端午節 故事大全 相關 文章 :

★ 端午節的故事

★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作文10篇

★ 關於現代端午節故事

★ 端午節故事

★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有什麽

★ 端午節的民間故事

★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傳說

★ 端午節民間故事

★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 端午節的故事5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