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巷位於武昌自由路,從漢口方向過來可乘公交到閱馬場下車,往回走幾百米即到;從武昌方向過來可乘車到司門口站下車,快到司門口天橋處有個路口進去即到。
乘坐573、717、916路公交車,在“糧道街司門口”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到;乘坐14、19、25、521、529路公交車,在“中華路”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到。
14、15、16、18、521、530、529、539、717路公***汽車到司門口站即到。
司門口站:北行經過該站的公交有:576去行、542回行、539去行、11去行、514回行、554回行、607去行、717去行、804去行
中華路:東行:15去行、515回行、521去行
漢陽門:北行:15回行、521回行、717去行
*周邊500m內暫無地鐵。 參考來源 傳統小吃
炸餃子,酥餅麻花,油炸面窩,生煎包子,熱幹面,酸辣米粉,米耙粑,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水餃、餛飩、糯米雞、散子、油墩、湯包、烤紅薯、糯米包油條、酥餃、酥餅、糍粑、剁饃、苕面窩、細粉、寬粉、湯面、清酒、蛋酒、豆漿、雞冠餃、炒面、炒粉、炒花飯、魚香肉絲、瓦罐雞湯等。
江城名小吃
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湯包 ,蔡林記熱幹面,談炎記水餃 ,順香居燒梅 ,福慶和牛肉米粉,五芳齋湯圓,小桃園煨湯 ,老謙記牛肉豆絲,田啟恒糊湯粉,新農特色牛骨頭,民生全科湯圓,福慶和米粉,雅園湖南米粉,楚寶桂花赤豆湯,寶慶牛肉面,壹品香大包,老會賓五葉梅,精武路鴨脖子等。
漢味特色小吃
武漢熱幹面、三鮮豆皮,武漢面窩、清蒸武昌魚、黃州燒梅、東坡餅、江陵八寶飯、雲夢魚面、橘頌餅,東坡餅,油香,發米粑,什錦豆腐腦,涼粉涼面,炒良鄉栗子,沖糯米粉,炒白果(銀杏果),武漢豬肉幹、武漢香腸、武漢肉棗、豬油餑餑、麻烘糕、糯米藕粥、燉蓮子、酸白菜、沙市甜獨蒜頭等。 主食類 蔡林記熱幹面 作為中國最有名的面食,熱幹面是武漢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4塊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
傳統的武漢熱幹面,要數蔡林記熱幹面最為正宗,撣的面軟綿爽口中透出壹股嚼勁,既不沾牙也不夾生堅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醬滑爽而不纏,香氣撲鼻。面條裏面沒有任何湯水,被燙過以後,就著熱勁完全膨脹開來,還把醬完全吸了進去。漲開的熱幹面放在嘴裏的感覺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醬裏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摻在醬裏,特別誘人。三兩口,沒什麽感覺壹碗面就進到肚子裏了。 王氏餛飩 王氏餛飩有兩大類:豬肉和牛肉兩種,豬肉以純前夾肉為原料,牛肉則采用純黃牛肉為原料。 餛飩用豬骨頭熬湯,主要配料有:味精、胡椒、食鹽、榨菜、紫菜,湯鮮餡嫩,餛飩飽滿,口感細膩,營養豐富。 老謙記炒豆絲 老謙記始創於1918年,原址設於武昌青龍巷。主要特色產品牛枯肉炒豆絲曾受到老壹輩革命家的贊揚,並與1996年參加了全國技術表演大會。2005年至今榮獲了“江城名點”“特色小吃展銷會金獎”“戶部巷十大特色小吃”等榮譽稱號。其特色在於色澤黃亮,味道鮮美,酥香爽口。 江城鐵板炒飯 江城鐵板炒飯繼承了揚州炒飯的特色,再加以創新而成。用雞蛋、火腿、玉米、青豆、香菇、牛肉等制成的江城鐵板炒飯,飯香,顆粒飽滿,色澤鮮美,香飄四溢,油多而不膩,是適合大眾的漢味特色食品。 創新品種中式鮮味漢堡 本品選用雞蛋、瘦肉、土豆為主要原料,精心烹制而成,其味道獨特鮮美,具有豐富的營養。中式鮮味漢堡是本店獨自創造產品,色澤金黃,其味道鹹鮮爽口,獨壹無二,是適合各類人群的特色小吃。
油炸點心類 謝家面窩 面窩是武漢人“過早”常用品之壹。它是壹種以米粉為原料,加上蔥花和面窩。據說為清光緒年間漢正街燒餅小販所創制。面窩油炸後兩面金黃、外酥內軟、窩中脆,深受武漢人喜愛。
謝家面窩外酥內軟,成品呈金黃色,面窩首先選用上好大米,大豆,糯米,面窩裏面夾三條糍粑,吃來非常爽口。 小汪糯米包油條 其實是我國各地普遍流行的壹種傳統食品,但這裏的油條與眾不同,其獨到特點是色澤赤金黃,30余厘米長,立起不彎,松酥泡脆,爽口噴香。
如再將油條折斷成三到四節,從鍋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攤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許芝麻及白糖,再將折斷的油條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內有油條外包糯米團,再撒點白糖,要上壹碗清米酒或牛奶、豆漿,吃起來十分愜意,別有壹番情意。
小汪糯米包油條乃武漢壹傳統美食,選用優質糯米、芝麻、花生、核桃粉等經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內是香酥的油條,外為潔白柔軟可口的糯米,輔以芝麻、花生、核桃粉等,香味四溢,似壹團雪白的珍珠,在傳統單壹甜味的基礎上,應食客們的要求又推出鹹味、酸辣味、肉松味,鹹甜味等多種口味,頗受消費者青睞。 歡喜坨 是壹種碩大無朋的空心麻元。優質的歡喜坨,有撒了黑芝麻的油衣,酥脆卻壹點也不油膩,內層軟香的糯米包裹著甜甜的豆沙餡,讓人吃了,感覺很好,真的很“歡喜”。 葉老癟黃牛肉餅 黃牛肉餅是由老武漢傳統的蔥油餅演變而來。本店葉老癟采用真材實料,將大量優質的黃牛肉夾在餅中,而且面皮也經潛心研究,將傳統的死面壹改再改,改為由油酥面水酥面半發酵精制而成。其色香誘人.口感獨特。 其肉餡是采用上好的黃牛後腿肉(牛淋),經過剔筋去油,然後用啤酒香料獨特秘方腌制而成,最後絞餡。其肉餡特點:鮮.香.嫩。其外皮色金黃.皮酥脆.口感獨特。面團有些稀,便於筷子絞起。其特點:內松,象面發糕象面包;外皮香脆,色金黃。 彭氏糯米雞 本品是漢味傳統小吃,有自家獨特配方,純手工制作。以糯米為原料,加入特質餡料,經油炸而成。吃起來外酥內軟,不油不膩,鮮香可口,風味獨特。彭氏油炸系類還有油炸藕面窩、脆皮春卷、椒鹽糍粑、苕面窩等,品種多樣,任君選擇。 戶部巷三鮮豆皮 豆皮也是武漢人“過早”的另壹種主要食品。早年間老武漢們逢年過節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後作為節日佳肴,而如今早已成為尋常早點。
戶部巷的三鮮豆皮外脆內軟、油而不膩。其餡中可是有真正的三鮮:鮮肉、鮮蛋、鮮蝦。讓妳聞了就想吃,吃了還想吃。終於把煎制精細、油光閃亮的豆皮吃到口了,爽口、肉軟,油重而不膩。 亞俐油香 油香是漢味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本品以面粉為原料,用開水將面燙熟,在案板上揉好後攤成碗口大小的圓餅,包入用芝麻、核桃、花生磨成粉的餡,然後放在鍋內用香油炸熟。成品特點是色澤金黃,皮焦酥脆,內軟爽口,芬芳香甜,具有風味。 大丫瓢煎包 煎包的制作始於清光緒年間,原為百年老包。水煎包發面,泡松柔軟,亦具彈性,水煎包的底部壹半是綿軟,壹半是焦脆,底更是焦香,它在滿足食者的品味之後,再度提供焦脆柔甜及素常喜歡的爽心的咀嚼齒感。成品呈菊花瓣形狀,金黃色,食之餡鮮嫩,皮香軟,不膩,可口。
湯飲類 張記豆腐腦 正宗張記豆腐腦,歷史悠久,祖傳三代,戶部巷第壹家,采用優質黃豆秘制而成,純綠色食品,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口感獨特,具有清火美容之功效,在2004年戶部巷小吃擂臺賽上獲得獎牌,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 徐嫂子糊湯粉 糊湯粉是壹種用魚骨熬成的湯加上勁道的米粉,不同於任何其他米粉,它非常的濃稠,並且加有足量的胡椒。 油條和糊湯粉是早點不錯的搭配選擇。米粉的彈性,油條的清脆,糊粉湯的濃鮮,搭配起來,讓人有暢快淋漓,欲罷不能之感。
壹間不大的小門點裏,擠滿津津有味吃糊湯粉的人。雪白的紙碗端上來,原料:微稠的糊湯、潔白的米粉、撒在上層的是綠的蔥花紅的辣蘿蔔;細長的米粉嚼起來有勁,濃濃的糊汁透出陣陣魚的清淡鮮美,還有必不可少的胡椒的清冽辛辣;連吃法也同老武漢壹樣:壹碗糊湯粉外加壹根黃燦燦的油條。慢慢品嘗著這熟悉的漢味小吃,仿佛糊湯粉獨特的鮮味從遙遠的天邊悠悠蕩來。
莫看這糊湯粉好吃,做起來麻煩得很。聽說,賣糊湯粉的徐嫂淩晨4點鐘起床,買回最新鮮的小喜頭魚,再壹個個地剖開放進鍋裏熬制成糊。熬糊也蠻有講究,放少了魚,湯汁的鮮味就不夠;魚放多了,又有腥味。可徐嫂的粉,湯貨真價實,熬到魚肉都溶解在湯裏了,甚至連魚骨都快煨化了,特別是這裏的胡椒,讓我吃時夠味、過癮,二根油條,沾著湯汁壹起下肚,就是神仙過的日子了! 天麻乳鴿湯 以乳鴿燉湯, 配料以沙參、白芷、紅棗、枸杞、蓮子為主,加以食鹽等香料,成品口感香好,肉嫩湯濃,油而不膩。常吃有強神益氣,祛寒補腦之功效,天麻更有治頭痛眩暈的功能。 萬氏米酒 萬氏米酒店僅10平方米,據說小店壹天能賣米酒300多碗,耗掉鮮蛋10多斤,這還不包括可打包封口的豆漿,和微波爐內鮮熱的牛奶。
萬氏米酒都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用傳統的發酵劑,喝起來,醇香甜潤而不酸澀。特別是這裏用來泡米酒的蛋,全是個小味正的土雞蛋,當場叩破雞蛋,沖成蛋花米酒,黃白相同,甜潤可口,或再吃個“歡喜坨”(芝麻糯米圓球),其感覺也另有壹番奇妙的滋味。
這裏米酒沖蛋,只要壹元錢壹碗,用萬氏夫婦的話來說,真是薄利多銷、好吃不貴!
燒烤類 小張烤魚 小張烤魚是現殺木炭現烤新鮮活魚的武漢特色菜品,品種有烤草魚、烤鯰魚、烤財魚、烤鯽魚、烤土鰱魚、烤桂魚等。該系列產品均采用新鮮活魚制作,外焦內嫩,再配以獨創秘方,煮之,滿鼻盈香、沁人心脾、回味悠長。與之配套還有烤羊排、烤全雞等系列產品。自壹九九八年該產品問世以來,得到民眾和官方肯定,並保持特色餐飲類市場領先地位,先後獲得“中國名店”、“中國名菜”、“江城名菜”和“特色示範單位”等諸多榮譽。 風味烤鳥蛋 風味烤鳥蛋制作時先將鵪鶉蛋打入烤鳥蛋機上面五個壹排的凹槽內,撒上密制配料,再放上壹根竹簽,然後在另五個凹槽內放入用密制香料調出的肉泥或蝦仁,等鵪鶉蛋爆烤熟之時,手握竹簽尾端取出蓋在放有肉泥的凹槽上,最後將成品“爆喜鳥”取出, 刷上美味特制醬料,咬壹口,外層酥香不膩,內裏嫩滑鮮香,口嚼美汁四溢,麻中帶鮮,香入肺腑。
蒸煮類 翡翠燒梅 淮揚細點的著名品種,已有近百年歷史,選用時令青菜加以白糖、熟豬油制作而成,成菊花形,頸口餡心微露,皮薄似紙,餡心碧綠,色如翡翠,糖油盈口,甜潤清香,有補氣養生之功效。 李桃燒麥 李桃燒麥既傳承了傳統制作工藝,又符合了現代人的口味,選用精面粉、精瘦肉、冬菇、糯米等原料,吸取眾家之長,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皮薄而不破,餡飽滿,油而不膩,吃起來回味悠長。 今楚湯包 今楚湯包店創建於2002年,位於號稱漢味早點第壹巷——戶部巷內。它吸取了揚州、鎮江、上海湯包之精華,結合漢味特點,參考西點合理的內核,研制成具有獨特風味的湯包,故名為今楚湯包,“今”表示與傳統湯包有別,且有不斷創新之意。
今楚湯包是用財魚、老鴨湯等冷凍後與皮凍混合碾碎,拌以肉餡等。經過數道工序加工成皮,蒸制而成。其特點是皮薄、湯多、餡大、味鮮美、醇厚、不膩、味長。我店首創的西紅柿湯包其味既鮮美醇厚,又有美容養顏之功效。2003年第五屆武漢美食節,今楚湯包被評為“江城名點”,電視、電臺、報刊曾多次報道。 熊記汽水包 熊記汽水包的歷史已有半個多世紀,屬祖傳手藝。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改進和創新,現有粉條餡和糯米餡兩個品種,粉條餡 “鹹辣適中”,“很有嚼頭”;糯米餡的“軟軟糯糯”。用水汽熟的成品,底金黃香脆,面白柔軟,讓人有百吃不厭的感覺。
鹵味類 大丫瓢臘鴨燜藕 臘鴨燜藕屬湖北武漢傳統食品,進了臘月,江城人家的陽臺上蔚為壯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掛上幾串雞鴨魚肉,不管是臘雞還是臘鴨,用熱水沖洗掉浮塵,剁成塊置鍋裏,拍兩塊生姜,燜炒五到十分鐘,再倒入大量水,煮開,稍加料酒和鹽,加入老藕塊,小火燜上幾個小時,最後加入胡椒粉和香蔥起鍋,香飄四溢,營養豐富。
婆婆鹵味經多年秘制配方,風味獨特,品種多樣。葷有雞翅,雞腿,豬蹄;素有海帶,豆皮,藕,幹子等。本店在漢獨家經營,是漢味小吃之壹,特別是鹵藕,香辣鮮脆,吃起來開始是香辣,而且後勁十足,越辣越想吃,越想吃越辣,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