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在外地生活條件不錯,可就是在吃上總感覺不得勁(在外地入鄉隨俗吃飯以大米飯為主),嘴裏沒味欠嗏嗏(沒胃口)難受。壹經提起、想起家鄉的面皮,滿嘴鼾水(口水)立馬往肚裏咽,那壹盤盤黃燦燦,油汪汪,辣的人嘴裏稀溜稀溜的情景不住地在眼前浮現。
我特別喜歡吃蒸面皮,過去的面皮特別薄、滑、透明,很勁張有彈性,放上調料尤其是油潑辣子,吃起來勁道有嚼頭,酸滑香辣,清爽可口,在弄上點呱呱,shangshang(面筋)在裏面,用陜西話講燎咋咧!這還沒完,再在面皮裏放上煮熟的灰灰菜仁花菜等等的佐料,面皮是透明的,放上油潑辣子是金黃的,野菜是綠色的,這真是:眼有眼福,口有口福,吃在嘴裏,美在心裏。
這次回家壹出寶雞火車站第壹件事就是去吃面皮。隨便找了壹家小吃店接連要了兩次,味道不賴,正宗!咥光了兩盤。沒有熟人也就不在乎什麽吃相,簡直可以用狼吞虎咽壹掃而空形容。吃畢了嘴巴還不住biabia回味無窮,再伸壹個懶腰,超級舒服!爽啊!
可就這兩盤好像把我對面皮的熱情吃弱了,回來壹個月時間面皮到處有,卻不怎麽喜歡吃了,甚至有了小小的排斥情緒!
是不是這兩盤面皮把我吃傷了?絕對不是!也許是我上了年齡身體器官功能衰退,不能像以前壹樣吃飽了還吃,生硬冷辣的食物消化不了;也許是我長年在外,飲食習慣悄然在變,對吃面皮停留在過去的美好記憶;也許是現在的面皮已不是過去的面皮,從小麥生根發芽就用各種化肥,在到做成面皮各種發面劑,增白劑,拉面劑等等物理化學添加劑已吃不出過去的味了,面皮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也許是過去吃不飽飯肚子餓,食物品種單壹,面皮是最具有誘惑的小吃了,如今是各種 美食 常下肚,也都膩味了,任何食物覺得香,也只能淺嘗輒止。
時間可以改變壹切,但永遠改變不了家鄉的味道,面皮只是我喜歡吃的家鄉面食之壹,家鄉面食就像長在骨肉沁入五臟六肺魂壹樣的美味,伴隨我走遍山山水水,(現在想吃面皮什麽的可以快寄,不過面皮都是真空搟面皮,口感材質上差壹點,總比沒有好吧!每次郵來都會分給左鄰右舍同事朋友,大家贊不絕口,別提我當時多高興自豪了!當地朋友許多人根本不知道陜西面皮什麽的……)那種自帶光環原汁原味的家鄉特色也壹定會大放異彩,流芳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