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我也要找
日本戰國時代 的士兵那時候的食物是怎樣的呢? 答案就是: 他們也吃飯團、味噌湯、壽司
1、“足輕”的食物:沒有壓縮餅幹,“兵糧團”和 炒米才是最佳搭配
在日本的戰國時期,各個大名都會把毫無作戰經驗的農夫也拉上戰場充當步兵,這種步兵是軍隊裏地位較低的臨時兵士,夥食相對於武士和大名來說自然是還要低好幾個檔次。日本是狹小的山國,食物壹向不豐裕,在大名都是吃白飯和小魚幹的情況下,足輕的夥食標準之低更是可以想象。
在《雜兵物語》中,足兵的夥食標準是“水壹升,米六合,鹽壹勺,味噌二勺”,早上將米煮熟,分三頓或兩頓吃掉,加入味噌或者鹽來防止熟米腐敗。但在戰亂的日本戰國時期,有大米吃的日子還是不多的,甚至由於戰爭規模小,足輕的食物壹般還要自備。足輕又壹般都是苦逼的農民,所以當時足輕階級的食物壹般還是以小麥和谷子等雜糧作為主食。將各種米面、粗糧釀成團,蒸熟幹燥之後的“兵糧團”和玄米炒熟幹燥後的炒米等都是足輕們上戰場 時吃的食物,為防腐敗,做好的食物基本上都要幹燥好之後才能帶上戰場,除了打仗要當炮灰,平時在戰場上吃的東西吃多了還要鬧腸胃,不能不說足輕的生活實在是苦逼啊。
2、武士和大名們:我們吃飯團、壽司、味噌,但原始的壽司實在不好吃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直到戰國後期軍事供給制度改革之前,參戰的武士都是要自備食物上戰場的。與足輕不同,武士的夥食還是有真正的米吃的,壹般吃的都是自家妻子準備的飯團,那時候的飯團已經是青苔包飯,加上醋或者梅子汁防止食物發餿,壹般壹頓飯吃壹個就可以保存體力。後來這種醋加米飯做成飯團的做法逐漸變成了鹹魚壓在飯團上面,鹹魚加飯團,這就是當時的壽司,在佛教傳入後被禁令吃肉的日本,有鹹魚吃已經是武士和大名才能享用的美味。此外,除了壽司和飯團,當時的武士壹般也會吃小鹹菜拌飯或者是小蘿蔔搭配小米粥的便當。
而位於大領主地位的大名們相對於武士而言,食物又要稍微豐富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名吃的都是大米,而在當時的日本,大米是很難得的食物,壹般是吃不到的。當時的有名的大名食譜有武田信玄在部隊推廣的刀削面,伊達政宗的“仙臺味噌”和上杉謙信家的“日之丸便當”——桶裝白米飯加個梅子。其中,武田信玄家部隊推廣的刀削面是面團直接削成條狀再加上鹹菜,伊達政宗家的“仙臺味噌”有常年不變味的奇效,除了味噌,伊達政宗還是個愛吃的美食家,他的軍隊因此有時候還能享用到豆腐這種當時難得的美食。
總的來說,日本戰國時代的士兵,無論是足輕、武士還是大名,夥食情況還是比較艱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