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課程過半,學院期中之時,回望這壹個多月來的學習路程,不禁自問:我到底看到了什麽?感知到了什麽?內心有什麽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壹個人,在吳校和各位導師的引領下,就像壹顆顆被喚醒的夢想種子,探出了未來教育的新芽。那麽喚醒之後,應當何為?這是我壹直在思考的問題 —— 到底什麽是好的未來教育?又該如何去實施踐行?
斯普朗格曾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馬克思也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壹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因此,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喚醒。所以好的教育,是喚醒每壹個個體內心的種子,是發現每壹個個體都是壹座獨特的寶藏。這裏的個體,包括孩子、老師、家長和社會人士。
由於工作原因,我今年不在學校,這壹年的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經驗是空白的,但也正是有了這段空白期,讓我跳出學校當局,以旁觀者的視角重新審視和梳理了前些年的教育教學路徑,特別是2018學年籌備規劃婺城小學白沙溪校區的經歷和思考——“溪出白沙如霜雪”和“每壹朵花都是壹種獨特”下的辦學理念與校園文化。
婺城小學白沙溪校區,因毗鄰白沙溪而得名;明代官修的《環宇通誌》上說,白沙溪因溪出白沙而得名。所以,我們首先圍繞著“溪出白沙如霜雪”進行了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的發掘。
受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的“師生從遊說”啟發,我們這樣詮釋“溪出白沙如霜雪” —— 學校猶溪,教師猶水,學生猶白沙也。溪者,水流也,清澈靈動,潤澤萬物;白沙者,質地潔白,晶瑩剔透,如霜如雪。白沙之高潔,不因錘的擊打,而是溪水的載歌載舞。在白沙溪畔,於細微處潤澤心靈,於活動中快樂成長。學子因濡染師者高尚之品格、精湛之技藝、教育之智慧和觀摩同道之良善而茁壯成長,學校因學子誌懷霜雪、桃李滿園而毓秀鐘靈。
1 、 校園如“溪”:風清氣正, 溫馨和諧雅致
? ?我們要 明晰: 什麽樣的校園,是能夠讓師生喜歡、向往、開心、激動和幸福的?
溪者,小流匯聚也。溪環境的清幽,是水至清,沙至白的前提保障。因此,我們在制定學校方針政策時保持著壹個基本的理念:不要催促,讓河流以自己的速度奔跑。
因為,水急易渾,水死易腐,唯靜水流深,方顯溪之從容與深厚,遂成好溪、好水、好沙。所以,白沙溪校區要以自己的速度打造壹個遵循成長規律和滿足師生需求的智慧型學校生態。在學校教師層面,在學生活動層面,摸清教師與學生成長的起點,基於教情學情,從需求出發,在文明禮儀之熏陶、書香文化之營造、體藝文化之建設、學習習慣之養成等方面,老師們、學生們不盲目奔跑、不停滯不前,如河水般按自己的節奏保持奔跑。
2 、師者如“水”: 上善若水, 潤澤萬物
我們要 明晰 : 學校、學生需要什麽樣的教師?
?(1)師者如水,無私無爭。 水具有自我凈化的功能,因此評選“白沙溪畔·好老師”,在老師們的互相感恩中,讓每壹位老師的師德師風不斷自我更新,散發魅力光芒。 (2)師者如水,奔流不息。 開展“白沙溪畔·讀書人”,讓每壹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讓每壹個教師都有自我分享的平臺,不斷在厚重豐實學識底蘊和自我叠代中成長,同時將家長、學生卷入讀書行列,開啟白沙溪全民閱讀合作育人模式。 (3)師者如水 , 堅忍卓絕。 堅者如磐石雖歲月交替而不移,忍者如柔練歲困苦艱辛而不催,堅忍者剛柔相濟、百折不回、持之以恒、修煉高超的育人方法。我們以課程研發和項目化學習為抓手,推進課堂改革走向縱深——依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做到心中有節,課堂有效。落實好教學常規,保底線推優秀,紮實基本功。開展“白沙溪畔·好課堂”教學研討,開放課堂(隨時可以推門聽課),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率,向教研要專業水準。開展“白沙溪畔·繪本課程”、“白沙溪畔·籃球操”,以校本課程研發為載體,推動課堂和課程改革。
3、學生如“白沙”:晶瑩剔透,質美玉璞
我們要 明晰 : 我們希望白沙溪校區走出去的孩子,應該是怎麽樣的?
?( 1 ) 白沙之質 堅 (體): 我們以體育課為載體,開展五個壹計劃:每天鍛煉壹小時,每天跑步壹千米,每個班壹支籃球隊,每個班壹個籃球角,每天進行籃球操,每學年開展壹次“文臺杯”籃球賽。保證孩子身體是健康的,能跑能跳能打球。 ( 2 ) 白沙之質樸(德、勞): 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設禮儀十條行為養成活動,以“禮儀十條學生行為指南”、“禮儀十條班主任操作指南”“禮儀十條爭章標準”和“溪畔日誌”為載體,有目標有節奏地落實禮儀十條,規範師生行為,養成禮儀文明,讓婺禮文化在白沙溪畔生根發芽,讓好的行為與品質在入學第壹年便固定下來,形成習慣和素養,並在之後的年級不斷涵養新的意義。讓孩子的心靈是美好的,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懂禮有序會感恩。 ( 3 )白沙之質雅(智、美): 基於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特點打造“白沙溪畔·繪本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能力、興趣,並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繪本展演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思想靈動校園,讓書香浸潤校園,讓孩子感知到讀書是快樂的,從而向往學校、熱愛閱讀、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秉承健康成長是壹切起心動念的起點和歸宿的理念,打造和踐行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育人模式,讓每壹個白沙溪畔學子,腳下有力、臉上有笑、眼中有關、心中有愛。
我們圍繞著“溪出白沙如霜雪”涵養了白沙溪校區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努力讓每壹朵花都獲得獨特的綻放。
? ?1、禮儀十條? ——? 培育知禮、守禮、達禮的厚德少年
? ?秉承“春風化雨育蓓蕾,禮儀花開滿婺小”的禮學文化精神,結合學生特點,我們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系統、有序、全面地細化,形成了明確學生在校期間吃飯、排隊、走路、打掃、整理、問好、休息等方面要求的《學生“禮儀十條”行為指南》,制定了《班主任“禮儀十條”操作指南》,努力將文明之花開遍白沙溪校區,努力將“禮儀十條”根植於白沙溪學子的心間。
? ?2、被窩悅讀 ——? 培育知書、悅讀、求真的誠學少年
? ?為了增加溪畔學子的閱讀量,我們創建了繪本閱讀公眾號《白沙溪畔·被窩悅讀》,由老師和學生負責編排、錄制,從學生最感興趣的繪本故事入手,旨在引導學生體會書之魅力。同時精心設計、裝修了“被窩悅讀工作室”作為繪本閱讀專用教室,工作室與婺城圖書館聯誼,在校內建立圖書流通站,***享海量的圖書資源。
定期舉辦“我從書中來”繪本閱讀親子展演活動。展演活動中的繪本故事都是從“被窩悅讀”中選取,由家長負責編劇、排演。孩子、家長和老師齊上陣,將繪本閱讀與舞臺表演融合,給孩子壹個展現自我、展示特長的舞臺,讓學生在親子閱讀中不僅受到美的熏陶,獲得與人交往的方法,在活動中培養起閱讀興趣,獲取真知,愛上閱讀。
以聲為媒,百萬繪本送新疆,飛越千山萬水,搭建起空中溫暖心靈的橋梁。
? ?3、溪貝兌換 —— 培育有夢想、懂規劃、會理財的勤毅少年
教育要面向未來,為學生的未來奠基。為了培養有夢想、懂規劃、會理財的勤毅少年,我們開展並實施了“溪貝兌換·財商養成”非智力拓展課程和評價體系。根據禮儀十條評分標準,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量化為禮儀積分,在小豆包行為銀行兌換成“溪貝”,校內流通。在小豆包雜貨鋪購物,鍛煉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將剩余的溪貝存入小豆包行為銀行,讓孩子有了儲蓄意識;合理使用溪貝,孩子們萌生了理性消費意識。財商基礎上滋生出的情商更讓我們感動,孩子們會用自己勞動所得給家人購買禮物,幫助同學實現夢想。
通過溪貝的兌換,孩子們感受到了賺錢的不易;通過有趣的交易市場,孩子們體會到了理財的智慧。我們努力為孩子做好課堂與生活的鏈接,通過溪貝兌換這個虛擬交易社會,培養壹群獨立、自信、有擔當、人格健全的高財商少年。
4、***同參與 —— 學生、教師、家長成長在活動中
婺小年·籃球嘉年華、星星火炬·溪畔集結、白沙溪畔·周歲成長禮、白沙溪畔·第壹屆美食節、白沙溪畔·繪本閱讀親子展演、白沙溪畔·家長開放日、婺城小學白沙溪校區啟動儀式等壹些列大型活動的開展,在某種意義上達到震撼的效果。無論是社會知名度、家長滿意度,還是學生身心發展、教師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彰顯了深遠而厚重的意義。
……
什麽是好教育?什麽是未來教育?我想,應該是壹種喚醒,壹種發現。
李大昕老師總結時說:每壹個孩子都有夢想,同樣,每壹位老師也有夢想,老師的夢想就是讓孩子的夢想成真。 作為老師的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留下深刻的印記,這些印記或許是壹個耐人回味的故事,壹條值得分享的經驗……
所以,讓我們心懷夢想,壹起在浪尖起舞,為教師生涯留下思考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