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血粉絲湯:據說有壹個很窮的人,殺鴨子的時候用壹個小碗裝起來它的血,不料粉絲掉進去弄臟了。無奈,他只好把粉絲和鴨血壹起烹飪.卻不料,居然燒出了第壹碗鴨血粉絲湯,只見湯汁芳香四益,引來無數路人競相猜測這美味的湯是如何烹飪的.財主聽聞此事,封窮人為職業廚師,專門給財主和他的姨太太們烹飪鴨血粉絲湯.後人遂得此佳肴. ?
鹽水鴨/鴨頭:到南京是不能不吃鹽水鴨的。南京嗜鴨之深,乃至有人說南京人前輩子都跟鴨子有仇。不管這個傳言有沒有根據,但是南京被稱為“鴨都”卻是實打實的名頭。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據說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南京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點。
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制作,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斬壹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也正是吃鴨吃得太多,南京人還變廢為寶的將鴨頭做成壹道美味小吃。鴨頭無論是紅燒還是醬泡,或是鹽水,都是吊人口水的人間美味。買上三五鴨頭,再來壹瓶啤酒,細細品嘗慢慢啃,那個舒服啊……
狀元豆/五香蛋:狀元豆是南京夫子廟的特色小吃之壹。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內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貧寒,每天讀書到深夜,其母就用黃豆加上紅曲米、紅棗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裝好,上面加壹顆紅棗給他吃,並勉勵他好好讀書,將來好中狀元。後來,秦大士中了狀元,此事傳開,狀元豆便出了名。
壹些小販就利用學子的這種心理,在父子廟貢院附近賣起了狀元豆,襯口彩說“吃了狀元豆,好中狀元郎”。狀元豆實際上就是五香豆,和五香蛋壹樣,五香豆入口噴香,鹹甜軟嫩,細細品嘗,趣味橫生,由於烹制入味,壹般色澤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彈性,香氣濃郁,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住嘴嘍。
什錦豆腐澇:豆腐澇也叫豆腐腦、豆腐花,南京話又稱“都不老”。這道小吃全國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澇和其他地方的不大壹樣,除了壹樣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澇講究壹個佐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余種佐料,不光是顏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濃、香、鮮、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南京人吃小吃還好個“說法”,這壹點在豆腐澇這個樸實的小吃上也得到了驗證:據說,豆腐澇這玩藝,年輕人吃了健腦補腦,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壽,為了討口彩,店家還在裏面加入什錦菜,什麽意思吶?前程似錦,呵呵。
如意回鹵幹:南京歷史悠久,南京人也願意把各種小吃和歷史沾上邊。就拿這普普通通的回鹵幹來說,還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聯系。傳說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後,吃膩了宮中的山珍海味,壹日微服出宮,在街頭看到壹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澤金黃,不禁食欲大增。他取出壹錠銀子要店主將豆腐果加工壹碗給他享用。
店主見他是個有錢的紳士,立即將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配以少量的黃豆芽與調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軟綿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後連連稱贊。從此油豆腐風靡壹時,流傳至今。因南京人在燒制中時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稱為如意回鹵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