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告訴我。
吃完烤糍粑,終於好了。”我叫道,烤糍粑是她們小時候經常吃的東西作文如下,真香!“耶,太好了?”
“早得很呢,別急,前後左右。“好了”“啊,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裏鉆:“不想,我深有感觸:快好,快好,於是我保佑,先把火鉗架在火盆上,烤糍粑需要準備:幹什麽事都不能心急,烤上幾分鐘後會發出劈啪劈啪的聲音,就說明快好了。”
可是我實在太想吃了,幹脆不想了,嘴裏念道,就問媽媽:“好了沒:壹盆炭火、壹把火鉗和糍粑。說幹就幹,香味撲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亮閃閃的金色中帶著壹些棕色。這時媽媽拿來白糖,我拿著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那味道真是太美了,好似天邊架起了壹道彩虹橋。然後把糍粑放在火鉗上,我拿起來看壹下。”我仿佛嘗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裏面軟軟的嫩嫩的、不想……”這時。媽媽坐在那裏,手裏不時的翻動著:
過新年了,在新年裏我們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傳統習俗,它們有年年高的寓意。它們有各種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壹種新吃法——烤糍粑
2. 寫糯米粑粑的作文150字到200字左右
在我們老家,最受人們歡迎的是,糯米粑粑。幾乎家家戶戶,每逢佳節,都要吃糯米粑粑。
早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綠綠的高大的大樹,壹切是多美好。
又要開始忙碌的壹天啦,今天的任務是什麽呢?我好奇地跑去問媽媽,媽媽說;今天我們要去做我們的特色美食,糯米粑粑。“糯米粑粑?”,“是啊!”我奇怪的問。“出發啦,快壹點啊,要不然就沒有啦材料啦!”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時候,姨媽喊了壹聲,帶我們去買材料。時間飛訊。材料買回來啦,開工啦,壹聲立下,我們開始分工啦。姨媽先把買來的糯米打碎成粉。然後媽媽和姨媽壹人那壹坨糯米粉,邊揉邊加水,10分鐘過去,15分鐘過去,20……只見媽媽和姨媽的臉上的汗珠越來越多,流下來的速度越來越快,“終於揉好啦”,媽媽不急不慢的叫了壹聲,本來是壹灘面粉,現在變成啦兩個圓溜溜的小圓球,之後,把那兩個大圓球揉好後,放在那裏,把卸料攪拌好,吧,買來的葉子,洗幹凈,就開始包“餃子”。把大圓球,壹個壹個變成小球球,在把洗好的葉子往小球球上再“裹”壹層“衣服”就好啦。開始下鍋蒸,10分鐘過去,打開鍋蓋,熱氣騰騰的,在白白的蒸汽中,我聞到啦,勞動的果實。於是,我連忙拿起壹個嘗了起來,“真好吃!”。
3. 小吃甜酒粑作文300字左右在我的故鄉——劍河,過年期間但凡親友來訪,聊天話家常之余,主人都會煮上幾碗甜酒糍粑待客,它也可以作為早餐或者宵夜,實在沒有比這更溫暖、更香甜、更簡單、制作方法更便捷的甜湯了。
主要材料:糍粑、甜酒、生姜。甜酒即是大家常說的“米酒”、“酒釀”、“醪糟”,由蒸熟的糯米發酵而成,據說甜酒中含有能促進女性胸部細胞豐滿的天然荷爾蒙。糍粑,由蒸熟的糯米經反復捶打至無米粒,然後擠成適當大小,蓋上紅印,在陰涼處放至完全變硬後放入涼水中保存。在故鄉,壹般是臘月二十三左右“打粑”。壹大早,女人便把糯米蒸得軟軟的,然後家裏的男人們把糯米飯舀到粑槽中——那粑槽,可是將整棵樹心摳出後做成的巨大容器——手持粑棒,妳壹捶我壹摧地將糯米飯摧爛,然後女人們在手上抹上用菜油和蜂蠟壹起熬成的蠟油,將糯米糕整成圓形,小孩子再蓋上紅印——那幾天,整個縣城都會沈浸在“咚”、“咚”的打粑聲中。
做法:生姜拍碎,和甜酒壹起下鍋加水煮開,把姜撈出,再加入切成小塊的糍粑,煮軟即可。
話說這吃甜酒糍粑還有個吃法——怎麽吃呢?不用勺子,也不能用壹雙筷子,而要用壹支筷子吃。說是用壹支筷子吃的叫秀才,算是為前程討的個好彩頭吧!
4. 求壹篇寫糍粑的作文(要帶故事和制作過程以及吃法)今天,奶奶說要做糍粑,我說我也要做,奶奶答應了。
奶奶先把糯米和綠豆用水泡著,等到糯米泡好了以後,奶奶就把糯米放到壹個大蒸鍋裏面用大火蒸,要蒸很長的時間才能蒸好,要蒸熟蒸透。等到糯米蒸好了,爺爺就把蒸好的糯米全部倒進壹個事先準備好的缸裏,用壹根大木棒搗。
爺爺和爸爸壹人搗壹會,這個很費力氣的,我也試了壹下,真好玩啊!我還吃了壹碗奶奶蒸好的糯米飯,真香,真好吃! 爺爺和爸爸搗糯米的時候,奶奶把泡好的綠豆也蒸熟了,然後和肉炒在壹起,這是包糍粑的餡。爺爺和爸爸把搗好的糯米團倒出來,我們就開始做糍粑了。
做糍粑的時候,先把搗好的糯米團揪壹點下來,像捏餃子皮壹樣把它捏成圓形,也可以捏成方形,然後把餡放壹點進去,不要放得過多。餡放好了以後,把糯米先捏成壹個十字形,再把它壓成壹個圓形,這樣壹個糍粑就做好啦!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壹直做壹直做,做了壹大桌子的糍粑,這得吃多長時間啊?做糍粑壹點都不難。
可是媽媽跑哪裏去了呢?原來她在給我們拍照,我還沒註意呢! 我問媽媽:“媽媽,妳想不想吃我做的糍粑呀?”媽媽說:“當然想吃了,看著都流口水呢!第壹次就做得這麽好真是不簡單。” 奶奶去煎糍粑了。
煎好的糍粑,外面黃黃的,壹口咬上去脆脆的,裏面又是軟軟的,裏面的綠豆餡真香啊!回鄉下過年可熱鬧啦,有許多城裏人無法體會到的樂趣。妳看,快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蒸甜酒,殺年豬,做年糕,新年的喜氣日益濃烈。
我們壹家三口也像往常壹樣趕回老家過年。奶奶見兒孫們十幾口人都回家了,笑得合不攏嘴,壹大早,就擺出壹臺小機器,壹塊長方形的大木板,做好打糍粑的準備。
壹開始,爸爸先端出壹盆熱氣騰騰的糯米飯,蒸熟的糯米飯,壹粒粒晶瑩飽滿,如珍珠般透亮,香噴噴的,整間屋子都彌漫著濃濃的糯香。我情不自禁抓起壹把糯米飯往嘴裏塞,哇,松軟可口,滿嘴余香。
接著,爸爸把糯米飯倒入小機器頭頂的大嘴巴裏,就開始打糍粑了。今年用上了現代化工具來打糍粑,記得以前,是用壹個大大的石臼,加兩根粗粗的圓木棒,幾個男子漢輪流上陣,揮動胳膊,將石臼中的米飯搗碎,舂成壹大團粑粑。
石臼裏黏稠的粑粑粘住木棒,越來越難往上提,壹場下來,男子漢們壹個個累得大汗淋漓,氣喘籲籲。我好奇地看著機器碾糍粑的樣子。
只見壹團團糯米飯經過小機器裏的輪子碾壓之後,變成了黏乎乎的糍粑團,從旁邊的小鬥裏吐出來。二伯抓起壹把又細又潔白的米粉,均勻地撒在糍粑團上面,然後把最末端的壹團揉成拳頭那麽大的糍粑團,稍壹旋轉,左手用力壹扯,伯母馬上接住,先在手心裏揉了揉,再托住糍粑團,手指頭按住中心,右手輕輕地繞著中心捏起來,壹圈、二圈、三圈……終於,壹個圓圓的小糍粑就做成了。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個行列,揉、捏、按、壓,柔軟的糍粑團經過壹雙雙巧手的創作,壹個個圓圓的、軟軟的小糍粑誕生了。大家壹邊做著,壹邊說說笑笑,談論著積蓄了壹年的家常話,笑聲淹沒了小機器的聲音…… 我最喜歡的要屬給糍粑印花這壹道工序了。
當爺爺把壹個個糍粑坯子放在雕龍刻鳳的模子中印出來後,我把它們整齊地擺設在三樓的木板上,就端著印花的工具忙開了。“食品紅”顏料盛在白色的小瓷杯裏,伴著酒香。
印花,就是將壹個大拇指粗的刻花的棒子沾上“食品紅”點在糍粑中央,糍粑立刻變得漂亮生動起來,宛如盛開的朵朵蓮花。我最喜歡做這種活兒,細心地給糍粑中心印上壹朵小紅花,有時還來了個大創作,將糍粑捏成壹只小兔子,畫上眼睛、鼻子和嘴巴,真是難得的手工制作場所。
半天下來,我的袖套上、襪子上、手心手背上全弄得紅艷艷壹片。大家看著我的樣子,哈哈大笑,我壹照鏡子,呀,臉上也是左壹抹白右壹筆紅的了,活像個唱大戲的。
柔柔的糍粑喲,濃濃的鄉情,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每到臘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風俗。
去年回老家過春節時,我終於知道了怎麽打糍粑。打糍粑的前壹天晚上,爺爺就把糯米用井水浸好,爸爸和叔叔準備了打糍粑的工具,有木槌、石臼,還有印糍粑的模板。
第二天天沒亮,奶奶就起床把糯米蒸熟,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打糍粑了。 叔叔用壹個臉盆盛滿蒸熟的糯米放在了石臼的裏面,爸爸和姑父他們兩個人用木槌搗糯米,妳壹下我壹下。
大約十分鐘後,糯米被打成了糊狀,完全沒有米的樣子了。然後把搗爛的糯米挑到壹個竹制的簸箕裏,簸箕下面鋪有壹層石膏粉,這樣糍粑就不會粘在手上或其他東西上了。
爺爺把那壹大團糍粑捏成了壹小塊壹小塊的,媽媽和姑姑就把那小塊的糍粑捏成圓形。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把糍粑放到模板的裏面,模板的底部刻有壹些美麗的圖案,因為糍粑是熱的,非常容易變形,模板上的圖案就拓在了糍粑的上面。
等糍粑冷卻後把它取出來擺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圖案就固定在糍粑的上面,有動物、繁體字、風景畫等,非常美麗。我們有的打,有的捏,有的印,壹下子就過去了九個回合。
中間有幾次我都想學爸爸的樣子去打糍粑,但都輪不到我。到了最後壹個回合時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聲說:“等壹下,等壹下!我也要打糍粑!”。
5. 關於寫做糯米蛋的作文500字在我們老家,最受人們歡迎的是,糯米粑粑。幾乎家家戶戶,每逢佳節,都要吃糯米粑粑。
早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綠綠的高大的大樹,壹切是多美好。
又要開始忙碌的壹天啦,今天的任務是什麽呢?我好奇地跑去問媽媽,媽媽說;今天我們要去做我們的特色美食,糯米粑粑。“糯米粑粑?”,“是啊!”我奇怪的問。“出發啦,快壹點啊,要不然就沒有啦材料啦!”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時候,姨媽喊了壹聲,帶我們去買材料。時間飛訊。材料買回來啦,開工啦,壹聲立下,我們開始分工啦。姨媽先把買來的糯米打碎成粉。然後媽媽和姨媽壹人那壹坨糯米粉,邊揉邊加水,10分鐘過去,15分鐘過去,20……只見媽媽和姨媽的臉上的汗珠越來越多,流下來的速度越來越快,“終於揉好啦”,媽媽不急不慢的叫了壹聲,本來是壹灘面粉,現在變成啦兩個圓溜溜的小圓球,之後,把那兩個大圓球揉好後,放在那裏,把卸料攪拌好,吧,買來的葉子,洗幹凈,就開始包“餃子”。把大圓球,壹個壹個變成小球球,在把洗好的葉子往小球球上再“裹”壹層“衣服”就好啦。開始下鍋蒸,10分鐘過去,打開鍋蓋,熱氣騰騰的,在白白的蒸汽中,我聞到啦,勞動的果實。於是,我連忙拿起壹個嘗了起來,“真好吃!”
6. 都昌縣做年粑四百字作文我家鄉的風俗,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真正結束,過了十五就年過月盡了,壹切又恢復了平常。那時候,我就有些悵然若失的感覺。
農歷二十四過小年之前,我母親就開始忙碌了。先是將苕果、高粱果、蠶豆、花生之類的東西炒熟,然後裝入壇壇罐罐裏。接下來,又忙著打年粑了。先將秈米、糯米、高粱米洗凈、淘好,再放入水桶或者現子盆(壹種很大的木盆)中浸泡壹天壹夜,然後撈起來用燒箕(農村人用來瀝飯的竹器皿)瀝幹水後,倒進籮筐裏盛起來。第二天,就挑到對房裏,用對舂成粉狀,用籮篩壹篩,篩下來的細膩粉末就是做年粑的原材料了。把那些細粉裝進蒸籠裏蒸熟後,倒進粑臼裏,幾個男勞力用粑杠使勁猜,猜好後的面團就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年粑了。我最喜歡吃糍粑,糍粑也就是糯米粑。
有壹年,做年粑時,我爸把剛出籠的糯米散到入粑臼中,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抓壹把起來吃,誰知那面團十分粘,滾燙的面團粘在我的手上甩也甩不掉,我被燙得壹邊跳壹邊哭。我爸慌忙從水缸裏舀來壹盆冷水,把我的手按在裏面浸了好長時間……我爸那時很心痛地吹著我的手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都是好吃惹的禍。要吸取教訓哦,不要再做這樣的傻事了。”
7. 家鄉的特產我家在四川,我的家鄉的特產有辣椒、花椒、竹筍等東西。雖然這些東西都很好吃,但是我還是最喜歡我家鄉的特產之壹—米花糖。
有壹次,我爸爸在回老家時,買了好幾包米花糖,我見了不管三七二十壹,就立刻撲向米花糖,開始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可是,晚上我竟然忘了刷牙,第二天我的牙痛得厲害,原因是我昨天吃的米花糖太多了,連我都數不清,更重要的是我昨天晚上忘了刷牙才造成的。我爸爸無計可施,只好用必殺技:帶我去醫院看牙醫。
米花糖這麽好吃,可是它是怎麽做的呢?不知道吧,這個妳要請教我,米花糖主要以糯米和白糖做成的,先把糯米蒸熟,晾幹後使它仍成原米狀,然後每5公斤糯米與200克飴糖兌成水,在鍋內焙制,等水幹後,再用砂炒,這時壹粒米可以漲到四粒米大小,再用糖做成糖漿,再把米放進去,加上壹些花生仁,拌勻之後再拿出來,這時美味可口的米花糖就ok了。
米花糖不但美味可口,還有減肥、補充營養呢,米花糖真是十全十美呀。
我喜歡我家鄉的米花糖,更喜歡它香甜可口的味道,我還喜歡我的家鄉,也是米花糖的故鄉—四川,因為它是我的故鄉,還是米花糖的出產地,妳說我能不喜歡這個地方嗎?
8. 描寫臺州市糯米糕糯米糕的作文每當走在回家的路上,總是看見路邊有壹些人再賣糯米餅,那撲面而來、清甜的香氣,總讓我回憶起家鄉的美食——臺州各式各樣的糯米餅。
三年前的某壹天,我在老家的廚房裏第壹次同這壹美食“相遇”。剛踏進廚房的門,那熱噴噴的蒸汽壹下子就映入我的眼簾,打開鍋蓋,兩三個又圓又大的餅子安靜地“躺”在鍋底。我找來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其中壹塊餅,放在嘴邊,輕輕地咬下壹口……雖然它很燙,也挺硬,但是在咬下去的那壹瞬間,壹股濃郁的桂花香便開始在我的嘴巴裏面亂竄,我的舌尖、牙齒,就連我的嘴唇都沾上了著濃濃的桂花香。我只要親親呵壹口氣,周圍的人就都能聞到這塊大餅甜而不膩的香味了。
直到後來,我才從爸爸的口中得知,那種美味的大餅也有著壹個讓人食指大動的名字——“糯米餅”!
我讓奶奶教我做糯米餅。原來,第壹個步驟是揉面,面不要揉得太軟了,要稍微硬壹點兒才會有嚼勁兒。等把壹大塊面團揉成了壹個個小圓後,就把它們放在壹塊巨大的木板下面,然後讓壹個小朋友踩在木板上,就能壓出壹個有緣有大的糯米餅了。接著就要辦各種各樣的餡兒壹壹揉進糯米餅裏,最後,把做好的糯米餅放進壹種專門做糯米餅的大鍋裏,大約燜二十分鐘左右,這樣壹來,壹大鍋香噴噴的糯米餅就完成啦!當然,在學習的同時,奶奶也讓我試著踩了壹下糯米餅,搞得我緊張的要命,踩得時候小心翼翼的,還把氣兒使勁地往上提,生怕壹不小心,踩壞了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糯米餅!
吃糯米餅當然也有那麽點講究。首先,冬天的時候最好不要吃梅花和桂花的,天氣太冷了,吃起來沒味兒,應該吃玫瑰的,吃了以後覺得心裏暖洋洋的,像春天來了壹樣。再來,夏天當然要吃茶花味的,有壹種清爽的感覺。還有,吃飯前就壹定得吃果酒味的,吃下去後就會感到心裏就像燃燒著壹團火,可下飯了!
我喜歡吃家鄉的糯米餅,它總能讓我想起我那美麗的家鄉!
9. 家鄉的糍粑——金彬霞作文家鄉的糍粑我家住在江漢平原沙洋縣黃金村。
這裏沒有什麽秀美奇麗的風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有的純樸的民風民俗。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
這話壹點也不假。我們的家鄉壹過臘月初十,年的味兒就顯現出來了。
妳聽:“嗷、嗷——”那是殺年豬時,大肥豬的哀嚎;“啪、啪……”“咚、咚……”這是做餅子時揉面和搟面皮兒發出的聲音;“哈哈哈……”那是農家女發自內心的歡笑聲。說到過年的壹些習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糍粑。
說起糍粑,大家也許壹點兒都不陌生。糍粑是用蒸熟後的糯米飯放到石槽裏用石錘搗成泥狀制作而成,是中國南方壹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我們家鄉打糍粑,壹般是提前近壹個周泡糯米,爺爺告訴我,泡糯米必須是用“臘水”浸泡,立春後的水浸泡就不行了。臘月裏“打糍粑”是壹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興興的,親戚鄰居都來相互幫忙。
我們小孩子們都知道,壹做糍粑就快要過年了。這壹天,最高興的就是我們小孩子了,蒸糯米飯時,我們小孩子總要守在竈臺邊。
“媽媽,糯米飯怎麽還不熟呀?”這是弟弟急切的聲音。“去去去,壹邊站著,媽媽都不急,妳著什麽急?”這是我對弟弟違心的訓斥。
其實,我已經把口水都咽了好幾遍了。“飯熟了——!”媽媽壹陣歡快的叫聲,讓我們立刻興奮起來。
媽媽給我和弟弟各盛了壹碗糯米飯,還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極了!”得到極大的滿足後,我又隨著糯米飯冒出的熱氣壹路追逐,來到打糍粑的現場。
只見爸爸、鄰居家的叔叔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脫下厚厚的棉衣,高卷袖管,壹同躍躍欲試的樣子。糯米飯倒進了小缺裏(聽爺爺說,過去打糍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們開始搗起來,當糯米搗成膠狀時,在壹旁的爺爺趕緊把缺裏膠狀的東西扒出來放在門板上,可能是由於太燙的原因,爺爺不停地用冷水沾手,還在手上沾上點米面。
已成膠狀的糯米泥在爺爺的手下不住地揉著,不壹兒會,糯粑就做成了。爺爺做的糯粑大多是長方形。
“媽媽,什麽時候可以吃糍粑?”饞貓式的弟弟天真地問話,引得滿堂哈哈大笑。我們家鄉的糍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為主,還有炸、炒、煮等做法。
但是,不管是哪種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極了!朋友們,妳說我家鄉的糍粑怎樣?來嘗嘗吧!我愛我家鄉的糍粑!點評:“媽媽,糯米飯怎麽還不熟呀?”多麽可愛的童真童趣;“去去去,壹邊站著,妳著什麽急?”“ 其實,我已經把口水都咽了好幾遍了。”多麽形象的心理描寫;“媽媽,什麽時候可心吃糍粑?”多麽天真的而真切的語言……家鄉的糍粑美,家鄉的民風美,家鄉的孩子更可愛!——陳繼榮。
10. 我喜歡的米餅的作文怎麽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壹串串“劈哩啪啦”的鞭炮聲中,新的壹年來臨了。
今天是年三十晚,到處洋溢著壹派喜慶繁忙的氣氛。媽媽在房間裏整理糖、水果、餅,等到其他小朋友來拜訪我們家時就能吃到這些零食了,嬸嬸在廚房做香噴噴的糯米飯,爺爺在殺雞、叔叔和爸爸都帶著弟弟妹妹串門了。看著壹個個忙碌的身影,我也不甘落後,做起了自已的拿手好戲-米餅。
首先,先將米浸1夜(昨天晚上我就先把米浸好了),然後,把米中的水倒掉,再把浸好的米放在陰涼的地方晾半個小時,如果喜歡軟的話,還可以加壹斤糯米粉,再將米用打粉機輾成粉,把糯米粉和剛輾成的粉放在壹個大盆中,將白糖放入粉中攪勻,再放在陰涼的地方讓白糖充分溶解。這樣,就差不多完成了,再拿小酒杯把米粉蓋成小酒杯的樣子,接著把米餅拿到鍋裏蒸半個小時,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米餅了。
剛串門回來的弟弟妹妹看見我在做米餅,便撒嬌跟我說:“姐姐,我肚餓了,能讓我吃塊米餅嗎?”嗯,我把蒸好的米餅分給了弟弟妹妹,“哇,好好吃啊,我要多吃幾塊,”看著弟弟妹妹吃得這麽甜密,我的心裏甜滋滋,對自已說了聲:“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