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描寫美食的作文(南京的)要是自己吃過的,400字左右

描寫美食的作文(南京的)要是自己吃過的,400字左右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壹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誌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壹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壹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壹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壹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壹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壹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壹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壹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壹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壹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壹天是在三秋制中。這壹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壹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壹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後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壹個寂寞的地方,除了壹棵桂樹和壹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壹個說法是,在月宮裏還有壹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遊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壹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裏看到了壹只玉兔和壹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裏,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壹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壹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壹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題目: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