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街東起東四十條橋,西至官圓橋,全長7公裏,路寬40米,其中車行道30—33米,步行道3.5米至4米,雙向6條車道,機動車單向每小時可通行2000輛,比拓寬改造前通行能力提高了5倍。
平安大街由東四十條、張自忠路、地安門東大街、地安門西大街、平安裏西大街五條大街組成。由於途經平安裏、地安門為表達方便統稱“平安大街”。通車後各路段仍沿用原來的街名。
這次平安大街的建設,不僅拓寬了路面,聯通和埋藏了各種市政管線,而且大街兩側的房屋全變成了青磚灰瓦、灰墻紅漆門、紅柱飛檐。從東走到西,壹座座大屋檐、尖頂、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使人仿佛又回到了明清時代的老北京城裏。
據市政規劃部門介紹,平安大街兩側的古建築準備作如下安排:壹是新建的壹批臨時建築有效期為20年,主要用於商業招商;二是原有的壹批個體門臉、店鋪重新裝修,對殘垣斷壁進行修繕;三是對壹些王府、名人故居和有保留價值的歷史建築加以保護保持原貌;四是除用於商業招商用房外還有壹些是商業回遷用樓。
平安大街是壹條尋找北京城數百年文化積澱的歷史畫廊,是壹條歷史文化韻味很濃的大街。在這條大街上原有的王府、名人故居及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古跡建築現在都完好的保存著,並且每座建築的外觀都從新進行了油飾和修繕。現在我們走在平安大街兩側可以看到北海,孫中山逝世紀念地,和敬公主府,段祺瑞執政府舊址等多處國家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歐陽予倩故居,僧格林沁祠等多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地下還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座地下埋藏的古橋基址:西壓橋和東不壓橋。它們是研究北京城市發展和水系變遷的實物資料,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
從東四十條橋往西壹路直行過去,路兩旁的飯館也是壹家挨著壹家,倒也是熱鬧非凡。由於靠近荷花市場,每到晚上,很多人都喜歡在平安大街上吃好晚飯,順道折進後海,在那些溫婉的酒吧裏,享受壹種愜意。
由於很多酒樓都是建造在原先的壹些王府、宅院的舊址上,因此,平安大街上的餐飲也帶著些許歷史的韻味。格格府就是其中的壹家,由於是清朝時慈禧太後賜予榮壽固倫公主用於完婚之府邸,因此具有濃厚的歷史色彩和文化底蘊,主營各種宮廷燉品,很有特色。而靠近平安裏的北平樓則是壹家經營老北京風味的酒樓,想吃爆肚、豆汁、炸醬面,來這裏倒是全都能吃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