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春節還有什麽習俗

春節還有什麽習俗

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中國年俗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春節絕對是壹年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壹個傳統節日,那麽中國傳統春節習俗都有哪些呢?

春節的習俗:

1、貼春聯

關於春聯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有壹種說法是春聯起源於桃符。古人在辭舊迎新時,會在桃木板上分別畫出“神荼”“郁壘”兩位神仙的模樣或寫上他們的名字,懸掛、張貼在門上,來祈福避禍。

宋朝起,寫上下句的桃符開始流行。“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宋詩就是壹個證明。那紙質的春聯是從什麽時候興起的呢?是明清時期。經過千年的演變,春聯變過形式,換過名字,不變的是它承載的美好祝願。

2、貼福

貼上春聯可不夠,人們還會張貼“福”字,壹些地方還有不少講究呢。

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除夕的下午,太陽完全落下去之前,采用先貼屋外後貼屋內的順序,寓意是壹年的福氣從外面流進來。古時的人們還會在米面缸上貼“米面如山”,在車轅處貼什麽呢?“日行千裏”!

3、迎竈王爺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竈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裏,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陳競表示,盡管民間很多說法沒有依據,但其本身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願望,這也是其能壹直傳承下來的原因。

還要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壹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4、掛燈籠

燈籠又叫“燈彩”,它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考古學家介紹,中國的燈籠是世界上發明最早的便攜照明工具。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心中喜慶的象征,有闔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幸福和光明的好兆頭。

5、守歲

守歲又稱照虛耗、點歲火、熬年、熬夜等。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守歲亦指在除夕夜壹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

7、壓歲錢

長輩發壓歲錢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環節了!據說,宋代時,人們會用盤盒盛上果品食物,作為壓歲盤,送給晚輩。後來,壓歲錢基本取代了壓歲盤。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有關年獸的傳說,人們認為,如果除夕夜裏年獸來侵襲,壓歲錢可以用來“賄賂”它,保全小孩的平安。

8、迎財神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壹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9、鬧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壹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人們還會做不同的食物迎接新年,比如南方會搗年糕,北方會蒸花饃饃……不同的是習俗、食物,相同的是人們享受著齊心協力迎新年的歡樂。從千門萬戶飄出的騰騰熱氣,也是對來年生活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祝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