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舌尖上的龍巖的第壹集:自然的饋贈

舌尖上的龍巖的第壹集:自然的饋贈

說到龍巖美食,是不得不說龍巖花生。龍巖傳統焙制的鹽酥花生,其香酥美味,妙不可言。不論男女老少,無不酷嗜此物,許多掉了牙的老人不能咬嚼,也常把它放進小臼搗碎,慢慢品嘗,怡然自得,此種花生,作為小菜配飯,別有風味;作為下酒之物,更是上乘。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朝萬歷年間,龍巖就開始以精堪的工藝加工花生,迄今四百余年。龍巖花生口感香、酥、脆,色澤美觀、皮薄易剝、粒大肉滿、具有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瘧之功效,食之令人回味無窮,是閩西獨特的安全、優質、營養、無汙染的風味食品。

紅泥花生也是龍巖獨有的加工工藝,是把花生帶殼在紅稀泥裏攪和後烘烤而成的。做法有點類似杭州叫化雞。 其中還摻和了鹽 , 蒜蓉等 。 成品花生殼上緊緊地裹著壹層紅泥,花生皮色澤紅艷,特別香,入口幹而不燥,口感酥脆,鹹香可口,余味悠長,多食而不上火。

長汀豆腐幹: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壹。這是瞿秋白烈士在長汀獄中寫《多余的話》中的最後壹句。瞿秋白同誌對豆腐的贊語,與他在獄中常吃長汀豆腐是有關系的。史料記載據《天祿識余》記載,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年至122年)門下術士首創,至今已有2000多年,可謂世界上最早之化學食品。長汀豆腐幹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原料]大豆、大茴、小茴、甘草、肉桂、公丁研成粉末成為五香粉,精鹽或醬油,梔子水(塗料)。

[工藝]長汀豆腐幹有三種:五香豆腐幹、醬油豆腐幹、黃色豆腐幹。

1)、五香豆腐幹:①選擇優質大豆先用石磨幹磨,除去豆皮,再通過水浸、磨漿、開水沖漿、過濾、煮沸、點鹵,然後將豆腐腦妥入以稀布墊的木方格內,四角復包,壓榨至幹,成白豆腐幹。②將白豆腐幹抹上五香粉和精鹽,腌制後,清水洗凈,用光滑嫩石將其下面磨至光滑,景幹後抹上梔子水染成黃色。③將豆腐幹放在特制烘笪上,微火烘焙。

[特色]甜、香、鹹、鮮四味俱全,回味無窮。

2)、黃色豆腐幹:白豆腐幹抹上精鹽、梔子水,呈黃色,微火烘烤即成為黃色豆腐幹。

3)、醬油豆腐幹:白豆腐幹經醬油、香料浸制成琥珀色。

連城地瓜幹:連城地瓜幹也叫連城番薯幹。

地瓜幹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制作方法出名,是著名的“閩西八大幹”之壹,已有二三百年歷史。清朝時,作為貢品進貢皇宮,是宮廷宴席上的珍貴小點,美名 “金薯片”,連城也成為中外聞名的“紅心地瓜幹之鄉”。它是用林坊、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制作而成,所以又稱為紅心地瓜幹。

這些鄉村土質松軟,酸堿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幹保留著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松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制作方法]:壹般是將整塊地瓜去皮、切狀、加入各種“調料”煮熟,高溫烘烤制成之後可保存幾年不壞,既可當零食,也可切成小塊,拌上面料、雞蛋、香料,經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為酒席名菜。連城地瓜幹實為饋贈親朋之佳品。

上杭蘿蔔幹:閩西八大幹--上杭蘿蔔幹,早在明朝初期就負有盛名,迄今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上杭蘿蔔幹以它獨特的風味和品質著稱。它具有色澤金黃、皮嫩肉脆、醇香甘甜、開味消食、清熱解毒等優點,可以炒吃、清燉、油燴,若將其浸泡變淡,加上白糖、醋等更是上等冷盤。上杭蘿蔔幹還含有壹定數量的糖分、蛋白質、胡蘿蔔素、抗壞血酸等營養成份,以及鈣、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上杭蘿蔔幹專用寧化蘿蔔制作,並且每年從寧化引種。寧化蘿蔔的外形近似江浙壹帶的白,也是壺底細頸,但頸部較長。寧化蘿蔔肉質鮮甜脆嫩,它決定了上杭蘿蔔幹的獨特品質。上杭蘿蔔幹之所以有它的獨特風味,其制作工藝是個關鍵。制作時間,都在冬至前後五六天之內,選取吹北風的晴天。500斤蘿蔔配以30至35斤鹽,可制成100斤蘿蔔幹。

[其制作工藝]:剛挖起的蘿蔔,捋去泥土(忌用水洗)用大木桶,按上述蘿蔔與鹽的配比,將20%的鹽放於木桶最底層,然後壹層蘿蔔壹層鹽放置,在頂層壓上石塊或其他重物,擱置7天,蘿蔔腌熟變成淡黃色,取出曬幹(用特制的竹搭晾曬),切忌淋雨,晚間收取後,要揉搓,壹者擠去水份,二來促進均勻熟透,約曬3天(視蘿蔔兩頭壓不出水份為宜),將木桶裏的浸漬鹽水過濾煮開,倒進蘿蔔幹中沖洗後,再用滾開水將蘿蔔幹沖洗1次,趁熱揉搓,擠去鹽水份,取出曬幹,此時呈金黃色,待蘿蔔幹冷卻後,裝入甏內搗實(甏需洗凈、烘幹,忌異味和水份,尤其不宜用酒壇),甏口放炒鹽壹層,再用黃泥密封收藏(切忌跟酒品同室放置)。半年後取出,即為風味別具壹格的上杭蘿蔔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