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0kV變壓器的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在結構上是全絕緣的。變壓器繞組的端部有避雷器加以保護,當三相來波的時候,中性點的電位由於全反射可能會升高到來波電壓的兩倍左右,這是十分危險的,但是根據實際運行經驗,中性點可以不接保護裝置而仍然能夠安全運行,原因在於:
(1)流過端部的雷電流壹般只在2kA以下,故其殘壓要比預定的5kA時的殘壓減小20%左右;
(2)大多數的來波是從較遠處襲來,陡度較小;
(3)據統計,三相來波的概率很小,只有10%左右,平均15年才有壹次。
因此《交流電氣設備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DL/T620—1997)規定,不接地、經消弧線圈接地和公***電阻系統中的變壓器中性點,壹般不配保護裝置。
110~220kV系統屬於有效接地系統,其中壹部分中性點直接接地,同時為了限制單相接地電流和滿足繼電保護的需要,壹部分變壓器的中性點是不直接接地的。這種系統中的變壓器分兩種情況,其壹是中性點全絕緣,此時中性點壹般不會加保護措施;其二是中性點半絕緣(新制變壓器均是如此),具體地說,110kV的變壓器中性點是35kV的絕緣水平,220kV的變壓器中性點則是110kV級的絕緣水平。規程規定有效接地系統中的變壓器中性點保護壹般應采用間隙保護和避雷器保護相並聯的保護方式。
2中性點保護間隙與過電壓保護
2.1單相接地過電壓
有效接地系統的單相接地時,計算不接地變壓器中性點電位時壹般是以Xo/X1小於3為界,但是實際上不同地區的電網及變電所的Xo/X1的值相差很大。變壓器的中性點處的過電壓水平也自然不壹樣,所以在壹般的文章中推薦按照1,15倍的過電壓值和Xo/X1=3時取其中的最大值作為最高運行電壓Umax,例如在1 10kV系統中最高運行線電壓為126kV,中性點的過電壓計算公式為:
Uo=Umax×K/(K+2)式中:K——Xo/X1的值;
Xo——零序阻抗;
X1——正序阻抗。
當K=3時Uo=0.6Umax,即單相接地故障時110kV主變壓器中性點出現的最高電壓穩態值為43.6。
如果系統單相接地時接地變壓器側斷路器跳閘,不接地變壓器側斷路器拒動,則系統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統,此時的中性點過電壓值更高,其值近似為相電壓值,如在110kV變壓器中表現的中性點電位的穩態值為73(此時繼電保護應動作)。
2.2雷電過電壓
在雷雨季節,直接擊中變電站或沿線路傳到發電廠、變電站的高幅值雷電波造成變壓器中性點電位升高,出現較高的雷擊過電壓,危及電氣設備的安全。變壓器中性點上出現的最大雷擊過電壓主要取決於變壓器入口處的避雷器殘壓和變壓器的特性。壹般雷擊過電壓計算如下:
Um=n/3(1+r)Us
式中:n——侵入雷電波相數;
r——變壓器振蕩衰減系數,糾結式繞組取0.5,連續式繞組取O.8;
U5——變壓器入口處避雷器上的殘壓。
以上簡單敘述了幾種過電壓的形式,對變壓器絕緣和保護裝置的作用,取決於過電壓的波形、幅值和持續時間。標準雷電波形並不壹定是由雷電引出,例如,當單相接地時,可在非接地相上產生接近於雷電過電壓的短波前。
2.3放電間隙的保護作用
采用放電間隙保護的原理是在間隙回路中串入零序電流互感器,利用間隙的放電特性,使其在雷電過電壓時放電以保護中性點絕緣。在系統發生故障後,變壓器中性點工頻電位升高至壹定值,零序電流保護動作,切除該不接地變壓器,以避免出現中性點接地帶故障運行。中性點零序電流保護先以較短的時限切除低壓側的電廠聯絡線,再以略長的時限跳開變壓器各側的開關。
2.4避雷器的保護作用
無論作為無間隙的氧化鋅避雷器還是有間隙的普通閥式避雷器,選擇使用的壹個***同原則是,使避雷器額定電壓不低於避雷器安裝點的暫時過電壓。JB/T5894-91《交流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導則》指出,中性點有效接地系統中分級絕緣的變壓器,當其中性點未接地時,中性點避雷器的額定電壓應不低於變壓器的最高相電壓(並具體提出中性點的標準沖擊絕緣水平為1 85kV時,氧化鋅避雷器的額定電壓為60kV)。
3保護間隙與避雷器伏秒特性的配合
3.1 保護裝置伏秒特性配合的基本要求
(1)為了使電氣設備得到可靠保護,保護裝置應該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保護裝置的沖擊放電電壓Ub(i)應該低於被保護設備的沖擊耐壓值。以變壓器為例,其沖擊耐壓值通常取其多次截波耐壓值Uid,所以Ub(i)應滿足下式要求:
Ub(i)
(2)放電間隙應該有平坦的伏秒特性曲線和盡可能高的滅弧能力。圖2中曲線1為絕緣的伏秒特性,避雷器和保護間隙要能起到保護作用,其放電間隙的伏秒特性曲線2應始終低於曲線1,並留壹定的間隔。顯然,放電間隙的伏秒特性越平坦越好,如果伏秒特性很陡,如圖3所示,則可能與絕緣的伏秒特性相交,以致在較短放電的時間範圍內不能保護設備。同時由於放電的分散性,間隙和被保護設備的伏秒特性實際上處在壹個帶狀的範圍內,因此,要求保護設備伏秒特性的上包絡線低於被保護設備伏秒特性的下包絡線,如圖4所示。
3.2保護間隙的放電特性及伏秒特性
均勻電場間隙在穩態電壓下的擊穿特性:嚴格說來,均勻場只有壹種,即無限大平行板電極間的電場,這在工程中是無法實現的。工程上所使用的平行板電極壹般都是采用了消除電極邊緣效應的措施(比如將板電極的邊緣彎曲成曲率半徑比較大的圓弧形,像高壓靜電電壓表的兩個電極就是如此處理的),這時兩平行板電極間的距離相對於電極尺寸比較h,就可以將這兩個電極間的電場視為均勻場。由於均勻場的兩個平行板的形狀完全相同,而且平行布置,因而氣隙的放電不存在極性效應,而且也不存在電暈現象。壹旦氣隙放電就會引起整個氣隙的擊穿,所以其直流、工頻交流和沖擊放電電壓作用下的擊穿電壓相同,放電的分散性也小,擊穿電壓與電壓作用時間無關。稍不均勻場氣隙的擊穿特性與均勻場下的擊穿特性基本相同。其伏秒特性見圖5。
在極不均勻電場中,“棒壹棒”間隙和“棒壹板”間隙具有典型意義。前者具有完全對稱性,後者具有最大的不完全對稱性,其他類型的極不均勻電場的氣隙擊穿特性介於兩種典型氣隙的擊穿特性之間。由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不均勻場的放電具有明顯的極性效應,而且隨著氣隙長度的增加,氣隙的平均擊穿場強明顯降低,即存在“飽和”現象。其伏秒特性如圖5所示。
由圖5中可以看出在島前的壹段時間內均勻電場的擊穿特性(也就是在沖擊電壓下的擊穿特性)較陡峭,也就是說在t 其中t1為電壓上升時間,to為統計時延,ta為放電發展時間,tb是以上三個參數的和,它是放電所需時間。tb在數值上小於to,所以說間隙在短時間內的放電特性是與放電發展時間有關的,要在這極短的時間內放電,間它的伏秒特性曲線。
3.4 保護間隙與避雷器的伏秒特性配合
(1)對放電間隙的要求:壹是對工頻來說,從系統運行的要求,當Xo/X1值小於3時,單相接地時放電間隙不應動作,放電電壓應大於43.6kV(有效值,峰值電壓為61.7kV);當系統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統,此時的中性點過電壓值更高,其值近似為相電壓值,如在110kV變壓器中表現的中性點電位的穩態值為73kV,單相接地間隙應動作,啟動繼電保護切除故障,即放電間隙放電電壓應小於73kV(有效值,峰值電壓為103.2kV);二是間隙在雷電過電壓和系統單相接地瞬態過電壓下均不應動作。隙的擊穿電壓是非常大的。
3.3避雷器的放電特性
在目前變壓器中性點保護中,選用的主流避雷器的是金屬氧化物避雷器MOA。MOA閥片具有優異的非線性伏安特性;它沒有火花間隙,壹旦作用電壓開始升高,閥片立即開始吸收過電壓的能量,抑制過電壓的發展;沒有間隙的放電時延,因而有良好的沖擊響應特性。無續流、動作負載輕、能重復動作實施保護;只吸收過電壓的能量,而不吸收續流能量,因而動作負載輕。目前110kV使用的避雷器參數(以撫順海嶽電氣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避雷器為例)。
(2)對避雷器的要求:壹是避雷器在工頻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下不應動作,但在雷電和系統單相接地瞬態過電壓下應動作;二是避雷器的放電電壓和殘壓應該小於153kV(變壓器絕緣耐操作波強度75.5×√2×1.4=153kV);三是避雷器工頻放電電壓和滅弧電壓應大於73kV(間隙控制電壓有效值,峰值為103.2kV)。
(3)放電間隙和避雷器的配合要求(當工頻過電壓和高頻過電壓相繼出現時,避雷器先動作,然後間隙動作,以保證避雷器的正常工作,這樣就沒有避雷器爆炸的可能性了):
壹是避雷器的滅弧電壓應高於間隙最高工頻放電電壓,這樣避雷器在間隙的保護下不致滅不了弧而爆炸;二是避雷器的沖擊放電電壓低,保證在高頻瞬態過電壓下由避雷器動作,避免正常系統運行中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放電間隙動作,造成零序電流分量,使間隙零序電流誤動作;三是間隙最高工頻放電電壓應比最低相電壓低,從而保證能切除形成不接地系統單相接地等不對稱故障;四是正常運行時電力系統Xo/x1值應小於3,當Xo/x1值大於3時,運行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時,放電間隙應動作。
(4)避雷器的最低放電電壓值應大幹103.2kV,保護間隙的最低放電電壓應大於61.7kV,最高放電電壓應小於103.2kV。
t在小於to的時候是避雷器和間隙配合的關鍵,我們正是利用了間隙放電的放電時延(壹般為幾十毫秒)和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無放電時延的特性解決了他們之間的配合問題。
4結束語
(1)氣體的放電特性隨著電場的均勻程度的改變而改變,均勻電場中氣體的擊穿電壓穩定,總體的伏秒特性較平坦,但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存在放電時延的問題。
(2)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MOA閥片具有優異的非線性伏安特性;它沒有火花間隙,壹旦作用電壓開始升高,閥片立即開始吸收過電壓的能量,抑制過電壓的發展;沒有間隙的放電時延,因而有良好的沖擊響應特性。
(3)合理地應用保護間隙和避雷器的伏秒特性配合曲線,並在實驗條件下加以校驗,使他們能夠在各自的規定條件下放電進而發揮各自的作用是很有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