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林帝浣出生於哪裏

林帝浣出生於哪裏

林帝浣

林帝浣,廣東湛江人,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現任職於廣州中山大學,中山醫科大學。專欄作者,畫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新聞辦圖片庫(CFP)簽約攝影師,《中國攝影報》2012攝影影響力年度人物,螞蜂窩旅行網2013年度旅行攝影家,《中國畫報》、《電腦報》、《新潮電子》、《南方都市報》、《移動信息》、《照相機》人文旅行攝影及漫畫專欄作者。

中文名:林帝浣

國籍:中國

職業:作者,畫家,教師

畢業院校:中山醫科大學

代表作品:《廣州經典遊》《印·像:中國最值得拍攝的50個絕美小鎮》

籍貫:廣東湛江

主要著作

《時光映畫·鏡頭中的24節氣》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印·像:中國最值得拍攝的50個絕美小鎮》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廣州經典遊》廣東旅遊出版社2007

創作經歷

林帝浣:用現代的工具,表達古典的心

小林是他的網名,他原名叫林帝浣。這名三十多歲的年輕攝影師近來在網上大為風靡,很多媒體報道了他旅遊攝影的經歷。大家較多關註他的人文攝影。小林確實拍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文圖片,但同樣值得關註的是他對世間萬物、包括風光的攝影,比如他的新書《時光映畫——鏡頭中的二十四節氣》中的那些靜美而典雅的片子,讓人看到了農耕社會的審美情懷。

談到這壹類片子,小林講到他對風光攝影的理解。他說,前幾年曾經掀起對風光攝影的大批判,文化界普遍重視人文攝影,認為風光攝影脫離現實,千篇壹律,缺乏創新和現實關懷,傷害民族元氣,可以棄之。其實風光攝影往往是更加“中國”的東西,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裏追求的天人合壹的哲學思維,加上嚴酷殘忍的專制思想禁錮,導致了尚意的山水畫成為了元明以後中國繪畫的主流,逸筆草草、崇尚摹古、不思創新的山水畫成為了文人排遣郁悶的墨戲,此種中國精神,濫觴到攝影領域,就成了風光攝影。從這個角度而言,拍攝風光的人,思想裏何嘗沒有隱藏著對現實的默默抗議呢,風光攝影也不過是人們逃離世俗世界的壹種釋放罷了。

正是因為對這種傳統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小林認為,風光攝影拍的,絕對不是簡單的自然風景,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幸有我來山未孤。”就算壹張風光照片裏沒有人物出現,但拍下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對壹山壹樹的取舍,都暴露著人與自然之間互動時產生的獨特領悟。壹個對佛教文化毫無認識的人,很難想象能拍出壹張富有禪意的作品。

禪意二字確實是這本《時光映畫——鏡頭中的二十四節氣》中多數照片所富有的氣質,文圖皆是。比如這壹張:畫面中的幾片枯葉,好像故意對不準焦似的,它們落下的地方,似乎不是地面,而是宣紙。這張簡單的照片有壹種很遠的風味,正如作者所配的文字:“杭州寶石山,張靜江故居/院子裏的銀杏樹上百年了/不知是否主人手栽/葉子落在白帆布雨蓬上/嗖地很輕壹聲/然後輕巧地翻了個身/那聲音,像是來自遙遠的民國。”

畫面有古意,配的詩則有俳句之風。

小林說,《時光映畫》中的二十四節氣只是壹個載體。其實他只是想記下生活中那些瑣碎的細節,正是對這些細節的回憶,組成了我們或許平淡卻豐富的壹生。所以,這不算是壹本攝影集。照片在書中的出現,只是用以喚醒回憶,重返舊時。

小林的生活方式也很有古意。

他酷愛徒步。他說,經常會隨便坐上壹趟車,到這座城市的另壹個區域去,然後就開始走壹條壹條的小街小巷。去到陌生的城市更是如此。

在記者采寫這篇稿子之際,小林正在南寧參加某次攝影活動,他在微博上寫到,“每到壹個陌生城,都習慣徒步橫穿和縱穿城市各壹次,下次來就不會迷路了,如此走了大概壹百個城市。今天南寧陽光燦爛,準備花壹天時間徒步縱穿壹次,百度地圖告訴我,總行程約十五公裏。”

大好河山上從來不缺步履匆匆的觀光者,但我們是否更需要這種在壹個城市裏用步履丈量每條大街小巷的觀察者?

他酷愛毛筆書法,每天會用壹兩個小時的時間,練字。黃永玉曾在散文中提到弘壹法師寫壹個橫幅要整整壹個上午的時間,小林寫字,也有這樣靜而慢的情緒。好像他練的不是字,而是練那壹小段被現代生活遺忘了的時光。

在路上的詩意人生

◆行者檔案

姓名:林帝浣(小林)

性別:男

身份:大學教師、自由攝影師、專欄作者

如今正職從事IT領域工作的小林,更多通過自己的網站“數碼生存”與別人分享自己對於攝影、對於旅行、對於生活的這個城市這片土地的認識和想法。上面有壹段他寫的“小林其人”的自我介紹,讓初初認識的人壹下也能見到這個大男生的有趣,“小林,姓林,廣東湛江人士,1975年生,現混飯於廣州。身高不多不少剛剛好,體重不多不少剛剛好,相貌也是不多不少剛剛好。大學念的是臨床醫學,畢業轉做行政管理,現在從事的是IT,半生坎坷,壹事無成,常常落魄,黯然銷魂。沒事的時候喜歡拍照片,喜歡畫畫,喜歡寫字,喜歡設計,喜歡釣魚,喜歡漫無目的的行走。總而言之,這廝玩樂比工作精通,無所事事發呆遊蕩又比玩樂精通。”

其實小林的愛好並不只是“不務正業”而已,喜歡旅行、熱愛攝影的他,如今還是多家報刊雜誌的攝影和旅遊專欄作者,2007年還出過壹本《廣州經典遊》,旅行中記錄的影像,還讓他參與到《完美中國》的影展中,2009年在北京798藝術區以及平遙攝影節上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旅行,生活在別處

和大多數人壹樣,小林也喜歡旅行,他喜歡那種體驗別處生活的感覺。在他看來,在壹個陌生的地方,了解住在別處的人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價值取向,可以對自己的思考和價值觀產生沖擊和印證,這是壹種獲取智慧的方法,也是可以使自己人生的高度得以提升。沒有詳盡的旅行計劃,只圈定大致的目的地和時間,不會做過多的準備,期待旅途中的變數和意外。小林的旅行更適合叫行走,或者流浪,遠方如同未來,蘊藏著的巨大未知性,吸引著他壹再出發。

如今行走已經成為他生活的壹部分,稍有閑暇就會蠢蠢欲動,攝影和畫畫更是給了他許多出行的借口。他總是壹個人出發,在旅途中會偶遇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也會收獲很多友情和真摯,有時會用相機記錄下來,有時不會,“這些感受默默咀嚼,且行且遠,與平素最喜歡的閱讀壹壹印證,總能得到不少人生意味,這種意味是在日復壹日的乏味工作和無休無止的人事糾結裏領悟不出來的。”攝影和畫畫讓他結識了各地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在旅途中能與他們會面聊天,也是旅途的快樂之壹。

近兩年,小林多遊走在壹些二三線比較普通、不太算出名的城市,例如四川大邑、陜西榆林、湖北潛江、湖南常德等等。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從而造成各大城市出現了驚人的同質化,他壹直希望在城市化的大潮中,能找到和記錄這些城市原本的壹些氣質和韻味,同時也希望記錄下我們這個時代發展的過程和脈絡,在這個過程中,他明顯感受到懷舊、失落、巨變、茫然等等中國人的情緒巨大沖突,“記錄即將消失的風景及文化,和這樣巨大的轉變,是我最大的驅動力。”這個關於中國現實記錄的專題,小林初定名《完美中國》,至於最後拍攝完成之後是個什麽樣的主題,他自己也完全不清楚,“未來總是多變而未知的,這也是吸引我壹直拍下去的動力。”

新的壹年,他又打算換壹種走法,“隨便找壹輛即將開出的火車,隨意找壹個遠方的站點下車,這樣帶來的未知和陌生,也許能得到更大的驚喜和體驗。”

和廣州壹起慢慢變老

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但是從念書到工作,小林在這座城市裏壹待就是十多年,已經產生了難以分割的情感。在小林看來,這座城市雖然自然美景不算太多,還會稍顯雜亂和繁雜。但是她包容而平和,開放又低調的氣質,讓人住久了會沈醉其中。富有現代感的快節奏之余,又帶著濃厚嶺南傳統風情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慢慢品味和細賞的,她是壹座可以陪著壹起慢慢變老的城市。於是工作之余,小林喜歡去“掃街”,用鏡頭記錄這個城市的歷史和現在,有舊了的華僑新村,夕陽下的東山口,也有沙面的恬靜時間,習慣的午後陽光他幾乎走遍廣州的每個角落,用相機和筆描述這座城市的細節,最終匯聚成壹本《廣州經典遊》,帶領讀者壹點點領略這座繁華都市的萬種風情。

在小林看來,最能代表廣州風格的地方首推壹德路,那裏位於廣州老城區西關的腹地,是海味幹貨、禮品文具、玩具零食的專業市場壹條街,熙熙攘攘人潮如海,雜亂中卻又運行有自發形成秩序,身處其間可以感受到廣州作為千年的商都的強盛生命力,和廣州人自強不息積極樂觀的奮鬥精神。在這裏走走,能淘到不少價廉物美好東西,壹德路上還有廣州最壯觀的天主教堂,宗教的莊嚴和市井的繁囂並行無礙,也是相當有廣州味道的景觀。鄰近壹德路的上下九、海珠廣場、沿江路、恩寧路都是很有廣州特色所在,值得細細逛逛。

小林的另壹處推薦是沙面,舊時租界的所在地,有很多歐陸風情的建築,綠樹成蔭,珠江最繁華的地段在這裏緩緩流過,環境寧靜優雅,適合慢慢散步,是廣州很小資和安適的地方。有時還有民間的粵劇團在沙面表演,夕陽裏的珠江邊的小咖啡館,華燈璀璨時人氣喧嚷的大排檔,都可以在這裏找到。

家鄉廣東好地方

不僅是廣州,小林探索的腳步還邁向嶺南的各處,在他的鏡頭下,“行雲廣東”是封開淡淡如水墨畫的江面,是楊池古村裏嬉戲的小兒、黃狗,是粵北深秋的濃郁色彩,是桂山港裏的點點漁火,是鄉村裏熱鬧的婚禮,是早春三月田頭的背影在小林的眼中,廣東實在是個好地方,漫長的多姿的海岸線,山清水秀的西江流域,珠三角濃厚的嶺南文化風情,淳樸美麗的粵北山區,還有深厚的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都值得細細挖掘,慢慢品味。這個從海邊漁村走出來的青年,對海邊的生活總是有莫名的依戀,每次回到家鄉總有種心靈寧靜的感覺。

廣東的海,小林“舉賢不避親”,首先推薦自己的家鄉,湛江吳川的吳陽,那裏有壹望無垠的潔白沙灘、淳樸的漁民勞作、濃厚的粵西風情,還有很多很美好的海鮮和美食。此外還有珠海的萬山群島,那些與世隔絕的小島,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漁家生活,讓人有世外之感,也是他十分喜歡的旅行目的地。

作品展覽

《江湖絕色十人攝影展》北京798映畫廊2009

《完美中國》平遙攝影節2009

《歸程》南京當代攝影展2010

《浮生若夢》連州國際攝影節2010

《南京往事》南京2013

入選高考

2019年高考第壹天,語文考試壹結束,作文題目立即引發網友熱議。其中,全國卷Ⅲ的作文題目是壹幅漫畫,漫畫場景是畢業前的最後壹課,老師對學生說:“妳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妳們”。

這幅漫畫根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林帝浣是“小林漫畫”負責人。林帝浣說自己的作品入選高考作文題,他感到比較意外。當問到原作者本人對這道作文題目的解讀,林帝浣表示,漫畫本身就是在簡單純粹地表達老師與學生間的深厚感情。林帝浣透露,漫畫中的這位老師,原型是高中班主任兼英語老師——黎光寧。

2019年6月7日,是2019年高考第壹天,在剛剛公開的全國III卷語文試題中,中山大學教師林帝浣關於“畢業前最後壹節課”的壹幅水墨漫畫,被改編成了唯壹的材料作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