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羊肉比狗肉貴哦,那時候中原地區不是畜牧區,北方畜牧區多在遊牧民族手裏,所以中原地區羊比狗少。
『掛羊頭賣狗肉』的來歷:從前,有個叫張誠的山西人,壹生愛吃狗肉如命。有壹年,他到新疆準噶爾去販馬,走到壹個小鎮上,見壹家店鋪門上懸著「專賣狗肉」壹塊大匾,便喜出望外,走了進去。 店家見張誠行囊重實,知道是有錢的主兒,不敢怠慢,即刻備飯:壹大壺白幹,兩大盤上色狗肉。張誠心裏歡喜,便狼吞虎咽吃喝起來。吃畢,張誠帶著十分酒意,結結巴巴對店掌櫃說:「掌櫃的,妳門口那條大黃狗可賣?」店掌櫃說:「只要價錢合適,就賣。
張誠於是花了五兩銀子,高價買了黃狗,搖搖擺擺,走出店來。也怪,那黃狗好像懂事似的,活蹦亂跳跟在張誠後面。店掌櫃望著張誠的背影,心裏說:「風壹吹,這個人非醉倒在草原上不可,看來我發財的機會到了。」便悄悄跟在張誠後面,向草原走去。 果然,不出十裏,張誠便壹頭栽倒在草叢裏,酣然睡去。店當櫃見狀,高興得心都快跳出來了,急忙上去解張誠的包裏。哪知這時大黃狗「呼」地壹聲撲了上來,緊緊護住張誠,兩眼閃著兇光,不容店掌櫃靠近半步。店掌櫃大吃壹驚,壹時沒了主意。 這時,西北風刮了起來,越刮越猛。
店掌櫃眉頭壹皺,計上心來:他拔步向上風頭跑去,將齊腰深的茅草點著,火順勢向張誠燒去。大黃狗見火燒了過來,又跳又叫,又扯張誠的衣服,可是,張誠卻像死人壹般,動也不動。黃狗在地上轉了幾個圈子,最後,像箭似地朝遠處的鹽湖跑去,撲通跳進湖裏,沾濕身子,又趕回來,在張誠周圍打滾,用身上的水去潤濕枯草。就這樣,來回飛奔,勢同穿梭,不壹陣子,便把張誠身旁的枯草潤得濕漉漉的,像潑了水壹般。大黃狗雖然己經精疲力盡,但仍臥在張誠身旁,守護著張誠。 店掌櫃眼看著大火繞過張誠,向旁邊燒去,心裏非常懊惱:沒辦法,只好灰心失望地返回酒店。大黃狗見危險已經過去,才慢慢閉上眼睛,再也沒有睜開。張誠醒來壹看,周圍黑糊糊的壹片,失驚道:「好大的火!」再看自己身旁,壹片水?,黃狗倒斃在壹邊!張誠望望不遠處的鹽湖,心裏明白了:原來是大黃狗救了自己壹命! 本來,張誠買這條狗是準備帶回老家殺肉吃的,想不到狗卻救了自己;不由道聲慚愧,眼裏滾出淚來。張誠掬土為墳,心情沈重地埋葬了黃狗,便匆匆趕回酒店。他下決心:自己以後再不吃狗肉;不買馬了,要用買馬的銀子,把店家所有的狗都買下,帶回老家養起來。 由於張誠出價高,買賣馬上便成交了。
說完,便要將銀子遞給店掌櫃。店掌櫃又驚又喜,壹拍胸脯正色道:「客官,不忙!本掌櫃是講信用的,等我摘下牌子,掛上羊頭,再接妳的銀子!」說完,便去動手。 不壹刻,事情都辦妥,張誠雙手把銀子奉上,道謝以後,便輕松地踏上千裏歸途。不料,店掌櫃卻並沒按他說的那麽辦,而是明掛羊頭,暗賣狗肉。人們聽說了這件事後,都紛紛罵他財迷心竅,不講信義。從此,掛羊頭賣狗肉,便成了言行相背、表裏不壹的同義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