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鱉魚等加薯粉制成丸狀,其色澤潔白,香津可口,柔潤清脆。福州魚丸包以肉餡;廈門及閩南壹帶魚丸無餡,粒小,入口清脆。
蠔煎
鮮蠔(牡蠣)加調料拌為糊漿煎成。味道極鮮。
春卷
屬素菜春卷。以精白面為皮,蘑菇、筍絲、豆腐幹、胡蘿蔔及調料為餡,油炸而成。色澤金黃,香脆可口。無肉而有肉味。
土筍凍
土筍學名星蟲,屬環節動物,周身可用。經精細加工熬煮,體上膠質溶入水中,盛入小盅,冷卻成凍。蘸調料而食。色澤灰白,晶瑩透明,富有彈性,鮮嫩清脆,滋味鮮美。
鍋邊糊
鐵鍋放水,加入蝦皮及多種調味品,旺火燒開,取稀米漿澆水線以上的熱鍋邊上,即形成片狀米粉幹,鏟入湯中而成。其味鮮美,為福州地區大眾性早點。
手抓面
又名豆幹面。以油炸豆腐幹放少量大樹堿制成黃色面條,加多種調料,卷成筒狀進食,別有風味。
炒蟹羹
蟹肉、豬肉加香菇、冬筍及調料,入油鍋煸炒,撒入胡椒粉而成,為泉州壹帶大眾食品。
抱滾塒
壹種圓粒狀的樹粿,煮好後在拌好的豆粉、黑芝麻、白糖上滾勻,故名。又名豆粉塒,為當地大眾化小吃。將糯米、粳米磨漿壓幹,摻清水揉搓成粒狀,內空外圓,放滾油中炸熟,瀝幹,滾粉而食。外香甜,皮酥脆,內軟潤。
好清香肉粽
以香菇、蝦米、粟子、雞肉或豬肉拌糯米炒熟;包紮時松緊適度。色澤黃亮,香甜味美,油潤不膩。已有50年制作歷史。
白八粿
即白年糕,早在元末明初,民間用以賀年供神。將糯米、晚米浸水磨漿,壓於,掰散,搓成粉狀,加入白糖、香精,摻清水揉成粘漿,中鋪花生仁、梅舌、桂元肉、肥肉.
·蓮兜美豆幹
·三沙粿仔
·煎粿(圖)
·碗仔粿
·肉蠣餅
·水仙茶餅
·鼎日有油酥肉松
·蕨須包
·塘頭甜(圖)
·紅團
·福清番薯丸
·吉紅糕(圖)
·千裏香大餛飩
·閩北筍幹
·魚簽
·石碼五香卷(圖)
·甜沫(圖)
·深滬魚丸
福州的名菜有佛跳墻、荔枝肉、醉排骨、八寶書包魚、雞茸魚唇、琵琶蝦、荷包魚翅等。吃佛跳墻及其它傳統名菜得去聚春園。
傳
統特色小吃有:魚丸、芋泥、鍋邊糊,芋果、九層果、光餅、肉松、蔥肉餅、燕皮、線面、春卷。在“味中味”小吃店,可以品嘗到福州的各種傳統名點。但福州街
頭最多的小吃店為沙縣小吃,沙縣是福建的壹個地名,沙縣小吃就是由該地方的人帶來的,主要經營拌面、燉罐、魚丸、餛飩以及各種鹵味。這種小吃店門面很小,
卻是福州旅遊不可不去品嘗的好地方。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錯。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以鼓山湧泉寺素菜最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沈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蔥肉餅
蔥肉餅,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面粉為主料,以豬肥膘肉、蔥花、生芝麻為輔料制成的壹種烤爐酥餅。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餅皮,肥膘肉丁用白醬油、味精、精鹽、五香粉或椒鹽、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餡料,包餡時塞進大把蔥花,餅面上撒入生芝麻,貼爐烘熟。
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中還有壹種叫蝦幹肉餅,制法與蔥肉餅相似,形狀大小與光餅相同,加蝦幹碎、肉丁、椒鹽等為餡,貼爐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歷史。
光餅
光餅是用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的餅類食物,直徑約6厘米,中間帶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州人所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之壹。
光餅還有另壹種類型,即改鹽為糖,形狀也比鹹餅大壹倍,被稱為“征東餅”。但無論“光餅”還是“征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光
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古代文人喜吃光餅,那些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福州時,都要買許多光餅用作途中幹糧,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子們用功程度的
代名詞。現在的福州人吃光餅,更有諸多花樣。有將炒幹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有將芥菜心夾在餅裏的辣菜餅,還有將米粉肉夾在餅裏的夾肉
餅等等。以前光餅屬於街頭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擺上了光餅。福州人在請遠方客人品嘗光餅時,都要自豪地給客人介紹光餅的傳說。
蠣餅
福州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黃豆粉將海蠣肉、豬瘦肉、芹菜餡包起來炸制而成。成品為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味葷。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下粥小菜,若與鼎邊糊同吃則味道更好。
大街小巷的小食攤上均有這種點心。
紅糟醉香雞
紅糟醉香雞,為福州傳統名菜。制法是將精選的白嫩田雞下水鍋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撈起、放涼後,切塊腌制。醉汁制法是將味精、精鹽、紅糟、五香粉、紹酒、白糖、雞湯混合攪勻而成。此菜色澤紅潤透白,軟嫩醇香,甜酸爽口,葷厚鮮美。
佛跳墻
福州傳統名菜,迄今有100多年歷史,為聚春園菜館老板鄭春發研創。該菜集多種山珍海味,是以魚翅、海參、雞、蹄筋、幹貝、香菇、鮑魚等20多種原料煨制而成,烹制程序嚴格,營養價值高,醇香濃郁,葷而不膩。
聚春園菜館的佛跳墻最為有名,但此菜價格較高,壹般單人份每盅要300元。
附:佛跳墻的來歷
據說當年幾位秀才來到聚春園吟詩作賦,老板鄭春發送上了壹壇親自做的拿手好菜,壇蓋揭開,滿堂葷香,秀才們無不拍手稱奇,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此菜因而得名。
雞茸魚唇
雞茸魚唇是福州傳統名菜,以海產中的珍品魚唇去腥後加紹興酒腌醉,用刀背將雞脯肉剁為茸狀,燒成雞茸湯,放入魚唇烘燴,撒上火腿末即成。此菜色澤雪白,魚唇軟糯,富有膠質,雞茸香醇,味鮮爽口,是高級宴席中必備的大菜。
荔枝肉
福州傳統名菜,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是以豬瘦肉仿荔枝形燒制而成,將豬瘦肉塊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因剞的深度、寬度均勻恰當,炸後卷縮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醬、香醋、白糖、醬油等調料即成。
此菜壹般的飯館裏都能吃到。
春卷
春
卷,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
用,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制成薄餅,以菜肉為餡,包成卷筒形,既當飯,又當菜。這種小吃後來定名為春卷,並逐漸流行於城鄉各地。福州人春節期間常食用,跟
北方過節包餃子壹樣普遍。蔡襄曾寫詩贊說:“春盤食菜思三九”。
現在春卷皮已改用面粉,餡壹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幹,有的還放上肉絲、筍絲、蔥花等,較高級的春卷則用雞絲或海蠣,蝦仁、冬菇、韭黃等制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黃色,外酥內燃,又稱為“炸春”。
七星魚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