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以下是東坡肉的具體做法。
主料:三層肉1條
輔料:食鹽1勺、蒜1個、生姜1塊、老抽1勺、生抽1勺、料酒1勺、冰糖1塊
步驟:
1、準備好食材,三層肉,帶皮、還有生姜、蒜等;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三層五花肉,放入水中,焯下;煮沸;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撈出,切成四方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4、然後,再把四方塊的肉,用根棉線,綁起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5、準備壹個平底鍋,綁好的五花肉,放進去,煎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6、煎至四面都微黃,就可以,取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7、準備好生姜、蒜還有生抽、老抽、還有料酒;(家裏剛好沒有八角啥的香料,如果有可以加進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8、依次都放入砂鍋中,肉肉整齊的擺放好;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9、再把各種調料也壹並加進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0、蓋上蓋子,燜燒,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滿燉,直至五花肉熟爛;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1、收汁,就可以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2、成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5
評論
東坡肉是什麽地方的名菜
東坡肉發源於四川眉山地區,如今也是江南地區非常受歡迎的傳統名菜,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
東坡肉,又名滾肉、東坡燜肉,是四川眉山和江南地區的名菜,當然,不同的地方東坡肉的做法也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東坡肉用豬肉作為主要材料,成菜造型大同小異,肉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薄皮嫩肉,色澤紅亮,色如瑪瑙,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為徐州“東坡四珍”之壹。
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
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
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的壹種菜肴,相傳起源於蘇軾,當時他號稱東坡居士,他除了是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以外,還是畫家、音樂家等,其中就有美食家的說法,他指導了當地人民如何料理豬肉,並與他們同樂同食。
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1
東坡肉
又名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所創制,它的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其原型是徐州回贈肉,為徐州“東坡四珍”之壹。
在蘇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東坡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也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像麻將塊。其成品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壹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人們做東坡肉時,可以用酒代替水來燒肉,不但去除腥味,而且還能使肉質酥軟。
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2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所創制
相傳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壹帶決口,至八月二十壹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
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壹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壹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另壹種說法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壹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
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制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宋哲宗元_四年(1089年壹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_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壹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壹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壹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東坡肉是哪個地方的菜?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
東坡肉是去杭州旅遊必吃的食物,因蘇東坡而享譽全國,特別適合文藝青年們去品嘗。那麽東坡肉是哪個地方的菜?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
東坡肉是哪個地方的菜
東坡肉是杭州傳統的風味美食,以色澤紅艷,汁濃味醇,肉酥爛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膩為特點。
東坡肉是哪裏的名菜
東坡肉是壹道傳統的江浙菜,因為蘇東坡而成名,是由蘇東坡所創造的。東坡肉,用五花肉燉制而成。
壹般是壹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五花肉,壹半為肥肉,壹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
東坡肉的由來
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壹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壹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壹件趣事。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
當時,老百姓贊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那麽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享才對,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塊,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壹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燒制時,把“連酒壹起送”領會成“連酒壹起燒”結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眾口贊揚,趣聞傳開,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除了來學書法的、學寫文章的外,也有人來學燒“東坡肉”。後農歷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制作東坡肉。相沿成俗,用來表示對他的懷念之情。現在成為杭州壹道傳統名菜。樓外樓菜館效法他的方法烹制這個菜,供應於世,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遂流傳至今。
東坡肉的家常做法
原料:五花肉1整片
醬料:料酒200g、生抽200g
配料:冰糖50g、八角2克、桂皮2小片、陳皮6片、蔥、姜
1.將整片五花肉切成8方塊,用棉線裹住肉塊,以防止肉煮好後散開
2.冷水下鍋,加入蔥、姜片,煮沸後直到肉塊變色煮熟
3.撈出肉塊,用涼水沖壹遍
4.重新將肉塊放入鍋中,皮面朝下,加入料酒、醬油,再加入水沒過肉塊
5.煮開後將其它的配料都放入,轉中小火煮40min-60min,直到汁水濃稠紅亮
6.收汁收的差不多了就將肉塊撈起,擺盤,澆上汁水,放在蒸鍋上蒸1-2小時直到肉塊酥爛即可
tips
1.綁棉線的時候不要綁得太緊,不然後面肉塊吸水脹大就太繃了
2.我發現陳皮特別去腥,也讓東坡肉吃起來沒有那麽膩,最好別省略
3.由於蒸的時間比較久,別忘了中間可能需要加水,以防鍋子燒幹
4.吃的時候別急著把棉線去掉,咬壹口先,然後棉線就比較容易扯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