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也有的人在追求味道的同時,總喜歡去隨意評價別人的味蕾。
01
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妳的味覺只屬於妳,可以分享,但無法強迫別人喜歡。
聽朋友吐槽,她有壹位自稱為“吃貨”的同事。壹日她們幾人去吃飯,那位同事非要去壹家號稱所有食材都是“原生態”的飯店。她和另外幾位同事都不願意去,因為那家飯店比其他飯店要貴很多。
最後的結局是,那位同事留下壹句:“妳們就喜歡吃地溝油!”悻悻離去。而後來他們去吃飯也沒有再約過那位同事。
也許是出於好心想要和別人分享美味,但如果沒有擺正自己的心態,強迫別人接受或是喜歡,最後只會被拒絕、被疏遠。
所以, 可以分享,但也要接受別人的味覺。
02
就像壹千個人心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壹樣,壹千個人就有壹千種味覺,有壹千種偏愛的味道。
表哥也稱自己為“吃貨”,他尤其喜歡吃螃蟹。不用說,壹個“吃貨”自然會沈醉於大閘蟹那鮮美的滋味。表嫂也喜歡吃螃蟹,可她喜歡的不是肥美的大閘蟹,而是沒什麽肉的爆炒香辣蟹。
表哥除了講究味道,更在意食材本身,而表嫂在意的只有夠不夠味道。
表哥總說表嫂沒味覺,不懂吃。從貶低她的味覺到貶低她不重視健康,最後甚至可以引申到她的生活習慣很差。所謂“損人不要本錢”大概就是這樣。
大閘蟹固然鮮美又營養,可有的人就是覺得它淡而無味,偏愛沒什麽營養又重口味的香辣蟹。就像生長在汙水裏的小龍蝦,不壹樣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舌頭長在每個人嘴裏,味覺不分對錯。 所以就算是吃貨懂得吃,也不可以隨意評價別人的味覺。
03
看《深夜食堂》,裏面有壹句臺詞: 壹個連美食都不喜歡的人,壹定是不值得信賴的人。
大概很少有人不喜歡美食,只是每個人對美食的定義都不盡相同。
常常聽到有人說:“吃不到壹起的人很難過到壹起。”其實也未必完全是這樣。就算是在同壹個屋檐下壹起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口味未必就完全相同。
妳喜歡吃大米,我喜歡吃面條。今天我陪妳吃大米,明天妳陪我吃面條。壹屋兩人三餐四季,壹輩子不就是這樣過的。需要的只是包容和尊重。
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味覺,或是貶低別人的味覺,沒有尊重,沒有包容,矛盾自然就來了。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僅是食物,味道不僅僅是味道,也可能夾雜著壹個人的人生。或悲或喜,或好或壞,或甜或酸。
尊重別人的味覺,也尊重別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