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這段時間的掙紮,在去看那段時間發現自己的心境真的不壹樣了。受過窮才知道窮是怎麽回事,挨過餓才知道挨餓的滋味不好受。
曾經,沒有房貸的壓力維持在每個月1w+的消費和儲蓄水平。之後,背上了房貸、欠款,斷了壹段時間的經濟來源,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生活水平下降了,當然吃喝肯定是沒問題,不能買東西這件事就足以讓我痛苦死。
雖然我沒有過太豐厚的物質生活,但至少想買的東西都會給自己買,衣服、化妝品、旅行、給自己學習投資等等。後來,窮日子我也過過了,曾經窮過很久我知道窮的滋味,想買壹本書都會算壹下的日子,但我也找到了沒有錢也能讓自己很快樂的方式,不算是苦中作樂,但至少我不會每天郁郁寡歡。
讓自己快樂起來是壹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我會每天自拍;喝咖啡;去公園;讀書;運動;看電影;開始日更文… 逐漸找到不需要花錢或者花很少的錢就能讓自己快樂的方式。當妳開始讓自己快樂起來,都有的壹切都會是對的;當妳郁郁寡歡,所有事務都無法讓妳快樂。
現在想想,這放在誰身上都會痛苦,生活水平直線下降,物質生活不能得到保證,擱誰誰受得了?所以,我能堅持這麽久的時間並且找到與自己和解的方式真的很棒。我特別能理解自己的不易。郁郁寡歡、焦慮不安真的不能解決問題,焦慮的結果只能是焦慮,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而當我們放下評判,放下執念,不在急躁,不問結果,壹切慢慢的就會好起來。
有時候,我常常在想,到底是我們想要的太多,還是擁有的太少?和剛剛畢業的自己相比,現在的我擁有了更多的東西,房和車,有了很多衣服,很多化妝品,走了更多的路,吃了更多的美食,買了很多在剛來北京時渴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可為什麽比那個時候更加焦慮,更加不安?因為我想要擁有更多,想要追求更多,我害怕自己擁有的壹切轟然倒塌。
是啊,人的物質欲望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階段的不同而不斷的增加的。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痛苦,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有了車子、房子、金錢,就會想要更好的車子、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金錢。而在現實中,社會的價值判斷以“妳擁有什麽”,而不是以“妳是怎樣的人”來評判他人。所以導致更多的人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物質,而在物欲沒有得到滿足時更容易引發焦慮。
最近還在追權遊,四刷之後對很多人物的理解又不壹樣了,瓦裏斯是我特別喜歡的角色,是整部劇裏真正的智者。他出身卑微,從底層爬起來,受過太多的磨難,爬到現在的位置,他非常明確的知道自己的角色,有什麽優勢、劣勢,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非常有分寸感,他能明辨是非,並且正義有良知,但他不會向ned壹樣正直愚忠,他懂得保全自己,不會效忠於某壹個家族,他是能跳出當下系統真正能認清大局的人。
很多人捉摸不透他,每次被問道,What do you want?他的回答永遠是:peace.? 我相信這就是他心底的答案,最終極的大愛和善良。劇裏很多人評價他,壹個沒有欲望的人是很可怕的,不要女人、不要權利、不要金錢,妳能奈我何?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所以,他能在血雨腥風中活下來。
人世間最終極的意義:愛、真相和快樂。我們的大多數痛苦其實都是由欲望造成的,想要更多的錢,想要成功、權利、地位、影響力… 當我們無法擺脫現在的困境時,往上看壹層,妳的視角壹定會發生變化。
其實幸福很簡單,想要的少壹點,隨遇而安壹些就會更快樂。“活在當下”,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道出了人生哲理,它是壹種超然的心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這是需要我們時時刻刻的修行,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人活著難道不是快樂最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