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連州的特色美食是什麽?

連州的特色美食是什麽?

壹、東陂水角 : 真正地道的連州水角,出自東陂鎮。東陂鎮水角糍用粘米磨成糍漿,以文火煮熟成米糍團,冷卻後再將米糍團手工捏成壹片片小鍋形的薄片,包上肥瘦肉粒、荸薺或沙葛粒和生蔥等餡料,蒸熟即可食。在享用的時候加上生抽、辣椒和芥末,那叫壹個美味!據說,民國時期萬馨樓和義勝館的水角糍,享譽連州城內外。友情推介:東坡農村信用合作社隔壁的早餐店、連州中醫院旁邊巷子的東陂水角店(味道不錯~且做法正宗) 二、連州糍粑 : 連州最有名的糍粑非蘿蔔墩莫屬。小小蘿蔔墩,堪稱蘿蔔與辣椒的完美搭配。蘿蔔被切成方塊狀小粒,加鹽、味精、辣椒粉等攪拌均勻,然後拿平底圓墩型的鐵皮小勺盛好澆上粳米漿,擱在油鍋裏炸至金黃酥脆。看來似乎簡單,卻很有技術含量。首先糯米漿與蘿蔔粒要分開裝,鐵勺要在油鍋裏加熱後再拿出來,舀上米漿後左右上下旋轉,讓其布滿勺內沿,再利用鐵皮的高熱把米漿燙個半熟,這樣可以防止再澆生粳米漿時粘勺。加上用湯匙略為壓實的蘿蔔粒後,上面再澆蓋壹層生粳米漿,放到油鍋裏炸。待米漿已把松散的蘿蔔粒粘在壹起,硬成圓墩型後,再從勺裏敲出來,浮在油面上炸至金黃,最後夾起來放在鐵絲網上滴下油即可。焦脆熱辣的蘿蔔墩,最適合在北風呼呼的冬天食用。參考價錢:1.5元/2只 其他同樣讓人回味無窮的糍粑還有:油炸後在油鍋上滿糖漿的鵝春糍、炸熟後呈現棗紅色,薯味十足的大薯糍、色澤金黃,香噴噴的刮漿糍、還有那蒜香撲鼻的蒜子糍、 溪澗的小魚伴上蔥花米漿炸成了香口的炸魚糍、圓形厚厚的蘿白燉、花生燉和脆蔔蔔的雪豆餅。 除了油炸的食品外,不得不提具有連州鮮明特色的燉盆糍(又叫灰水糍)。這糕點的制作是用粘米漿做材料,不放任何餡料,先是將禾稈(稻草)燒成灰,然後用水拌,再用布過濾出“灰水”,再把灰水調校到米漿中,以前大多用缸瓦質地的黃盆,盛載米漿在鍋中隔水蒸熟。享用時,滑滑的質感,濃濃的米香味度,鹹甜自便,的確食後難忘。 以前,連州各家各戶在傳統的節日裏,也會自制糕點油器應節,特別是春節期間,家中都會蒸蘿蔔糕,甜板糕(即年糕)等。油炸品有拍扁糍、刮漿糍、糖環、角仔(油角)等等。但拍扁糍人們大多會炸多壹些,除了平時食用,而主要用來煮甜酒糍。講到連州人這味特色的至愛甜酒糍,可說是連州大部份人最受歡迎的美食。這甜酒大多在冬天家中釀制,無論婦女坐月,或者過年度寒冬,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通常婦女分娩後,都要甜酒姜煮雞酒作調理補身,食足壹個月。而在新年或寒冬臘月,甜酒糍更是壹流的禦寒佳品,那滾熱酸甜的滋味,又有幾分酒氣,配以韌香的拍扁糍,煮成令人垂涎三尺的甜酒糍,確是滿足人的口腹之欲。 除了春節的美食外,其它節日如端午節,富有連州地方風味的紅豆、花生粽,堿水粽、裹蒸粽等也應節而出。連州粽的特色突顯在三角形的形狀方面,確有與別不同。 三、連州牛雜 : 連州的牛雜被譽為“宵夜上品”,其實,它更是大夥兒逛街逛累了之後首先想起的零食。它為何這麽美味,答案是配方。但配方是什麽,那就各有各說了。找壹個牛雜小攤,三五好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鍋邊,喜滋滋地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上碗之後再澆上或辣或甜的各種醬汁, 或甜或鹹或鮮,任君選擇,豐儉由人,然後邊吃邊聊邊休息,實在是愜意!現在街邊的牛雜檔早已不是單純的牛內臟和蘿蔔了,還有青菜、筍幹、腐竹、馬鈴薯、平菇、豆腐等等,儼然連州版的“麻辣燙”大煲,無怪乎有人直接拿它當正餐。價錢:1元到3元壹串不等。 四、連州酸浸缸 : 酸浸缸以前是小孩子們唯壹的零食,每家每戶都有,雖然很酸,但壹幫小P孩吃得很過癮,很多時候是沒酸就已經給挖了來吃了。做酸浸缸最好用瓦缸,壹般的農貿市場就有,確實找不到可用玻璃缸來代替。做法也很簡單,首先:把要放下去的白蘿蔔、姜、蓮藕、辣椒、青瓜等各人所愛的材料全部洗好切好,先放在陽臺晾兩天,為的就是風幹壹下,除去水分。第二步:燒壹鍋開水,然後放涼,加鹽,讓它變成比較鹹的鹽水,然後放壹片紅糖下去,把紅糖掰成小塊來放下去,再放放三分之壹瓶的白醋。最後:把所有材料都塞到缸裏,然後在瓦缸或玻璃邊環那裏放壹點水,再蓋上蓋就行了。靜置壹個星期,不用動它,壹個星期打開後,白蘿蔔就酸了,姜和辣椒就要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