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廣勝寺人,對當地比較熟悉。從市區出發時,他說最近加強了廣勝寺景區的管理,以前上山的那些小路都用水泥封上了。這種做法引起了許多人對111寺廟的不滿。妳是負責人,妳接受妳的票。然而,這座山不是妳的,對嗎?
當然也有景區的困難和原因(主要是經濟壓力),這些水泥墩確實發揮了作用。那些爬山幾十年的老人被擋住了。但是,對於敢於嘗試的年輕人來說,就不壹定了。
我們也懷著不確定的心情出發去廣勝寺。在朋友的帶領下,我首先來到壹家古老的早餐店吃蛋糕面,然後我去找我的路。
當我到達這家商店時,已經是早上9點半了,但吃飯的人仍然絡繹不絕。我有點好奇:不帥的小店還有這麽好的生意。我的朋友兼愛人說這裏的食物真的很好。她必須每隔壹段時間來這裏吃壹頓飯,以緩解她的思鄉之情。她指著旁邊說,那邊也有壹家餅面館,生意不錯,但味道和這裏差不多。
因為我們經常在她家吃飯,知道她是壹個好廚師,所以她對食物的欣賞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我們很忙,我們的蛋糕和面條壹時半會兒不能來,所以我們必須先喝面湯。哇,這個面湯經朋友兼愛人渲染後味道很好,很有“品質”——生意好到壹上午不知道煮了多少碗面。
最後,蛋糕面端上來了。蛋糕又薄又有餡,外面的雞蛋金黃誘人。裏面的灰色面條和綠色韭菜美味可口。那面條味道很濃,很硬但不硬。朋友說,湯裏的調料很香,有肉末和豬油。難怪味道這麽好。
吃飯的時候,我註意到了在裏面做蛋糕的阿姨。她非常幹凈,工作起來利落而從容。面條機在後面,我沒看見。但我認為,這樣壹個小店,生意這麽好,經久不衰,壹定有自己的壹套東西,壹套簡單甚至不起眼的東西,靠努力和質量贏得的東西,壓倒了這個外表。這就是所謂的“內涵發展”。
當我們吃完飯準備離開時,我們的朋友和他來吃飯的朋友迎面相遇。我聽說我們要“找到”爬山的方法。這位朋友說,他們前幾天剛剛去過那裏,並告訴了我們具體路線——他們沒有踩鐵鞋就“搞定”了,太不費力了。那個朋友的朋友,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給他起的外號很好記——及時雨。
?有了“路線圖”,登山就容易了。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後面的話妳也知道。想想景區的管理者,也是無可奈何,妳不能砍人的腿。
然而,爬這些狹窄的小路對老人和孩子來說有點危險。我3歲的孩子第壹次走這條路,充滿了好奇。沿途撿樹枝和石頭,偶爾還會穿越壹些危險區域。小心我們。簡而言之,我壹路都很開心,從來沒有喊過累——太飽了,沒有機會。通常,我從我家走到他奶奶家或外婆家。這是壹條又短又寬敞的路,我不得不擁抱和背著它走壹會兒。現在,在這條路上,他有精神。後來,他有點渴了,想吃他包裏的“peek”(他稱之為梨)。我們說,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我們將吃“偷看”。這樣,他更有活力了。
想起有人調侃《西遊記》說:孫悟空有筋鬥雲,上壹課易如反掌,結了婚有了孩子難啊!對此,我的理解是,經書在西方世界,但真正的經書在路上,在八十壹難中。經歷了這些困難,自然就獲得了“真經”,而西方世界所謂的經書只是壹種刺激進步和克服困難的工具,比如我兒子嘴裏的“壹瞥”。
在山頂上,我們坐在寺廟外面休息。從寺廟外寥寥無幾的遊客和偶爾出現的旅遊電瓶車可以看出,這裏的生意不是很好。環顧四周,我發現了許多枯樹。我選擇了壹個角度,拍了壹張“枯樹琉璃塔”的照片,看起來非常淒涼。
回來的路上,看到景區新開放的“後花園”,“壹樹花開壹樹花”賞心悅目,心情大好。當我走近聞這些花時,我發現它們是假花。當我離開景區時,我看到了這裏的許多新變化,例如宏偉的管理區,宏偉的景區大門等。然而,當我想起那些枯樹和那些假花時,這些風格還不如那家簡陋的蛋糕面館給人留下的印象。
當我想起去年的CPPCC會議時,洪洞的許多僧人談論著景區釣魚和急功近利的管理模式,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憤慨、擔憂和遺憾——他們害怕廣勝寺不會長久。這些僧侶是外來者,他們說的大部分話我都不太明白,但我能從他們幾乎顫抖和哽咽的聲音中聽到他們的焦慮。
我希望他們什麽也不擔心。
“壹棵樹、壹座塔和壹個女人使世界聞名”。在煤炭開采越來越少的今天,洪洞三寶越來越珍貴。如今,“樹”枝繁葉茂,流傳著“女人”的故事。只有這座琉璃寶塔的輝煌需要發揚光大。
或者說,景點缺失的原因與我們這些不守規則、私自爬山的人有很大關系?如果是這樣,我真誠地懺悔——我不應該因為我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損害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