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昆山傳統文化有哪些

昆山傳統文化有哪些

昆山市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 昆石加工工藝 民間手工技藝 昆石的成因與其他石種不壹樣,所以要進行必要的加工制作,在古代需費時5年乃至更多時間,現代新工藝亦要2年。加工時人工痕跡越少越好,雖經雕琢,仍保持自然美。其工藝復雜,瀕臨失傳,急需保護。

2 奧竈面制作工藝 民間手工技藝 奧竈面,作為古城昆山飲食文化的代表,是昆山悠遠歷史、豐富物產的象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旅遊價值和社會價值。 玉山鎮文廣站

3 正儀文魁齋青團制作工藝 民間手工技藝 青團,從南朝開始,江南人民在清明節用作祭祖供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沿襲成俗後,成了壹種時令糕點。文魁齋青團由於制作工藝獨特,蒸煮的青團受壹方人喜愛。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名點,2003年參加中國周莊旅遊藝術節美食大賽獲優秀獎,曾被上海豫園邀請參加“老城隍廟名菜名點特色展”。

4 周市爊鴨制作工藝 民間手工技藝 新《昆山縣誌》記載:周市爊鴨享有盛名,已歷百年,用料特別,中藥爊成,骨酥肉嫩,鮮美可口。原料有嫩老之分,所以中藥放置數量及爊煮時間均有所不同,也可以說是世代相傳的“秘方”,只有極少數人掌握和運用這壹傳統民間技能。

5 花橋江南絲竹 民間

音樂 花橋的江南絲竹樂在昆山市中獨樹壹幟,不但有江南絲竹樂演奏的專門班子,而且演奏的歷史也較長。自從三十年代初成立了雞鳴堂後,直到建國前後由周涇班接承至今仍在民間活動,已積累了壹批獨具特色的曲目。樂器上都持有鳳蝶飾品,珠光寶氣,頗有水鄉風情。

6 阿婆茶 民俗 周莊的阿婆茶是江蘇南部水鄉自古流傳的阿婆吃茶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代代相襲,是我們當地的壹種帶有濃厚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習俗。據《周莊鎮誌》載,周莊人吃阿婆茶自古到今已有百年歷史。

昆山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 昆山民歌 民間歌曲 昆山民歌,源於勞動人民在田頭蒔秧、耘耥或捕魚、采菱時唱的歌調。經過世世代代的言傳口教,流傳下來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山歌,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搭涼棚》和《劃龍船》。

2 周市舞獅 民間舞蹈 周市舞獅已有壹百多年的歷史。清末,以河南籍韓世田為代表的農民遷居周市鄉村,帶來了他們家鄉擅長舞獅的技藝,由此帶動影響了周市眾多的舞獅愛好者,先後自發建立了十余支舞獅隊伍,常年活躍在鄉村田頭。至今仍是周市的壹項傳統文娛活動。

3 周莊搖快船 民俗 周莊的搖快船始於清初。經過悠悠數百年的沿襲,搖快船已成為民間良辰佳節、喜慶豐收、婚嫁迎親時群眾喜聞樂見的大型娛樂活動。農民自備船只、服裝、道具、鑼鼓,自娛自樂,具有濃郁的水鄉風情。

4 陸家斷龍舞 民間舞蹈 陸家是著名的“舞龍之鄉”,其中,“斷龍舞”是最負盛名的舞種,最精彩的看點是“龍身”節節相離,更要求舞龍人技藝高超。該舞曾入選《中國舞蹈集成》(江蘇卷),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5 陸家浜鼓手 民間音樂 陸家浜鼓手,發源於昆山市陸家鎮。註重吹、打、唱。有壹整套打擊樂器、絲弦樂器、吹奏樂器。陸家浜鼓手集觀賞性、娛樂性、易懂易記性為壹體。

6 陽澄湖捕蟹 民俗 巴城陽澄湖的大閘蟹為“天下第壹鮮”,捕撈歷史悠久。捕撈的儀式是從古代的酬神祭祀活動轉變而來。舊時,漁民們在捕撈收獲以後,都要祭祀神靈,在神像前焚香叩拜。後來,為了使祭神活動更具喜慶氣氛,又增加了民間演藝活動等作為捕撈的前奏,從祭祀儀式到具體的捕撈作業程序,都有著代代相傳的延續性,至今仍有漁民沿用這壹捕撈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