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中天師板栗,大小神仙爭著吃”,天師板栗是龍虎山的壹大特產。走進千峰競秀的龍虎山,人們可以看到壹片片蔥郁翠翠的栗子樹,濃蔭如蓋,它既是賞心悅目的風景林,又是遊客夏天憩息的理想之處。金秋十月,掛滿枝頭的毛栗紛紛張開了口,吐出壹顆顆金燦燦飽滿的果實。去掉帶刺的外殼,便是油光鑒亮的栗子。吃壹顆,鮮嫩嫩,甜絲絲,情不自禁地買上幾斤,供全家***享。
史載,東漢開年,第壹代天師張道陵在龍虎山修道煉丹時,親手培育了壹種果樹,後人稱之為天師板栗。天師板栗果大、肉嫩、色鮮、味甘,既可食用又可入藥,《本草綱目》名之為婆羅子,性溫味甘,功能寬中下氣,生食可治腰腳酸痛,熟食可治患風水氣,主治胃脘脹痛和疳積等癥。據說第壹代天師年高壹百二十三歲,可與長期食用這種栗子有壹定的關系。
自西晉起,板栗歷代皇帝所喜愛,成為貢品。逐漸遠銷西歐、東南亞,深受海歡迎。
板栗因其悠久的歷史淵源與特殊的營養價值及藥效,歷來成為文人墨客茶余飯後吟詩作詩的好題材。範成大有:“紫爛山梨皺棗,總輸易十分甜”的詩句,愛國詩人陸遊年邁時,齒根浮動,且自己又懂醫術,把栗子當作補品:“齒根浮動嘆吾老,山栗炮燔療夜饑”。蘇子由是唐宋八大家之壹,因患軟腳病久治不愈,後遇壹山翁傳授偏方,用栗子十枚,切片煎湯細細嚼慢慢咽下,不出半月,果然靈驗,寫詩壹首:“老去身添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安來為說晨光晚,三咽徐收白玉漿”。
栗子作為食物頗受大眾青睞,不論生、炒、煮、燉或入饌,均有特色,老少鹹宜。如今上清不僅沙洲種上了板栗,山上也是壹片蔥籠,板栗專業戶上百個,年收獲板栗數十萬年。金秋時節,到上清吃壹頓栗子燒雞、紅燒板栗、栗子燉肉,其色、香、味美,再若飲壹杯醇香撲鼻的天師板栗酒,有如此極佳享受,年齡只會僅次於張道陵,至少活過壹百歲。
香酥切片
產品特色-----酥脆香甜,料工考究,營養滋補。
它的出名那還是北宋時期,歐陽修,蘇東坡,蘇詢,曾鞏和蘇澈應王安石之約來道江西龍虎山壹遊.六人走得疲乏時便來道壹家茶點坊休憩.當坊主得知六人乃是當代文壇大師之時異常高興,急忙拿出當地頗有名氣的芝麻薄切片,花生薄切片,玉米薄切片,米果薄切片,松仁薄切片和葵仁薄切片六種精致茶點奉茶,以此誠摯賜教,並熱忱介紹其"酥脆香甜,料工靠究,營養滋補''六人品嘗後連連稱絕,壹時高興便欣然令名----"茶點六君子''.從此這家茶點坊名聲大振,生意異常紅火.許多交朋結友之士無壹不以能品嘗這六種薄切片為榮,來增進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