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墨爾本最後的尊嚴。
文化?不存在的,只有舶來文化。宜居?連續七年《經濟學人》評世界最宜居城市,剛被維也納取代……此外紅酒比不過南澳、風景比不過塔州——我覺得最讓墨爾本人驕傲的,只有咖啡了。
事實上我在墨爾本光顧過數十家咖啡,其中能給差評的寥寥無幾。
所以妳能想象,當我聽到 “墨爾本咖啡讓我失望了” 這句評價時有多愕然。
說這話的哥們來澳洲剛滿壹年,原來在北京做engineering(沒具體問哪門的工程師),出國前專門上課培訓過精品咖啡;到墨爾本後先去咖啡店打工,後來去RMIT念了個攝影課程,現在嘗試做婚禮攝影,剛開始training,因此與我結識。
“來之前聽說很好,其實也就那樣,北京、上海、成都也有很多精品咖啡。”他繼續嘚吧嘚。
我最討厭不夠謙卑、自以為是的人,只好懟他。
我說國內精品咖啡五六十上百塊壹杯,跟這邊精品咖啡大眾化、三四刀能買到壹杯能壹樣麽。而且按我另壹位咖啡師朋友的說法,其他地方100分的咖啡豆能做到80分的咖啡,而墨爾本大多數咖啡館80分的豆子就能做到78乃至80分的咖啡,這才是厲害之處。
要保持謙卑之心啊同學!——這句是旁白。
不過懟歸懟,還要用事實來說話:墨爾本的咖啡有多好?
1.
墨爾本咖啡的“好”,首先在於我所說的:普遍、大眾、平民化。
北京、上海、成都乃至廣州深圳當然有精品咖啡,但是相比城市體量而言實在太少。除了星巴克、Costa等連鎖咖啡,走進不少打著“咖啡館”招牌的飲品店妳心裏是沒底的。
與之相比, 墨爾本可能是世界上精品咖啡館密度最高的城市。 不好喝的咖啡館根本開不下去,因此隨便走進壹家咖啡館,咖啡的水準99%是及格水平以上的。
有人甚至誇張地形容:墨爾本的咖啡館,每壹家都值得嘗試。
墨爾本咖啡館這麽多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 墨爾本人實在太熱愛咖啡。
如果妳在工作日上班時間到達墨爾本CBD,妳會發現幾乎人手壹杯咖啡,咖啡店早餐店人人都在排隊等咖啡。
上周路過Yelp評選全澳咖啡館排在第壹名的網紅咖啡Patricia Coffee Brewer,大中午的,排隊情形卻是這樣的:
就為了買杯咖啡(Patricia只賣咖啡不賣吃的),西裝革履的白領乖乖坐在地上耐心等待……
Patricia店面只有 24 平米,從早上八點開到下午四點,日均卻能夠賣出1200杯咖啡,平均每分鐘2.5杯。
有趣的是,精品咖啡在墨爾本倍受歡迎,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的境遇卻很糟糕——在中國大陸攻城掠地的同時,在澳洲卻幾乎開不下去!
2000年,星巴克在澳洲開第壹家店,隨後按慣例快速擴張,至2008年***開了90家分店。
然而在僅僅八年時間內,星巴克在澳洲經營累計虧本超過壹億美刀,無奈之下只好關掉了61家經營不善的分店。
如今,全澳洲只有23家星巴克,其中墨爾本只有8家。
的確,在墨爾本遍地開花的獨立咖啡館氛圍之中,星巴克的連鎖品控和星享卡積分並沒有什麽吸引力,光顧的消費者以遊客居多。
2.
當然,墨爾本咖啡的“好”,不得不提咖啡的品質、口感和體驗環境。
跟國內精品咖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 墨爾本的精品咖啡是全流程跑通的。
要理解這點,首先要知道什麽叫 “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
所謂 「精品咖啡」 ,按世界精品咖啡協會SCA(由前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 與前歐洲精品咖啡協會SCAE 合並而成)的定義,是壹種嚴謹精致的咖啡制作過程, 包括農民種植、生豆商挑選豆子、烘焙師烘焙生豆、咖啡師沖煮咖啡,到最後消費者品嘗咖啡的整個流程。
這個流程註重咖啡品質與風味,需通過高標淮的選豆、精湛的烘焙技術和沖煮技術完美表現出豆子自身風味,讓壹杯咖啡在最適合的時間被喝掉。
精品咖啡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在咖啡師比賽中會通過評測師(cupper)進行杯測(Cupping)來評判:
總而言之,所謂精品咖啡,說人話就是:
好喝。
舌頭需要體驗,就像茶葉之於國人壹樣,只要在墨爾本多喝幾杯好咖啡, 妳未必能分辨兩杯好咖啡中哪杯更好喝,但妳壹定能知道壹杯差的咖啡不好喝,而且無法忍受。
按精品咖啡的定義,墨爾本咖啡館在挑選咖啡豆、烘焙豆子、沖煮咖啡等環節上均遙遙領先。
它們挑選豆子範圍遍布全球,很多咖啡館都與哥倫比亞、巴西、玻利維亞、盧旺達等咖啡產地的種植園直接合作采購咖啡豆,並孜孜不倦地尋找新的應季咖啡豆。
為7Seeds咖啡館提供豆子的哥倫比亞農莊
這些知名的咖啡館不但為消費者提供咖啡,更將大量采購回來的豆子烘焙制作,為其他咖啡館提供咖啡豆。
如何將咖啡豆的特色和風味完美展現,烘焙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不同深度的烘焙決定了咖啡豆的口感基礎。 烘焙咖啡豆既是壹門技術也是壹門藝術,這方面墨爾本的咖啡烘焙師同樣處於世界壹流水平。
其中比較有名的幾個墨爾本咖啡豆品牌有 Seven Seeds、Market Lane、Proud Mary、Dukes Coffee Roasters、Industry Beans等 。
這些廠牌的咖啡豆均各具風味,回味無窮。
以Market Lane的兩款豆子“Mbilima”和“Seasonal”為例。
據介紹,Mbilima產自盧旺達的Mbilima水洗廠,制作出來的咖啡具有焦糖和柑橘的味道,喝下後口中能感受到丁香味的余香;Seasonal則是壹款綜合的季節咖啡豆,75%是產自巴西的Corrego Seco,另外25%來自盧旺達的Muduha,黑巧克力和桃子香味馥郁,能夠給澳式咖啡Flat White增添別樣風味。
在咖啡沖煮技術上,國際上咖啡師(Barista)比賽前幾名總有澳洲人的身影。當然墨爾本咖啡好喝,澳洲牛奶的極佳品質也有加分。
此外墨爾本咖啡館的裝修擺設都很有特色,隨便扔壹個回國都能做網紅店。其中有性冷淡的,也有鄉村風或工業風的,每次探店都非常有意思。
在Instagram隨便截幾個圖給大家看看:
7Seeds:
Industry Beans:
Bench:
ACoffee:
3.
最後,墨爾本咖啡的“好”,還在於價格親民。
在墨爾本,壹杯咖啡的價格在4澳幣左右。按澳洲最低工資19澳幣/小時來算,即工作12分鐘即可買壹杯咖啡店的精品咖啡。
這價格,別說公司白領,流浪漢都買得起。
Flat White澳洲全國平均價格4.06澳幣,墨爾本所在的維州是3.99澳幣。
拿鐵的價格也差不多。
其中全澳咖啡消費最多的Latte占39%,Flat White占了24%。悉尼所在的新州是“Flat White州”,墨爾本所在的維州則是“Latte州”。
與此同時在上海,如果最低工資以20元每小時來算,則需要工作壹個半小時才能買到壹杯星巴克。
這還是跟星巴克比,國內精心咖啡的價格更貴。基本上只要豆子說得出產地的,都要五十RMB起。
以前在北京光顧過的壹家精品咖啡的價格單
市場環境決定了定價,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能說國內精品咖啡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
綜上所述,對於喜歡咖啡的人來說,墨爾本真的可以說是天堂—— 高標準的品質口感加上接地氣的價格,讓墨爾本的精品咖啡因平易近人而不可或缺。
好吧,對於墨爾本咖啡的好,最後我也只能詞窮到cliché了。