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水鎮歷史悠久,商貿繁華。八華書院、彭山石刻、紫薇古民居群、城隍廟、太子河等文化古跡,古韻悠遠,令人陶醉;宋代王德衡、王居之、王如璇祖孫三代連中進士,明朝兵部尚書許弘綱、抗倭名將王鈇等歷史名人,彪炳史冊,令人敬仰。畫水自宋起就是東陽、義烏、永康三縣交界的物資集散地,牛市曾聞名華東三省二市,三月三廟會涉及三縣。先人壹步的商品經濟意識,催生了壹批經商辦廠能人。這裏是東陽鄉鎮企業發祥地,整個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壹直名列前茅,先後湧現了服裝、繡花、塑料、中華結工藝品等特色行業和專業村,區域特色凸現,塊狀經濟明顯。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按照“接軌義烏、連接東陽、做大鎮區”的總體工作思路,抓住金義東快速通道規劃建設的契機,構築“壹縱壹橫”交通樞紐工程,附之以康莊工程,著力構建便捷、快速的交通網絡。工業功能區圍繞“啟動、擴大、完善”做好文章,全鎮初步形成了竹溪工業功能區、塑料工業功能區和洪塘工業功能區三個工業功能區齊頭並進的工業發展格局。
畫水鎮占地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5.3萬人(2005年)。轄18個行政村:黃田畈、王凡、許宅、西和、紫薇、洪塘、林村、月峰、陸秀、陸宅、吳宅、畫南、畫溪、莪溪、聯豐、明煥、西山、畫塔,71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寧畫路20號。2003年10月8日,撤銷畫溪鎮、黃田畈鎮建制,合並設立畫水鎮,轄74個村,鎮政府駐黃田畈南路11號(原黃田畈鎮政府駐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嶄新的畫水鎮領導班子以年輕向上的工作熱情,積極有為責任意識,拓新思路、推新舉措、求新突破、創新局面,力爭把畫水鎮建設成為風景幽雅、商業繁榮、工業發達的山水型小城鎮。 畫水,舊稱畫溪,位於東陽市西南部,距城區14公裏,畫溪之水,獅山之麓。東陽至義烏市佛堂、金華公路沿村而過。據《畫溪王氏宗譜》記載:“五季(五代十國)王安封禁陣大將軍,以洪州統制兵馬,出鎮於婺,按部卒於東陽,遂墓於畫溪之滸。生五子,長曰望,為監軍,守墓而家於此。”王望(965-1057)蔔宅於畫溪之濱高而長的黃泥坎頭上(土名王坎頭),俗稱畫溪,雅稱畫水。人煙稠密,是東陽第壹大村。勝景畫獅巖,“南來秀水朝如畫,北峙英山儼若獅。”山巔有數洞,石壁整然。著名文學家樓上層遊畫溪吟詩:“風生秦少遊,筆蘸王摩詰。載得輞川圖,江天寫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