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方案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

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方案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

實施方案

為進壹步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引導和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教育事業,根據《教育部 財政部 人事部中央編辦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教師〔2006〕2號)和《教育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關於繼續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教師〔2009〕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以下簡稱“特崗計劃”)實施方案。 1、事權不變,創新機制。“特崗計劃”是中央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解決教師問題的支持,不改變事權劃分。納入“特崗計劃”的縣(區),應是教師總體缺編、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要在核定的教師編制總額內招聘特崗教師。

2、省級統籌,公開招聘。省教育廳統壹掌握中小學教師崗位需求,會同省財政廳、人事廳、編辦統籌安排中小學教師自然減員補充和特崗教師計劃,並組織實施。特崗教師實行公開招考,擇優聘用,合同管理。

3、相對集中,成組配置。設崗縣(區)對特崗教師工作崗位的安排應結合當地實際需求,按照學科結構,科學搭配。為了便於管理,崗位的設置要相對集中,避免過於分散。壹般1所學校安排不少於3人。

4、側重初中,兼顧小學。特崗教師主要安排在縣城以下(不含城關鎮)的農村鄉鎮初中,可兼顧鄉鎮中心小學。 2009年我省國家“特崗計劃”指標4635名,其中初中3112名,小學1523名。“特崗計劃”指標分別安排在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利辛縣、霍邱縣、壽縣、舒城縣、裕安區、金安區、金寨縣、嶽西縣、太湖縣、宿松縣、樅陽縣、潛山縣、長豐縣、無為縣、石臺縣、涇縣等19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城以下(不含城關鎮,下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詳見附表)。

四、招聘對象和條件

1、以高等師範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可招部分應屆師範類專業專科畢業生(只能報考小學崗位)。

2、取得教師資格,具有壹定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年齡在30周歲以下(1979年5月1日以後出生)未就業或與原就業單位解除了勞動(聘用)合同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屆本科畢業生。

3、參加過“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壹扶”、選聘生計劃服務期滿的人員,有從教經歷的誌願者以及參加過半年以上實習支教的師範院校畢業生同等條件下優先。

4、報名者應同時符合教師資格條件要求和招聘崗位要求。 “特崗計劃”教師招聘工作由省教育廳、財政廳、人事廳、編辦***同負責,遵循“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按照下列程序進行(“特崗計劃”教師招聘辦法另行制定):

1、公布設崗計劃。在各有關縣(區)申報的基礎上,經省教育廳、財政廳、人事廳、編辦研究確定各縣(區)設崗計劃並向社會公布,包括設崗縣(區)所需教師的學段、學科、數量等內容。

2、自願報名。省內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就讀高校報名,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安徽省政務服務中心省教育廳窗口報名,符合條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屆畢業生,在其報考縣(區)所在市報名。由省教育廳學生處、省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會同畢業生所在高校及有關市教育局進行資格審查。

3、統壹考試。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筆試實行全省統壹考試,由省教育廳會同省人事廳進行命題、制卷、閱卷等,設崗縣(區)所在市負責考務工作。面試工作在市教育、人事部門指導下,由設崗縣(區)組織實施。

4、確定人選。各設崗縣(區)根據筆試和面試成績,按照從高分到低分原則等額確定擬招聘人選,並進行考核、體檢。擬聘人選建議名單報省教育廳,由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人事廳、編辦***同審定。因考核、體檢不合格造成的缺額,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

5、崗前培訓。崗前培訓由省教育廳統壹組織,培訓時間約40學時。崗前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法規、師德教育、新課程理念、教材教法以及履行職責的基本要求等。

6、教師資格認定。對崗前培訓後,經考核合格未取得教師資格的擬聘人員,由各設崗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免費進行教師資格認定,頒發相應教師資格證書。

7、簽訂聘用合同。擬聘人員與任教學校所在地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為期3年的聘用合同,合同中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雙方的權利、義務和終止合同的條件。

8、上崗任教。擬聘人員在簽訂聘用合同後,由設崗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派遣到設崗學校,由設崗學校安排壹線教學工作。 1、“特崗計劃”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同承擔,以中央財政為主。“特崗計劃”教師在聘用期間,執行國家統壹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和標準,其津貼、補貼由各設崗縣(區)根據當地同等條件公辦教師年收入水平綜合確定。“特崗計劃”教師年收入水平原則上不低於當地同等條件公辦教師年收入水平。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用於“特崗計劃”教師的工資性支出,與設崗縣(區)財政據實結算;凡“特崗計劃”教師工資性收入水平高於中央財政人均補貼標準的,其高出部分由縣級財政承擔。

2、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解決特崗教師招聘筆試、崗前培訓費用。

3、設崗縣(區)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解決特崗教師按規定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不包括商業保險)應繳納的相關費用、招聘面試費用以及必要的交通補助、體檢費等。 1、特崗教師享受國家《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中辦發〔2005〕1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皖政〔2009〕39號)、《關於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16號)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

2、“特崗計劃”的實施可與“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相結合。符合相應條件要求的特崗教師,其3年聘期視同“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要求的3年基層教學實踐,可按規定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

3、特崗教師在聘期間工資待遇、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方面與當地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對待。特崗教師3年服務期滿後、3年連續考核合格且本人自願留在當地農村學校任教的,由各縣(區)負責落實教師工作崗位,按照有關規定在核定的縣(區)教職工編制總額內辦理入編、工資統發等手續,保證其享受當地公辦教師同等待遇,並分別報省教育廳、財政廳、人事廳、編辦備案。各設崗縣(區)要按照接收的特崗教師人數等額預留教師編制,以保證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自願留任的特崗教師能夠全部入編。對重新擇業的,各地要提供方便條件和必要的幫助。

4、對於服務期滿重新擇業的特崗教師,今後城市、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空缺需補充人員時,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聘用。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後被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正式錄用(聘用)的,其服務期計算為工齡、社會保險繳費年限;其社會保險關系可按有關規定轉移、接續。

5、3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特崗教師,報考黨政機關公務員的,每門筆試科目成績增加2分,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錄取)。 1、各設崗縣(區)要高度重視“特崗計劃”的實施工作,具體負責本縣(區)的特設崗位設置、特崗教師的日常管理與考核、統籌發放特崗教師的工資和津補貼,負責特崗教師戶口和檔案關系等相關工作;負責落實有關政策和待遇,創造必要的食宿條件,保證特崗教師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各有關市要大力支持“特崗計劃”的實施,加強對所屬縣(區)的領導和指導,***同把這項工作做好。

2、戶口和檔案管理。特崗教師聘用期間,其戶口根據本人自願,可留在現戶籍所在地,也可遷至服務學校所在縣(區);黨(團)組織關系轉至任教學校;特崗教師人事檔案由設崗縣級政府教師人事檔案管理部門管理。服務期滿後,被國家機關、國有事業、企業單位正式錄(聘)用的,在服務期間建立的工作檔案和黨團關系按規定轉到具有人事管理權限的相關單位管理或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門人才服務機構代理;其他人員的工作檔案和黨團組織關系按照中組部、人事部人發〔1996〕118號文件規定,直接轉到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門人才服務機構。

3、各設崗縣(區)每年要全面總結“特崗計劃”實施工作,向省教育廳、財政廳、人事廳、編辦報告並報送所屬市有關部門。各地和學校對成績突出、表現優秀的特崗教師,要給予表彰,不斷總結經驗,推廣典型;對工作不紮實、不按合同要求履行義務的,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督促改正;對經教育仍無轉變,不適合在教師崗位繼續工作的,應解除合同。每學年度結束,各設崗學校要對本校特崗教師的政治思想表現和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評定考核等次,並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後存入其人事檔案。

九、組織領導

我省“特崗計劃”實施工作在省政府領導下,由省教育廳牽頭負責,各有關部門按職能分工認真做好分工範圍內工作。省教育廳負責制定實施“特崗計劃”的相關政策措施,協調辦理實施中的有關問題,做好教師公開招聘、崗前培訓、跟蹤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加強對設崗縣(區)工作的指導和檢查;省財政廳負責統籌協調經費保障,落實資金,規範管理;省人事廳會同省教育廳做好教師公開招聘工作;省編辦加強中小學編制工作的監督、檢查。 縣(區)名稱 擬招聘特崗教師數(人)  小 計 初中 小學長豐縣 160 65 95 樅陽縣 100 100 0 潛山縣 10 10 0 太湖縣 60 45 15 宿松縣 10 10 0 嶽西縣 5 3 2 臨泉縣 1000 600 400 阜南縣 500 400 100 潁上縣 1000 700 300 無為縣 50 50 0 裕安區 110 20 90 金安區 180 108 72 壽 縣 342 276 66 霍邱縣 340 300 40 舒城縣 300 200 100 金寨縣 280 140 140 利辛縣 100 50 50 石臺縣 35 15 20 涇 縣 53 20 33 合 計 4635 3112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