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民居外觀都很美,屋頂坡度緩和,中間平行如舟,兩頭翹立如飛鶴。組成屋頂所有的線和面,均為緩和的曲線和曲面。屋身平矮,沒有高起陡峻的感覺,特別是門窗比例窄長,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勢,而整座建築又穩穩地坐落於低矮平實的石臺基上。朝鮮族舞蹈優美典雅、剛柔相兼,或抒情瀟灑,或
熱情奔放,充分表現了朝鮮族柔中帶剛,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著名的民間舞蹈有農樂舞、長鼓舞 、扇舞、頂水舞、劍舞等。農樂舞由古代慶祝狩獵豐收的舞蹈發展演變而來,因而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尤其是男子用力甩動頭部,使“象帽”頂上3 米長的“象尾”繞身體旋轉飛舞,更是獨具風采,充滿活力。
朝鮮族是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動都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性。摔跤的方式較獨特。壹種摔法是雙方的右腿各套壹條布帶,布帶的壹端系在對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摟對方腰部,以摔倒對方數多少計勝負。另壹種摔法是,摔跤手各備壹條3 米左右的布帶,將其9 0 厘米圍系在腰間,其余部分寬松地纏在右大腿上,腰間再系壹條5 米長的帶子。比賽時右膝脆地,左膝彎曲,各用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用左手抓住對方的腿繩(纏在右腿的那段帶圈)聽到開賽的信號,雙方站起來決鬥,壹般是三戰兩勝。不論是不是選手,都可以登場獻技。運動會上,摔跤冠軍的獎品是壹頭披紅戴花的大黃牛,奪魁者騎在牛背,由當地負責人牽牛繞場壹周,以顯榮耀。打秋千、跳板和頂壇競走是婦女的體育運動。她們蕩秋千的特點是:高、飄、悠、巧、柔、美、歡。秋千繩壹般都拴在高大樹木上結實的橫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懸有彩帶或鈴鐺,蕩起的秋千板能觸及這個標誌才。
能贏得歡呼與贊揚。朝鮮族民間有句俗話說:“姑娘時不跳跳板,出嫁後就會難產”。因此,跳板運動很受重視與喜愛。關於跳跳板的起源,有種傳說:封建時代,女孩足不出戶,為了能看到院墻外的世界,便在院子裏架起了壓板(俗稱蹺蹺板),起先讓孩子壹頭坐壹個,壹上壹下壓著玩,後來孩子們覺得站在板上看得遠,跳起來看得更遠,於是便產生了跳板。民間跳板長5 . 5 米,寬4 0 厘米左右,厚5 至6 厘米。跳板中間的下面立板墊,高3 0 厘米。比賽時有專人守護板墊,防止跳板掉下來。站在跳板兩端上的姑娘輪番連續起跳,逐漸將對方彈送得更高。在身體騰空時能表演出驚險動作者最受歡迎,如剪式跳、旋轉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做造型,舞花環、揮彩帶等。靈巧優美、五彩紛呈,令人眼花繚亂,驚嘆贊賞。頂壇競走是直接來源於勞動生活的體育項目,壇或罐中都裝有水或米,規定壹定的距離,參賽者甩開雙手瀟灑走壹回,先到終點而滴水不灑者為勝。
民間把敬老當作重要的道德準則。青少年對長輩必須使用敬語尊稱;當著老人的面不許吸煙飲酒,在非喝
酒不可的場合,也要背席而飲;最忌向老人借火或對火點煙;在老人面前不準說粗話;吃飯時須先給老人和長輩盛飯上菜,並給老人和賓客單設席桌。美食佳肴要擺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動筷子前,晚輩不得先吃;與熟識的老人出門同路時,年輕人不得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事趕路,需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說明原因,征得同意方可超前 。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 0 周年紀念日。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