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魚,是苗侗族的壹道傳統菜肴,據考證此菜肴最早源於黎平縣雷洞鎮牙雙壹帶。制作原料主要有魚肉、酸湯、山倉子等香料。成菜後,略帶酸味、幽香沁人、鮮嫩爽口開胃,是貴州“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壹。這道菜通常先自制酸湯,之後將活魚去掉內臟,入酸湯煮制。
? 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貴州十大經典名菜。
? 酸湯魚顧名思義就是用酸湯煮的魚,但是這裏所說的酸湯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酸湯,這種酸湯分為白酸湯和紅酸湯,白酸湯出自於苗族,而紅酸湯出自於侗族,由於白酸湯比較難,通常用來做魚的酸湯基本都是紅酸湯。紅酸湯是由西紅柿做的,將西紅柿去皮加鹽放入罐子中,然後密封發酵15天,等到西紅柿的皮壹碰就掉,果肉壹捏就碎就可以用來制作美食。
用酸湯制作菜肴的地方很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自治州。這是壹道用時間醞釀的美食。酸湯在不同的情況下,在不同人的手中,會散發出不壹樣的味道。每壹家每壹戶都有屬於自家獨特風味的酸湯。因為凱裏的酸湯最為典型,所以酸湯統稱為凱裏酸湯。
貴州酸湯的種類有很多,若以湯的質量和清澈度來分有:高酸湯、上酸湯、二酸湯、清酸湯、濃酸湯等;以湯的味道來劃分則有:鹹酸湯、辣酸湯、麻辣酸湯、鮮酸湯、澀酸湯等;以湯的原料劃有:雞酸湯、魚酸湯、蝦酸湯、肉酸湯、蛋酸湯、豆腐酸湯、毛辣角(西紅柿)酸湯、菜酸湯等;如以民族劃分又有侗族酸、苗族酸、水族酸、布依族酸等。其中以苗族的魚酸湯、毛辣角酸湯、菜酸湯、辣酸湯最為常見。
? 傳統的白酸是用清米湯在酸湯桶中慢慢發酵而成,快速簡單的白酸是將面粉用作發面的300克老面搓細後放入盆中,加入5千克清水,充分溶解後倒入鍋中置火上,邊加熱邊攪拌,再將100克糯米粉(也有用玉米面、黃豆面的)用清水調勻後倒入鍋中。待鍋中湯汁燒沸後,起鍋倒入壇子內封好口,放在溫度稍高的地方靜置壹兩天。色澤乳白、酸味純正。酸湯與泡菜水和鹵水壹樣,保存得當,愈存愈香。
酸湯魚所用的酸湯,用泉水和自種的香糯釀制而成,味型獨特、酸鮮可口;魚肉來自新鮮活魚,肉質細嫩。這道菜做成後,吃起來略帶酸味,鮮嫩爽口。
? 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調制的,後改用熱米湯自然發酵或者用食材本身的酸味來調制。而用酸湯烹制魚肴,是貴州人最愛,很久以前就逐漸形成了。隨著酸湯魚店生意的火爆,酸湯狗肉、酸湯豬腳、酸湯排骨、酸湯牛雜等也應運而生,大大繁榮了餐飲市場。
營養價值高,草魚富含蛋白質,可維持體內鉀鈉平衡,消除水腫;降低血壓,有利於生長發育。富含磷,具有構成骨骼和牙齒,促進成長及身體組織器官的修復,供給能量與活力,參與酸堿平衡的調節。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發、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 苗家酸湯魚是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壹道佳肴,因其制作方法簡單、美味可口、食後開胃、味美湯鮮,現已延伸到酸湯雞、酸湯鴨等。酸味菜肴近年來還走出苗嶺深山,在許多大中城市成為壹道獨特的飲食風景線,並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