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為夢想奮鬥的故事1:華爾特·惠特曼
他是壹個木匠的兒子,但他狂熱地喜愛詩歌。
他的第壹本詩集印了l000冊,但很可惜,壹本都沒賣掉。他只好把這些詩集全都送了人。當時已功成名就的美國著名詩人郎費羅、洛威爾和霍姆斯等人,對這本小冊子根本不屑壹顧,而大詩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丟進了火爐裏。因為在他們眼中,壹個木匠的兒子,根本就不配寫詩。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罵聲,像寒冬的北風壹樣襲來,他的心頓時凍成了冰塊。就在他幾近絕望時,意外地收到了壹位詩人的回信,那人對他的詩集大加贊揚,並說:“我認為它是美國至今所能貢獻的最了不起的聰明才智的精華。”
這真誠的誇獎和贊譽,使他猶如在瀕死的邊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從此堅定了自己寫詩的信念。多年後,他成為美國甚至全世界公認的偉大詩人,他唯壹的詩集也成了美國乃至人類詩歌史上的經典。
他就是華爾特·惠特曼,那部詩集的名字叫《草葉集》。而當年那位寫信對他予以贊美和鼓勵的詩人,乃是當時美國文壇的名宿愛默生。
凡俗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受到別人的非議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千萬不能被批評的唾沫淹沒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鎖萌動的 *** 。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無邊無際,但總有壹盞燈火能為妳點燃,為妳驅散心靈上的陰霾,給妳溫暖,給妳慰藉,給妳信心和勇氣,哪怕,那僅僅是壹點微光。
名人為夢想奮鬥的故事2:宗慶後
他剛上初中的時候,父親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他壹邊照顧父親,壹邊拼命溫習功課,然而父親還是沒能熬過去。作為長子,他不得不無奈地結束學業,挑起贍養母親、撫育弟妹的重擔。他的第壹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鐘表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學徒。他每天總是第壹個到達公司、最後壹個離開公司。他堅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後來,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
他小時候家裏很窮,很長壹段時間家裏壹天只能吃兩頓,即使是兩頓,還都是湯湯水水,根本填不飽肚子。他九歲才上學,念到十四歲,因為家境實在太艱難,不得不輟學回家。母親向生產隊申請領養了壹頭牛,於是他開始了他的第壹份工作——當放牛娃,他壹天能掙兩個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識能改變命運,於是他壹邊放牛,壹邊如饑似渴地讀他能借到的所有的書。後來,他創辦了福耀玻璃集團,成為中國第壹、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畢業以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舟山馬目農場當起了挖鹽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灘上挖鹽、曬鹽、挑鹽。單調的生活讓他很失落,他總想著要出人頭地,可是現實卻給了他狠狠壹擊,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就四處找些書來看,希望能從書裏找到出路。壹起挖鹽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還裝什麽清高看書。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對成功的強烈渴望。後來,他成為了娃哈哈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他叫宗慶後。
名人為夢想奮鬥的故事3: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壹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妳是個有誌氣的人, 希望 妳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妳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壹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壹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壹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壹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壹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名人為夢想奮鬥的故事4:萊特兄弟
壹百多年前,壹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
有壹天,他們趕著羊來到壹個山坡上,壹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裏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壹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壹只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
牧羊人沈默了壹會兒,然後對兩個兒子說:“只要妳們想,妳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妳們看。”於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妳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壹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壹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名人為夢想奮鬥的故事5:哈蘭·山德士
他出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壹個普通的農戶家,6歲那年,父親不幸去逝,留下母親和他們兄妹三人。為了維持生計,母親早出晚歸,四處攬活,基本上沒有時間照顧他們。作為長子,他十分懂事,主動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12歲那年,母親不堪生活的重負,帶著他們改嫁了,然而他和繼父的關系卻處得不是很融洽,他時常有壹種身在別人屋檐下的感覺。為了不看繼父的臉色生活,他決心自立,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改變命運,讓弟弟妹妹過上幸福的生活。於是,小學還未畢業他就輟學了,在壹家農場找了壹份零工做。盡管農場的工作十分辛苦,但自食其力的感覺還是讓他無比欣慰。
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他孜孜不倦地努力著,在農場壹幹就是好幾年。其間,他也從壹個小孩長成了壹個大人。長大後,他漸漸意識到,農場的工作沒有什麽前途可言,不見天日的勞作僅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根本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為了找壹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他果斷地放棄了農場的工作,做了壹名粉刷工。幹了幾年後,他發現粉刷工也不適合自己。接著,他又做了壹名消防員,可依舊感到前途渺茫。此後,他又換了很多種工作,賣過保險,當過兵,做過治安官……可以說能夠做的工作,他都壹壹嘗試了壹番,但他仍然沒有找到壹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轉眼間,他已步入不惑之年。回眸這四十年,他惶恐地發現,自己壹事無成。那段時間,他仿徨到了極點,不斷地追問自己,我到底適合做什麽?如何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然而,生活的磨難並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短暫的痛苦後,他又繼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不久,他在肯德基州開了壹個加油站,加油站的生意還不錯,每天都有很多的客人,他由衷地高興,眼裏又看到了希望。
在開加油站期間,每每看到那些歷經長途跋涉,餓得饑腸轆轆的司機時,他就動了惻隱之心,常常邀請他們壹同進餐。那些司機對他做的美食贊不絕口,尤其是他做的炸雞,味道十分鮮美。這突然讓他有了壹種想法,為何不準備壹些方便食品,來滿足這些司機的需求呢?況且自己的烹飪技術還不錯。
說幹就幹,他在自己的加油站旁賣起了炸雞。起初,人們只是來加油時買上壹兩只,但隨後他們發現這兒的炸雞口味非常獨特,就介紹自己的親戚朋友來買。沒過多久,他的炸雞就火爆起來,生意出乎意料地好,收入竟超過了加油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的炸雞很快傳遍了整個肯德基州,於是人們紛紛來到他的加油站,有的甚至不是為了加油,而專程來品嘗他的炸雞。
由於顧客劇增,加油站的地盤更本完容納不下,他只好在馬路對面買了壹塊地,專門投資修建了壹個可容納壹百五十多人的快餐店,當然其中的主打食品還是炸雞。然而,他的生意做得並不順利,先是 *** 為了修路,拆掉了他的快餐店;接著,他被生活所迫,將炸雞的專利賣給了別人;隨後又因商標侵權,與人打了壹場官司;直到88歲,他才真正擁有自己的事業。這個命運多舛的人叫做哈蘭·山德士,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如今,他的炸雞風靡全球,在世界上擁有壹萬五千多家連鎖店。
原來,上帝的延遲並非拒絕,只要妳認定壹個目標,勇敢地走下去,早晚會邁進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