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蓧麥(學名燕麥)中提煉出來的面粉稱為燕麥粉。蓧麥是低產作物,熟期短,耐寒耐鹽。雖然產量低,但含有高蛋白、脂肪和大量鐵、鈣、磷等微量元素。早在南北朝時期,呼和浩特地區就有農民種植蓧麥。至清初,已大規模種植,享有“陰山蓧麥天下第壹”的美譽。至今仍是當地人的頭等主食。蓧麥的加工方法比較特殊。加工時,要將蓧麥洗凈、晾幹,放入鍋中油炸。翻炒後磨成面粉。人們的吃法有很多種,壓、搓魚、推窩、滾囤、攪餅、磨刨渣子、炸木偶等等。各種吃法。吃的時候可以用羊肉湯、鹹菜湯、時令蔬菜等。根據不同的口味和季節,並添加壹些辣椒和大蒜,更美味,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2.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倫貝爾招待客人的名菜。烤羊腿是由烤全羊演變而來的。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袤土地上的狩獵和遊牧民族,經常在篝火旁烤整只獵物,吃整只羊。人們逐漸發現,整只羊最好的部分是羊的後腿,於是經常把羊的後腿切下來烤。單烤羊後腿不僅比烤全羊快,而且更美味,吃起來也更方便。烤羊腿逐漸取代了烤全羊。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羊腿的烤制過程中逐漸加入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集形、色、味、鮮於壹體,色美、肉香、內嫩、幹脆而不膩,被譽為“聞而不見已香”。
烤羊腿的做法是:取壹條小腿被切掉的羊腿,清洗幹凈,用十字刀切到肉的表面深處,放入烤盤,放入胡蘿蔔、芹菜、蔥、姜、番茄,加入胡椒粉、料酒、醬油、精鹽、清湯等調料,放入烤箱,烤四個小時左右,直到湯差不多了。
現在的烤羊腿都是用技術設備先進的遠紅外電烤箱烤制,在火位的掌握、口感、衛生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來呼倫貝爾的中外朋友品嘗了烤羊腿後,都稱贊其選料之精、造型之美、味道之香。
3.略美
又稱“蒸餃”,是呼和浩特地區流傳已久的壹種傳統風味食品。早在清朝,北京本地的蒸餃就已經很有名了。那時候,北京前門地區的蒸餃館前掛的牌子上,經常標著“桂花城更漂亮壹點”的字樣。當外國客人來到呼和浩特,他們必須品嘗蒸餃,然後才能被認為是高興妳來了。蒸餃制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細薄,羊肉餡適中,蔥、姜等調料齊全。蒸餃出來的時候,滿滿的都是鮮香。看它的形狀,只見壹片薄薄的蟬翼,晶瑩剔透,像壹個用筷子夾起來的薄荷包,放在盤子裏像壹塊蛋糕。吃起來甜而不膩。可謂是壹頓美餐,造型美觀,味道濃郁。呼和浩特略美。以前是專門用來做早餐的,多是茶館經營的。現在,它已經成為許多餐館的必備食物和家庭中的常見食物。
4.羊肉松
羊肉松的原產地是內蒙古,是少數民族喜愛的風味產品。
原料配方:羊肉5公斤,精鹽150克,糖150克,蔥花100克,姜末50克,茴香粉5克,味精10克,丁香粉2.5克,高粱酒10克。
生產方法:
1.原料整理:去除皮、骨、脂肪、筋等。羊肉的,沿著瘦肉的纖維線切成條狀,再切成長約7厘米,寬約3厘米的短條狀。
2.煮:將肉在白水中煮3小時,這樣肉絲就可以用手撕了。
3.炒菜:將煮熟的肉塊放入石臼中,用木棍摩擦,使肉塊散開。然後轉入鍋中用小火翻炒,邊炒邊用幹凈的搓板揉搓。翻炒3小時左右,加入除鹽、糖、味精外的所有配料,繼續翻炒1小時,再加入白糖、精鹽、味精,繼續翻炒0.5小時,待肉塊完全變成蓬松纖維時出鍋。
產品特點:黃亮酥香,質軟,絲細而松,吃起來鹹中帶甜,營養豐富。-
5.白蘑菇
滿洲裏市所轄草原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未受汙染。夏秋季氣候溫暖涼爽濕潤,光照時間長,為白蘑菇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白蘑菇是蘑菇中最珍貴的品種,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鉀、鈣、鐵、磷等礦物質。其形如傘,潔如玉盤,嫩如鮮筍。每年降雨量充足的8月至9月是旺季。白蘑菇的吃法很多。可以炒,可以做餡,可以涮火鍋。也可以曬幹,冬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