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街是北京人對東城區東直門壹條餐飲街的稱呼。東起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端,西至交道口東街東端。周圍有許多大使館,這造就了簋街獨特的地理優勢。每年僅外賓為簋街創造的利潤就高達3500萬元。在這條1442米長的東內大街上,沿街商業商鋪超過150家,其中餐飲服務148家,占東內大街所有商鋪的90%以上。餐館的密度如此之高,恐怕北京再也不會有第二家了。
鬼街名稱的由來:目前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它們都是毫無根據的或道聽途說的,真正的說法只能由那些住在東直門的老北京人來解釋;清朝時期,北京的每壹座城門都有特殊用途,不允許隨意使用。就像朝廷出兵要走德勝門,出兵要走永定門,行刑要走玄武門壹樣,東直門只是作為運柴進城和運死人出城的大門。世代生活在城市邊緣的50歲左右的人仍然清楚地記得他們年輕時的場景,站在塔上可以看到整個城市。因為當時城門是城鄉結合部,所以最初的早市自然形成於城門。那些主要出售雜貨、蔬菜和水果的商販在午夜後開放市場,並在黎明時散去。攤主們用煤油燈照明,燈光似乎落在遠處。再加上整條街上的棺材店和酒吧相鄰,因此被命名為“鬼市場”。巧合的是,東直門大街兩側的許多商戶和商店自市場潮開始以來做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生意,但沒有壹家能做好。就連唯壹的國營百貨商店(金鼎軒舊址)也不得不倒閉,但後來人們發現只有餐館才能在這條街上做得很好,白天這裏的餐館幾乎沒有人光顧,但晚上卻擠滿了人,另有壹番繁榮景象。至於是否像當地老人說的那樣,鬼魂晚上要進城吃飯,形成這樣的繁榮,沒有人能解釋清楚。
由於形成了火爆的市場,鬼街在北京已經家喻戶曉。當然,很多人也看到了這裏巨大的商機。就連當地政府也從最初的排斥變成了後來的支持。區商務委還將其命名為“東內餐飲壹條街”。但是;畢竟鬼字不雅,所以東城區委的主管人員苦苦思索要給鬼街改名,但老板們不買賬,因為他們害怕改名會破壞風水,所以這樣說是合適的;沒想到的是,有人在字典裏發現有這個音字不同的“簋”,而且還和吃有關,於是開始宣傳,在東直門立交橋鬼街壹側的橋頭做了壹個“簋”的大銅像,於是就有了這個文明的“簋街”。
如今,簋街已成為北京飲食文化的代表和時尚餐飲的標誌,也成為人們心中的壹種向往、壹種歡樂甚至是茶余飯後的談資。很多人的“刷夜”經歷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在這座城市裏所有令人興奮的日子,人們幾乎總是選擇在這裏度過。申奧成功,中國足球走向世界,亞洲杯擊敗日本等等,人們都在這裏發泄了壹整夜。每個人壹起唱歌,責罵,喝酒,叫喊,擁抱和哭泣,每晚整條街都不安寧。現在是簋街。
北京有很多著名的小吃,比如紅燒肉、爆肚、羊蠍子等等。近年來,北京興起了壹條以麻辣小龍蝦為特色的美食街,它就是簋街。簋街以其平民服務24小時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讓我們壹起來看看簋街吧。
特色壹:麻辣小龍蝦
“簋”是指中國古代的壹種圓形雙耳食器。壹條以桂命名的街道自然是壹個吃飯的地方。麻辣小龍蝦、麻辣肉蟹等麻辣菜系是簋街的主要菜系。大麻的辛辣氣味吸引了許多回頭客。
特征2:民事服務
據了解,在簋街,壹只麻辣小龍蝦的價格在3元左右。按照3或4人的消費標準,40只龍蝦,加上3或4道配菜,可以保證壹頓好飯,費用約為150元。
特點三:24小時營業。
1989年以前,這條街上只有幾家餐館。因為晚上9點以後總有壹群顧客來吃晚飯,幾家餐館相繼延長了營業時間,然後他們幹脆24小時營業。截至目前,不到1公裏長的街道上已開設了百家全天營業的餐廳。每天下午6點到淩晨4點,是簋街最繁忙的時候。簋街已經成為北京夜文化的壹部分,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餐館和酒吧的範疇,更多地反映了北京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壹個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