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總是喜歡和網友壹起出去逛各種老街。
武漢那麽大,妳只能熟悉妳生活的壹個小地方。
只有和網友去那些滿是年齡的老街逛逛。
品嘗可能很快消失的零食時
好像接觸到了老武漢最真實的壹面。
滿滿的煙火氣,煤爐的老香氣,老面條。
這次小宇去的是自治街的前路,據說有很多好吃的。
每天看她的零食貼,感覺嘴巴都流木頭了!
自治街毗鄰江漢路和慶忌街。
太早小吃小吃沈杜炒雞哆
但是找那些特別好吃的。
妳還是得去。像我這樣的人拿著它
自治街吃喝玩樂12小時!
壹大早,漢陽下起了小雨。
吸取青山31街最後壹家餐廳的教訓。
有些好吃的只有早點去才能買到!
第壹站:沒有門面—婆婆熱幹面
它沒有名字,甚至沒有像樣的門面。有幾輛手推車、壹個架子、桌子、椅子、長凳、鍋碗瓢盆。我婆婆那壹代開始用這些簡易設備,已經三四十年了。所以經常來周圍吃飯的人習慣性地稱之為“婆婆熱幹面”。
是不是很有年代感?我相信妳們以前都在這麽早的攤子買過熱幹面粉。把錢交出來,親自拿,背著或者邊走邊吃——武漢人的絕活,也是壹道獨特的街景。
因為味道好,幾十年來住在附近的人都來吃。所以熱幹面壹般賣10: 11,就沒了。我怕年紀大的顧客找不到地方,就壹直在老地方擺攤。這麽多年沒動過窩。嗯,老年人總是很懷舊。
熱騰騰的面條可以裝在傳統的紅色和黑色的小瓷碗裏當場吃,也可以裝在壹次性飯盒裏帶走。
小攤上用的面都是我婆婆的女婿淩晨四五點滾熟的。這麽多年的實踐造就了完美。面條的硬度和彈性剛剛好,入口Q彈有嚼勁。
濕幹的時候剛好,不會幹,也不會像某些熱幹面那樣亂七八糟。當然,如果妳想多加些鹵水,告訴妳婆婆就行了。
當然,熱幹面需要壹杯豆漿。值得壹提的是,我婆婆熱幹面家的豆漿,很多年都是壹杯才壹塊錢。在這個壹塊錢連礦泉水都買不到的時代,壹枚硬幣能換來這麽壹杯香噴噴的鮮榨豆漿,實屬難得。
品嘗完熱幹面,我們匆匆趕往下壹站。如果說我婆婆熱幹面只是需要趕早的話,那麽下面壹家又要趕早了,還得排隊等三三五四。妳有沒有過那些壹大早起來健身的爸爸媽媽?
第二站:要論排隊妳們都—嚴老幺
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閻老麽。雖然也有分店,但我覺得味道最經典的還是自治街。不,我們過去排了這麽長的隊,而且還是工作日的早上!小雨只想說,妳們這些吃貨,連課都不去吃!
哆嗦著買了壹張豆皮票,排了很長很長的隊,終於到了。吃個豆皮不容易。
聽說今天來了壹位老師傅。看來我們是幸運的。
金燦燦的蛋皮在鍋裏炸,香味濃郁,足以讓壹只貪吃的蟲子在排隊的時候在肚子裏跳迪斯科。
據說他家的雞蛋都是自己生產的,所以雞蛋皮的質量自然不壹樣。
明顯是個早熟的地方,也沒人賣雞蛋。
每人大概有這麽多豆皮,裝在壹個小白碟裏,可以坐在房間裏慢慢吃。
蛋皮不僅香,味道也很棒。靠近蛋皮的糯米軟糯,靠近中間的有嚼勁。
糯米拌炒筍、香菇、肉片也很入味!
小夥伴們吃著美食,臉頰鼓鼓的。
噓,別讓他發現那個奇怪的阿姨
除了豆皮,他家的糯米酒也可圈可點。米酒是用糯米粉團子和桂花蜂蜜做成的。它煮得又粘又甜。和豆皮壹起吃,會讓妳出汗。
當前位置這棟房子很難找。妳必須進入壹條不起眼的小巷,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主要賣湯包和蒸餃,據說是全市最低價~所以基本上十壹點出門。
這家店和它的門面壹樣老,到今年十月就三十歲了。
以前是老板打招呼,現在老板是掌櫃。
雖然價格漲了,但是湯包的價格和重量都沒變,比壹些經常幾十塊壹籠的店更實在。
面團是用五得利六星面粉做的老面粉,沒有經過漂白,所以顏色自然偏黃。透過面團,可以看到裏面果凍誘人的顏色。
但至於口味,小玉覺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畢竟說到吃,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喜好。
就像有些人喜歡湯圓,皮薄汁多。
不過這家重在自己正宗的皮湯,肉是本地豬肉,湯是自己的厚皮果凍,皮略厚有嚼勁,也不是以湯料餡為主~所以跟風拔草選適合自己口味的類型吧!
老板娘自己做的辣椒醬也很香。如果妳有幸在上午十壹點之前找到這家店,妳可以進來要壹籠湯包,加點辣椒醬和醋,聽聽老板娘對街坊的閑言碎語。也是壹種武漢特色的享受。
時間:2010-2010我們吃得有點多了,於是開始在街上閑逛吃小吃。此時天氣炎熱,酸梅湯應該可以舒緩身心。
經典創造程不僅賣可以直接喝的成品,還賣可以拿回去水喝的酸梅醬。
只要按照比例操作,味道不會相差太多。
有什麽比可口可樂或者酸梅湯更適合武漢的夏天?
第三站:路過可能就錯過了—磊磊湯包
不知道妳小時候有沒有嘗過這種餛飩。不像如意餛飩是大塊頭,皮薄餡小,味道很濃。小雨之前,妳喜歡把面團碾碎,配著湯吃。雖然現在很少了。
前進二路小學旁邊,這家餛飩攤就賣這種餛飩。
擠壹個餛飩,肉嫩,皮軟,小的很精致。
用勺子舀,很軟,要把湯拿起來放進嘴裏。肉沒有面筋,基本入口即化。啊~童年的味道。
加點醋,加點辣椒油,就成了味道很重的酸辣餛飩。
拌著海苔和蝦壹起吃,壹個字,倍兒爽!
這家餐廳時間稍微寬松壹點,下午四五點就收攤了,不用趕早市吃~
第四站:武漢人的飲料—老萬成酸梅湯
蟹殼黃的故鄉雖然在老上海,但和五芳齋壹樣,是很早就來到武漢的傳統小吃。
雖然現在買的地方很多,但是五塊錢可以買壹大包,而且也只有這壹個地方。
我剛出鍋,買了個包。圓圓的點心上撒了好吃的熟芝麻,裏面酥脆。
應該是和桂花混在壹起的,讓我想起了秋天。
但是不要吃太多,是甜的。
第五站:童年的回憶—無名餛飩攤
德化樓,歷史悠久的建築,外觀古色古香,也很受老年人的喜愛。
如果妳不喜歡雷蕾的幹湯包,妳可以試試他的普通薄皮湯包。
小宇看到壹對老姐妹買了壹本,頭對頭的吃。
這壹幕莫名的讓寶寶有點淚流滿面。希望年紀大了能有壹個可以壹起出去品嘗美食的好女朋友。
壹輩子壹起吃飯,誰先放筷子誰就是狗。
德化樓的年糕也是壹絕,而且特別便宜。小宇買了壹些,準備做火鍋。
第六站:五塊錢壹袋—蟹殼黃
我滿懷期待地跑過去,然後閉上了眼睛。
這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第七站:好姐妹壹起吃的湯包—德華樓
好吧,如果火與土都吃不到,那就去吃壹家據說是武漢唯壹壹家真店的串串吧~
然後人家也休息,好生氣,我要大鬧壹場!
第八站:我放高溫假——火土肝
在這個連兩個公司都放了高溫假或者關門休息的冰冷世界裏,只有堅守崗位的季晨渣江面館總店還有壹絲溫暖。
因為午市不是
辨別記錄真假的壹個重要因素是門口有沒有貼照片。
雞肉餃子,糯米雞,炸醬.都是我們太年輕的時候必須點的好吃的東西。
第九站:羨慕嗎—鼎鼎串串香
天太熱了,我決定找個有空調的店坐下來休息壹下。下午壹兩點,武漢是磨妖精。如果妳在外面呆壹會兒,妳就會出汗。
雖然有點過時,但是有壹家店勉強算網絡名人的行列,是個乘涼的好選擇。
點菜,嘗壹嘗在慶忌街剛買的蛋糕,然後嘗壹小口。哇,白活了!
我們的鴛鴦、芝士、紫薯、土豆很快就上來了。請拍照,點燈,消毒後再吃。
上面覆蓋著厚厚的壹層奶酪,表面略焦,點綴著幾顆蜂蜜紅豆。紫薯粉甜糯,土豆微鹹細膩。選擇恐懼癥是這種雙拼的最佳選擇,只要12元。
奶酪就是力量!
第十站:武漢特色—陳記炸醬面總店
據說又便宜又好吃,就是不開。我打了個電話,冒著被接聽的風險。
寶寶心裏苦啊!
第十壹站:過氣邊緣網紅—有間苕店
被漫威漫畫毒害的小雨。當我看到“雞架創造”的標誌時,我不禁想起了萬磁王。納尼,萬磁王什麽時候開始賣雞架了?
Create的雞架也藏在壹個很深的巷子裏。妳必須先找到東來順,然後從東來順的拐角處走進去。
它從下午3點半開到晚上10點。如果妳去晚了,妳可以吃晚飯。如果去的早,只能坐到——。沒錯,這兩個是鄰居。
門口的大冰櫃裏有壹串串油炸的東西。只需選擇您想要的,Create就會為您裁剪它們。最有名的雞架是小的10元,大的15元。雞皮也是壹個標誌,但是小玉不敢多吃。
卷好的雞皮又嫩又枯,煎的恰到好處。油脂小口在口中爆炸,有點辣,有點鹹,有點爽。
炸大豆油皮也挺少見的,豆腥味完全沒了,幹脆,還留有壹些韌性。
Create的雞架不是撒粉,而是把壹整塊雞架炸到好吃。雞肉脆嫩,孜然粉直接噴,不加油,吃起來不油膩。
蓮藕片和西蘭花也不錯,蔬菜壹般。小玉不喜歡個人口味的炒菜,除了天婦羅。
吃完雞架,已經晚了。雖然吃了壹整天,但還是充滿期待。為什麽?因為武漢晚上有燒烤!
先歡呼三聲。
第十二站:拆遷關門了——醬鴨卷餅
這條街賣小黃魚,很多街坊都來這裏重溫童年的味道。
然而,它將被拆除。小宇這次吃不下了,很遺憾錯過了。有時候下次就不吃了.
第十三站:萬磁王—雞架子老萬
武漢人對全大寫的燒烤情有獨鐘。路上隨便問個人,有宵夜嗎?燒烤~
自治街這邊好吃的燒烤太多了,他的只能說是其中之壹。畢竟,小宇不能給每個家庭都買壹點食物,所以這裏只是他作為壹個代表。畢竟他家從零開始,已經做了很多年了。
烤魚是他家的特產,但是小雨不敢吃,很多人都被嚇到了。
大腰身,入口很精致,沒有異味,還挺幹凈的。
瘦肉土豆味道經典,瘦肉嫩,壹口下去很紮實。
土豆看起來很軟,其實很脆,也不是特別幹。而是又軟又糯,是烤土豆特有的。
因為是微辣,所以調料的味道並不重,還能嘗到食材的原味。
配上壹碗綠豆湯,太贊了!綠豆湯裏有葡萄幹,增加了另壹種味道。
第十四站:小黃魚—漢華小黃魚
也是壹個挺小的門面,開到人行道上的壹個小街區。據說還有QQ粉絲群。如果妳找到這個車站,妳就能找到那個攤位。
餃子裏有煮湯圓和好吃的煎餃。自1998年以來,鮮肉和韭菜壹直是餃子的主要口味。
餃子好吃又濃郁,大的特別紮實。
煎餃很有特色,做法其實和傳統的不壹樣。與其說是炸,不如說是煎。所以外皮特別脆好吃,裏面的肉汁很飽滿,肉末很細膩。用中文c
每天都不壹樣的武漢,總是有新的潮流,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這些老店,老小吃的消失。
不知道是可惜還是期待。趁著這些童年記憶還在,趕緊去拔草吧。壹定要記住各家的開業時間,但是不要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